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明窄叶桃与普通叶片桃杂交子代(F1)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以窄叶桃品系BYDOP7029、普通叶片桃金霞油蟠和湖景蜜露及BYDOP7029×金霞油蟠和湖景蜜露×BYDOP7029 2个组合的F1代幼苗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F,代群体叶片性状分离比例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2个组合单株间叶片性状有广...  相似文献   

2.
探索油茶(Camellia oleifera)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岑软24号×湘林210"杂交F1代的62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1%~37.50%,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2.21%,而叶片鲜重、干重和饱和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5.42%、37.50%和36.84%;2)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3)14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16.60%~44.66%,超亲优势率为-21.05%~38.06%,其中10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遗传传递力都超过100%,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和叶片干物质含量这4个性状的超亲优势值为正值;4)9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65对达到极显著水平,8对达到显著水平;5)系统聚类将F1代的62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4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Dnal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个新的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进行鉴定,为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和株型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一个窄叶突变体Dnal1,连续7代种植,表型均稳定遗传。开花期,调查Dnal1和野生型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及卷曲度,对剑叶最宽处进行石蜡切片分析;灌浆期,测量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配制西农1A/Dnal1和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Dnal1/中花11的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田间小区种植,设置2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6.7 cm×26.72 cm和13.36 cm×20.04 cm,3次重复,成熟期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籽粒长和籽粒宽等主要农艺性状,并估算理论产量。【结果】Dnal1的叶片宽度全生育期内均极显著变窄,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分别为0.96、0.89和0.88 cm,与野生型的19.6、19.41和18.42 cm相比,降低了一半左右。Dnal1大维管束数量与缙恢10号相比无显著变化,小维管束数量则下降了44.1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缙恢10号相邻大维管束之间一般有6个小维管束,Dnal1则只有3个。Dnal1的叶片微卷,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卷曲度分别为11.2、12.1和11.8,野生型的叶片卷曲度为零。此外,Dnal1的叶片颜色略深于野生型,叶绿素a的含量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光合生理测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Dnal1的水分利用率略有升高,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略有下降,气孔导度则显著降低。除叶片性状变化外,Dnal1还表现籽粒变窄和茎秆变细,株高和籽粒长无明显变化。Dnal1的籽粒宽度为2.33 mm,与缙恢10号的2.78 mm相比,极显著下降,导致Dnal1的千粒重仅为野生型的73.18%,极显著下降。低密度种植条件下,Dnal1的理论产量显著低于野生型;高密度种植条件下,Dnal1的理论产量则显著高于野生型,较高的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是Dnal1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西农1A/Dnal1与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的F1群体,剑叶的叶片宽度分别为0.99 cm和0.94 cm,与Dnal1的0.96 cm相比,无显著差异;F2群体中出现窄叶植株和宽叶植株两种类型,窄叶和宽叶单株出现的频率呈双峰分布,且窄叶和宽叶的分离比符合3﹕1,表明Dnal1的窄叶性状受1个显性主效基因调控。利用分子标记最终将DNAL1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RM13646和RM1307之间,物理距离为391 kb。【结论】Dnal1是一个EMS诱变获得的显性窄叶水稻突变体,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391 kb的物理范围内,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就日光温室桃树光合生理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1d中叶温与气温以14:00时较高。遮阴明显地降低了到达叶片表面的有效光合辐射、叶温与气温。桃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大约出现在上午10:00与下午14:00时;不同品种弱光下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差异,以NJN较高,其次为五月火与麦香。遮阴降低了桃叶片的光合速率,以NJN光合速率降低的较少,说明NJN能适应设施栽培。气孔阻力与蒸腾速率则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桃中位叶的光合速率较幼叶高。  相似文献   

5.
