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  相似文献   

2.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  相似文献   

3.
遗传距离     
<正>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  相似文献   

4.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体上搜寻出来的位置克隆法的基础。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  相似文献   

5.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体上搜寻出来的位置克隆法的基础。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  相似文献   

6.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体上搜寻出来的位置克隆法的基础。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组的机会时,即Q=1/100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一个c M(centi morgan)。人类基因组平均遗传  相似文献   

7.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体上搜寻出来的位置克隆法的基础。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组的机会时,即Q=1/100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一个c M(centi morgan)。人类基因组平均遗传  相似文献   

8.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  相似文献   

9.
遗传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  相似文献   

10.
3个STR位点在中国7个民族遗传距离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质量分数4%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研究了D16S539,D7S820和D13S7133个STR位点在新疆锡伯族和哈萨克族中的遗传结构,结合汉族、黎族、朝鲜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相同位点的相关遗传资料,应用亲缘系数和遗传距离研究了7个民族间的遗传关系,并根据遗传距离绘制遗传系统树。结果显示,汉族、朝鲜族、黎族、藏族和锡伯族为一群,而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为一群。其中,汉族与朝鲜族遗传距离最近,其他依次为黎族、藏族和锡伯族。  相似文献   

11.
猪6号染色体部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了以20cM左右均匀分布于6号染色体的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构建了猪6号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重要经济性状位点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所有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58171,多态信息含量为0.30898-0.747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0994,构建的资源家系遗传连锁图谱总长198.6cM,与USDA图谱位点顺序一致,图谱总长和多数区间距离长于USDA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在6号染色体发现了显著影响肌内脂肪,肌肉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和板油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相似文献   

12.
RAPD分析中遗传距离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更有效地应用RAPD分析这一手段研究种群遗传变异,以广州市力康鸡场7个蛋鸡品系为材料,根据RAPD测定的结果,采用Nei、Rogerst和Hedrick的遗传距离公式计算上述7个品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同时提出新的遗传距离计算公式。结论认为Rogers的公式较适用于RAPD数据的分析,文中提出的公式跟其他距离公式存在显著相关,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锥栗不同品种遗传距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运用RAPD法对不同锥栗品种间基于DNA基础上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锥栗PCR反应的标准程序,得到的扩增片段大小在500-2000bp之间,确定了10个品种基于DNA分子水平上的相似系数。当相似系数等于0.74时,可把这10个品种分为4类,即“油栗仔,蔓榛,中尖嘴,猴嘴榛”“红紫榛,大尖嘴”“仁嘴栗,乌棒”和“嫁接毛榛”。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4.
巨桉家系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多元分析法,对永安测试点的巨桉材料各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26个性状较好的巨桉家系,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40个亚麻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因子,按主成分因子评价亚麻品种的优劣,并按照40个亚麻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6.
茄子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利用16个茄子亲本的试验数据,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测定了亲本间遗传距离,并以最短距离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亲本按D=6的距离分成5个类群比较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就尽量在类群间选配亲本,且两亲本间遗传距离D应大于D=12.05。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茄子亲本的主成分指标,并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8个亲本。  相似文献   

17.
油松优良家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1 a生油松子代测定林中34个油松优良家系为对象,对生长和干形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油松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松优良家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结实、干形和保存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胸径和材积与结实性状遗传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3号家系、31号家系和16号家系主成分值较大,是生长和结实都较好的优良家系.聚类结果表明:34个油松优良家系分为6个明显类群,同一类群内家系间遗传距离小,不同类群间遗传距离大.生长量大的Ⅰ、Ⅱ、Ⅲ类家系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芝麻品种一北京霸王鞭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染色体的组型为:2n=2x=5m+8sm(1 SAT)。染色体长度、相对长度、和臂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μm—3.4μm,5.16%—10.97%及1.3—6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组红麻亲本的F1杂种优势与亲本凡APD遗传距离的关系.表明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啤洒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个大麦原始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通过对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初选了13个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将50个材料分为9个类群。提出遗传距离可以作为大麦杂交亲本选配的依据是,亲本选配应当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群间进行,同时,也应考虑7个数量性状以外的其它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