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芡实与小麦水旱轮作实现了稳粮增收的目标,促进了芡实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芡实与小麦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其效益,以期为芡实—小麦水旱轮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田芡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田种植芡实,经济效益显著。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芡实被引进低洼水稻田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芡实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水乡金湖芡实多年种植经验,总结了芡实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胡啸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李夏村人,几年前他辞去大城市教师的工作,成立万福桥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扎根农村发展芡实产业,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回乡创业种芡实胡啸,200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应聘到无锡一家民办学校当一名体育老师。稳定的收入、舒适的都市生活或许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他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市场分析,他瞄准了芡实种植这个行业。芡实含有大量的蛋  相似文献   

5.
芡实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芡实为水生蔬菜品种之一,适宜瓦埠湖浅水层种植。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芡实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林 《农家顾问》2008,(3):53-54
芡实是一种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湖泊、池塘、圩沟的水生浮叶植物,又称芡米、鸡头米,其种子内的子仁营养丰富,可供食用。另外,芡实的叶柄和花茎又可用作水生蔬菜,根茎肥大,富含淀粉,可作饲料。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利用养鱼池塘种植水生经济作物芡实,是一种渔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合理利用水面资源的养殖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戚九寒 《河南农业》2019,(20):44-44
芡实是微山湖流域重要的水生作物。本文利用微山气象台站3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微山湖流域芡实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光照和风等气象条件,指出不利于芡实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有关种植措施,以提升芡实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芡实—莴苣水旱轮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湖区成为全国芡实生产的主要区域,洪泽湖区芡实已成为洪泽湖区一个高效水生特色蔬菜产业。由于一般早期芡米价格较高,大部分农户为提早芡米上市时间,一年只种一茬芡实,土地利用率较低。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选择茬口适宜的冬春莴苣(茎用)和芡实进行水旱轮作,可减轻连作障碍,并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芡实、菜用蚕豆是深受苏州人民喜爱的时令食品,进行芡实-菜用蚕豆水旱轮作栽培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兼有生态观赏效益。总结了此两种作物水旱轮作的具体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模式、模式特点,效益、芡实栽培技术、菜用蚕豆栽培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芡实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食材,营养丰富且具有多项生理保健功效。该文主要综述了芡实产品的加工利用现状,并阐述了芡实产品的发展对策,为芡实深加工及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芡实高产优质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芡实又名鸡果头、刀芡、黄实、苏黄,是一年生大型浮叶植物。芡实适应性较强,可在水深不超过1.5米的池塘、湖泊、沟渠或低洼水田种植。芡实性喜温暖,不耐寒冷、干旱,要在无霜期内生长,水深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芡实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场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  相似文献   

13.
芡实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芡实俗称鸡头果.目前以野生和人工栽培并存,主要生长于净水的湖边、池塘、低洼地.我镇近两年随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水稻田种植芡实面积逐年扩大,今年种植1000余亩,品种为"苏芡",米粒大,质量好.芡实的种子脱壳后称鸡头米,是滋补身体的极好补品,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尤以江苏太湖地区的"苏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4.
芡实是苏州“水八仙”之一,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并派生了丰富多彩的水乡文化。对苏州芡实栽培历史、文化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苏州芡实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苏州芡实产业发展中文化利用层面提出了建议,为充分挖掘苏州特色水生蔬菜芡实的文化资源,拓展、利用其休闲观光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芡实与冬小麦轮作高效种植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洪泽湖地区泥鳅芡实生态立体种养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国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26-127
开展芡实与泥鳅共生种养,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共生互利原理,培育水体立体循环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维护环境,降低芡实病虫草害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同时又可在保证芡实种植前提下,增加泥鳅产品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7.
芡实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芡实种植经验,主要从场地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大塘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芡实、西洋菜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芡实、西洋菜种植模式效益较好。亩产芡实300~350公斤,剥鲜米50公斤左右,烘干米35~40公斤,产值6000元左右;亩产西洋菜3000~3500公斤,产值9000元左右。全年亩产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海南芡实基本化学组成、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组成等指标。结果发现,相对于其它产地芡实,海南芡实营养丰富,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包含17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比54.19%、45.81%,油酸占比33.76%,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且均衡,已测矿物元素49种。说明海南芡实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种植前景。  相似文献   

20.
芡实、西洋菜种植模式效益较好、亩产芡实300~350公斤,剥鲜米50公斤左右,烘干米35.40公斤,产值6000元左右;亩产西洋菜3000~3500公斤,产值9000元左右。全年亩产值约1.5万元,净收入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