紫叶桃·绿叶桃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自然条件下 ,紫叶桃和绿叶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很大。 1d内 ,两种不同叶色桃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 10 :0 0和 14 :0 0 ,且第 1峰值高于第 2峰值 ,在 12 :0 0两种桃均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 ;全天净光合总值紫叶桃大于绿叶桃 ,在 8:0 0和 18:0 0弱光条件下 ,紫叶桃净光合速率大于绿叶桃 ,在 10 :0 0为光合强点 ,但净光合速率小于绿叶桃 ,表明紫叶桃较绿叶桃耐荫。紫叶桃的叶表面温度、进气孔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绿叶桃 ;两种桃的光合有效辐射曲线有 3次交叉 ,在 10 :0 0前和 14 :0 0后其值的大小与净光合速率相对一致 ;两种桃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和净光合速率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5-19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测定3个不同品种桃树(大久保、美香桃和桃王九九)的光合特性,对3个不同品种的桃树进行光合特性的研究和测定,包括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及温度等,分析了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桃王九九的Pn值在一天中最高,其次是美香桃,大久保较低。桃王九九的E值在一天中最高,其次是美香桃,大久保值也较低。桃王九九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大久保,美香桃与其他两个品种差异不显著。桃王九九的蒸腾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桃王九九的气孔导度较高,美香桃次之,大久保最低。光合有效辐射、细胞间隙CO_2浓度、叶表面温度、相对湿度和进气CO_2浓度的日变化,3个桃品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桃叶杜鹃为材料,接种4种(TY02、TY21、TY29、TY35)杜鹃花类菌根(ERM)真菌,以不接种处理为对照(CK),进行干旱胁迫,之后再复水,研究接种ERM真菌桃叶杜鹃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SOD活性、MDA含量、光合色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ERM真菌能有效提高桃叶杜鹃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在第15天接种TY29处理桃叶杜鹃叶片的含水量较对照增加了91.62%,复水后,接种TY35处理桃叶杜鹃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54.6%;接种ERM能显著提高桃叶杜鹃的可溶性糖、可溶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接种ERM真菌能显著提高桃叶杜鹃的SOD活性,以接种TY35处理在第10天的SOD活性最大,较对照组增加69.4%;接种ERM真菌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接种ERM真菌能提高桃叶杜鹃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光合色素的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桃叶杜鹃幼苗的抗旱能力,其中以接种TY29和TY35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与桃抗蚜性状紧密连锁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为桃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揭示桃抗蚜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来源于‘粉寿星’的抗蚜桃‘01-77-3’为母本,栽培品种‘中油桃13号’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定位。以‘96-5-1’(抗蚜)为母本,‘10-7’(感蚜)为父本杂交获得F1分离群体作为验证定位位点准确性的材料。参考桃基因组序列(Prunus persicaGenome v2.0.a1)开发基于Sanger测序的SNP标记,在亲本(‘01-77-3’‘中油桃13号’)及各4个子代中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获得候选SNP后,扩大群体验证,实现对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对亲本(‘01-77-3’‘中油桃13号’‘96-5-1’‘10-7’)进行覆盖度约为70×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并基于重测序数据,在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基于Sanger测序与HRM分析的SNP标记,筛选多态性标记,对‘01-77-3’ב中油桃13号’杂交后代141株实生苗进行基因分型,以获得与桃抗蚜型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双亲(‘96-5-1’‘10-7’)表型与基因型一致,在精细定位区间内开发与桃抗蚜性状紧密连锁的In Del位点,以验证In Del标记与抗蚜表型是否连锁。最后,参考桃基因组分析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结果】通过人工接种观察蚜虫对桃F1后代单株新梢危害表明,抗蚜与感蚜比例接近1﹕1(P值为0.556;χ~2为0.348),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基于Sanger测序结果,初步将抗蚜基因定位在桃基因组Pp01_38011783与Pp01_47231340之间,物理距离约为9.22 Mb。亲本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分别产生Clean data 17.109 Gb,平均覆盖度为75.19×,在Pp01初定位区间内开发基于HRM与Sanger测序的SNP标记共29对,筛选后得到11对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与桃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位于桃基因组Pp01的45.66 Mb和46.12 Mb处,Pp01_45.66处等位基因为T和C,Pp01_46.12处等位基因为G和C,遗传距离分别为1.4 c M、2.1 c M;与抗蚜基因完全连锁的标记SNP_Pp01_45712702,位于桃基因组Pp01_45.71处,等位基因为G和T。基于亲本(‘96-5-1’‘10-7’)重测序数据,在精细定位区间内开发紧密连锁的In Del标记KYYZ_Pp01_45799758,位于Pp01_45.79处。对验证群体92个单株进行PCR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仅1个单株基因型与表型不符,分子鉴定准确率为98.91%。【结论】利用亲本深度测序与SNP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定位了控制桃抗蚜性状的基因,将抗蚜基因缩小到物理区间460 Kb内,共包含56个转录本,包括52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成年桃树不同朝向枝条叶片的光合作用特点,在桃果实成熟期间(6月中旬),分别于10:00和15:00测定了桃品种春美的东、南、西、北以及中部共5个方位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桃叶片在10:00的光合效率总体高于15:00的,不同方位桃叶片在10:00的光合效率表现为南部>东部>北部>西部>中部叶片,在15:00的光合效率表现为南部>西部>北部>东部>中部叶片;在10:00不同方位叶片的气孔导度表现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中部叶片,在15:00气孔导度表现为西部>北部>东部>南部>中部叶片。总之,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桃叶片的光合效率,温度影响桃叶片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改变气孔导度,导致光合效率日变化的发生及不同朝向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鄂沙28和7010两个陆地棉的正常苞叶与其窄卷苞叶近等基因系的多个生理性状,结果表明,窄卷苞叶棉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无显著变化,但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较少,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有机物相对百分率降低,其苞叶面积只有正常苞叶的6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疆桃实生优选单株的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为新疆桃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田间调查及乙醇提取等方法,对新疆桃叶片的属性特征、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分析7个新疆桃优株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结果】 7个新疆桃优株的叶片属性特征中的叶形、叶尖形状、叶基形状有差异,7个新疆桃优株的叶色均为绿色,叶缘形状均为钝锯齿状;毛桃3号的叶绿素总量最高,为3.75 mg/g,7个新疆桃优株的叶片形态特征有显著性的差异,叶面积排序为毛桃2号>毛桃3号>油桃2号>油桃1号>毛桃5号>毛桃4号>毛桃1号;7个新疆桃优株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不同优株达到的峰值的时间有差异,净光合速率排序为毛桃3号>毛桃4号>毛桃2号>油桃2号>毛桃5号>毛桃1号>油桃1号;7个新疆桃优株的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气孔导度日均值排序为毛桃2号>毛桃3号>毛桃4号>毛桃5号>油桃2号>毛桃1号>油桃1号;7个新疆桃优株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U字型”,日变化平均值排序为毛桃4号>毛桃5号>毛桃2号>毛桃3号>毛桃1号>油桃2号> 油桃1号。【结论】 7个新疆桃优株的叶片性状及光合特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光合能力较强的是毛桃3号。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栽培品种朝晖为对照,对比研究了观赏桃品种菊花桃、红叶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菊花桃、红叶桃9:00、10:00时光合速率低于对照品种朝晖,但红叶桃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菊花桃对低浓度CO2的利用能力较强。试验同时对这些品种的光合特性指标和干物质积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羧化效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营养生长显著相关。因此在菊花桃、红叶桃用于绿化栽培前,在可控CO2的设施中培育壮苗,同时注意通过控温和控湿调节气孔的运动来调节水分蒸腾,是2个观赏桃栽培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3.
以晋虞蜜桃为试材,研究了栽植方式、栽培密度、树形、采前落果和树体防冻等因素对树体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晋虞蜜桃1m×2m主干形是肥水较差旱地桃园丰产栽培的理想模式,2m×5m二主枝开心形是肥水较好桃园栽培的理想模式;细长枝修剪、合理疏花疏果、配比施肥、喷施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等措施对晋虞蜜桃采前落果的防治都有显著的作用,而各项技术综合利用时防治效果最好;树体包草、培土和喷施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措施结合使用,可使桃园受冻株率下降为1%,能明显提高晋虞蜜桃树体抗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灌溉方式对桃光合特性及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果树节水灌溉的新途径,以安农水蜜和早久保桃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桃光合特性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的桃树较未灌水的桃树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交替灌溉的桃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低于常规灌溉,但交替灌溉桃树比常规灌溉有较高的蒸腾效率。常规灌溉和交替灌溉的桃产量和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交替灌溉与常规灌溉的桃树在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交替灌溉的桃树的农田总供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灌溉。交替灌溉在桃树上是一种可行的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侯新村  牟洪香  高东升  李萌  李宪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53-2554,2557
以3年生油桃为试材,在山东农业大学现代水暖玻璃温室中进行设施桃树CO2施肥研究.结果表明,在设施桃树CO2施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光合适应现象,在普通空气条件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均是如此;PS Ⅱ光化学效率的适应可从一个侧面解释桃树CO2施肥过程中的光合适应机制.尽管存在光合适应现象,CO2施肥对桃树的光合作用仍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能力,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杏李品种为试材,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恐龙蛋’与‘风味皇后’、‘味王’的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恐龙蛋"的光合速率最高,达14.76μmol/(m~2·s)。当光照强度达到1 800μmol/(m~2·s)时,‘恐龙蛋’净光合速率最大值达27.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也最大。‘恐龙蛋’具有高光饱和点和低光补偿,光饱和点达697.684μmol/(m~2·s),光补偿点仅有43.069μmol/(m~2·s)。‘味王’的CO_2补偿点最低,仅有68.264μmol/mol,羧化效率最高,达0.072μmol/(m~2·s)。[结论]‘恐龙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能最高,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味王’对低CO_2浓度利用率最高,‘风味皇后’和‘恐龙蛋’次之。  相似文献   

17.
采集福建政和11个闽楠Phoebe bournei优树和福建建瓯13个闽楠优树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不同优树苗木生长及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了解不同闽楠优树的苗期变异性。结果表明:24个闽楠优树的1~2年生子代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光合、蒸腾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年生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变异大于1年生苗,变化幅度分别为29.3~56.4 cm,3.50~4.91 cm和5.985~27.965 g,变异系数分别为27.6%,14.8%和37.6% 。2年生闽楠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081~5.122 molm-2s-1,0.715~1.829 mmolm-2s-1,4.36%~12.31%和2.224~3.703 mmolmol-1,变异系数分别为6.1%,21.9%,19.7%和13.8%。1~2年生闽楠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以福建建瓯8号优树表现最好。因此,福建建瓯的优树子代生长、生理特性都优于福建政和的优树。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J8,J1,J13,J12,J4等5 个优树。表6参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果实硬度的变异特征及果实硬度的分级标准,为桃果实硬度的深化研究及桃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进的果实硬度计测定果实胴部的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统计所有品种(系)果实硬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将各性状的取值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各自以0.5~1.0倍于标准差的级差等分为7级,统计落入各级的品种(系)数、进而用Nonparametric test-1-sample K-S检验桃果实硬度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根据(X-1.281 8 s)、(X-0.524 6 s)、(X+0.524 6 s)、(X+1.2818 s)4个点可以分为5级,使1~5级出现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其中X代表硬度的平均值,s代表标准差。[结果]带皮硬度的变异系数小于去皮硬度,说明果实带皮硬度除去皮硬度之外,果皮的变异也较大。带皮硬度是去皮硬度的近2倍。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的Sig值分别为0.08和0.279,均大于0.05,说明带皮硬度和去皮硬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为便于记忆和推广应用,对计算所得理论分点值进行了规范化调整。原则和方法是:每个分点值的"舍"、"入"值不得超过相应标准差的1/10,调整前后的分点值尽可能的概率变化不超过2%,调整后的分点值尽可能好记,第1、2和第3、4分点值之差相等。调整后的概率分级标准为:带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12.0、18.0、24.0、30.0 kg/cm^2:去皮硬度1~4级分值点分别为4.0、8.0、12.0、16.0 kg/cm~2。[结论]该研究中桃果实硬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果实硬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基础,蕴藏着较大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种源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了牛角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在元江、红河、个旧、建水、元阳等种源间的日变化动态与日均值差异。牛角瓜5个种源的Pn日变化动态均呈双峰曲线,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存在种源间差异。牛角瓜对高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来提高光合同化效率。干热河谷的极端高温不是影响牛角瓜幼苗光合作用与羧化反应的限制因素,而正午的强光辐射显著抑制了牛角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与水分利用。干热河谷牛角瓜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红河种源的Pn,Tr,LUE和CE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P<0.05),个旧种源表现出“高光合、低蒸腾”的显著特点,具有最高的WUE和较高的Pn,LUE和CE,因此筛选出红河、个旧为具有高水平光合生产与水分利用潜力的干热河谷牛角瓜种质资源。图3表1参43  相似文献   

20.
样品经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20∶1,V/V)混合液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配紫外检测器)建立了桃和土壤中叶枯唑残留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叶枯唑添加量为0.1、0.5、1.0 mg/kg时,桃和土壤中的叶枯唑回收率在79.0~97.0,相对标准偏差在1.6%~6.8%;叶枯唑在桃和土壤中的最小检出量均为0.5×10-9g,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 mg/kg,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