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微型盆景在上海参加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组。“无声胜有声”(见图)荣获一等奖;另一组“潇洒玲珑各有姿”(九盆)获二等奖。最近,参展的作品在市文化馆进行了汇报展览,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我为南通微型盆景的新成就感到骄傲,对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钦佩。“无声胜有声”这组盆景共七个小盆,全部用青  相似文献   

2.
湖北盆景近年来在发展“动势盆景”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今年6月在湖北荆州展出的“第五届盆景评比展览”盆景作品中展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历时近一个月的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虽已于去年10月在上海结束,但这次展会所展作品达1600多盆,得奖作品195盆,质量和数量都大大不同以往,展览中所体现的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至今仍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盆景艺术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一件好的盆景作品,不仅要布局合理,制作精细,还要有比例适宜、造型优美的盆、架配置,以起到烘托主题、突出意境的作用。一、盆钵的选配盆钵不仅是盆景景物的容器,同时本身也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盆景所用的盆钵种类很多,按  相似文献   

5.
梁悦美女士是享誉世界的盆景艺术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的盆景艺术大师。她的佳作不断问世。笔者在此仅选择一件真柏盆景(见照图),加以欣赏。这件真柏盆景造型奇异壮美,尽管未作艺术题名,仍充满了诗情画意,盆中古树那如同双龙拥抱的艺术形象,似在诉说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感人至深!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以下特点:一、展现动态之美,讲求重心平衡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1日至31日,福建省盆景选拔赛在福州举行,厦门市园林局认真组织参赛。在此项赛事中,厦门作品评比总分为全省最高,其中一等奖2盆(一个地区只评1盆),《福州日报》作了报道。这里介绍几幅获奖的参寒作品,以飨读者。刘友坚的马尾松文人树盆景,取材平俗而作品不凡。细细品赏,颇有感触。马尾松的尖叶不及五针松的密集,不如黑松的厚实,它稀疏细软,枝  相似文献   

7.
1989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对陆学明大师来说,可以用“喜事盈门”来概括。这喜讯凝聚着今天的收成,也蕴含着大半个世纪的艰辛摸索。不是么?这一年,继1987年两盆大型岭南典型风格的树桩盆景在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双双获得佳作奖之后,他的一盆命名为“耸云叠翠”的福建茶精品又在全国盆景评比中获“大师荣誉奖”。而他本人,又被国家建设部城建司等单位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的称号。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委扩大会上,又被一致提名补选为副会长。年逾古稀的陆学明老先生出生于广东省著名花乡——花地村,祖辈四代皆与盆景岂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这是盆景老艺人朱宝祥的盆景精品之一,题名为《高山流水》。朱老出身于南通盆景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一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盆景评比中获奖。这盆树桩盆景脱胎于南通地区的两弯半造型。结构流畅,静中有动,自然天成。长长的飘片,气势洒脱、灵动,有着淙淙清泉从山涧悄然而下的意态。右侧向上  相似文献   

9.
张国森老人今年七十五岁,种花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了。用张老自己的话说,他与花花草草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去年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他培制的地柏盆景“步步青云”荣获一等奖(载1986年第1期)。这一盆景的培制,是在他不断探索求新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有利于盆景的分类评比,我非常赞成盆景要有大小档次之分、全国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观点。但我认为,盆的大小应是划分盆景大小的唯一基准。理由有二:1.盆是景的“载体”,凡盆景,都是离不开盆的。树木盆景有盆,山水盆景有,  相似文献   

11.
读《诗入景中,意在盆外——盆景作品的题名点景》(见贵刊89、8)一文很有启发。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就应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创作盆景《鹤引诗情到碧霄》的苦苦追求。《鹤引诗情到碧霄》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  相似文献   

12.
周永友,浙江省上虞市人,1943年出生,1964年入伍,大专文化程度,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业余热爱盆景艺术,重视盆景艺术发展,20余年来培育、创作各类盆景近百盆。其作品在河北省盆景精品展览评比中多次获奖,在第二届全国盆景博览会获得佳  相似文献   

13.
附石的树木盆景在盆景作品中是较常见的一种,成为一种模式,为广大盆景制作者和欣赏者所钟爱。对于这类盆景,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有和谐美,即树与石的搭配要和谐。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件作品就是失败的。贵刊1993年第11期彩页中一盆题为《孤松盘桓》的榆附石  相似文献   

14.
这盆《春江水暖》山水盆景,是我受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启示所创作。为了突出“春”和“暧”的气氛,特意在山上种了较多的苔藓,选用流行的茶镜玻璃粘合成盆。茶镜能有效地减去普通镜的浮光,增强春水的“暖”意,从而使作品的表象  相似文献   

15.
瞭望台     
苏州盆协向亚运会捐献盆景凝聚着苏州市广大盆景艺术工作者对第十一届亚运会祝贺深情的20件盆景精品,6月23日专车运抵北京亚运村。这20件作品中,有大中型树桩盆景15件,其中有90岁高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先生创作捐献的一件,大型山石盆景4件,什锦盆景(含红木三件式几架)1件。6月26日下午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牡丹厅举行了苏州盆景协会捐赠仪式,运动员村服务中心张广亮副总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苏州盆景协会副理长钱阿炳、秘书长吴义伯陪同张副总经理观看了所赠盆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冯蜂鸣先生撰写的《宁静清新、幽雅温馨——赏盆景作品一幅》(见1995年2期)后,总觉得不是滋味。冯先生首先肯定“这是一件典型的组合盆景作品”,这足以证明冯先生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艺术——中国盆景,应有的主观审美力,还不完备。因为冯先生还不够了解中国特有的文人写意性的组合盆景具有多方面严格要求,并非可以随便凑合,它应该是“神州大地瑰丽风光移情化了的艺术再现”。然而作品首先显示出来的是用盆不当,盆边太宽,如  相似文献   

17.
198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已降下帷幕,它标志着中国盆景事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可以预料,中国的盆景艺术创作,将会出现新的飞跃。这次盆展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成功。一、盆景艺术事业已由少数先行地区发展到全国各地;从黑龙江到云贵高原,从天山南北到鼓浪屿,都点缀着这朵奇异的鲜花。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18.
赤壁探幽     
“赤壁探幽”是一盆近景式山水盆景,它将赤壁的雄伟峻险的景色和历代名人对赤壁的吊古探幽在咫尺盆盎中再现了出来。这盆盆景的制作,选择了深厚斑驳的黄石材料。此种石料原产苏州郊区一带,色泽呈淡黄色,表层天然纹理自然古朴,质地也非常坚硬,是制作山水盆景的极好材料。作品的构图为偏重式。右侧为主要景区,山峰由多块石料组成,参差不齐,相互掩映。以一些常绿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丝雕、舍利、神枝这一雕刻技艺,众说不一,也是对这一类盆景作品技艺的认识、理解各有看法。作为一个从事植物栽培工作多年的盆景爱好者,近两年来,所接触到的一些盆景作品图片和到临近省市走访,以及从市场上看到的一些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从1985年至今已进行了六届,对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每届产生的等级奖累累。但其中金奖又有几盆能成传世精品呢?当展评结果出来后纵向意见不可调解,横向看法不能和谐,最终是兴师动众乘兴而来,怄气伤财不欢而散。结果恐怕是怂恿了投机者,伤害了真正的爱好者,令人担心会扰乱盆景领域,误导盆景的发展。上述情况都是评比工作缺乏科学准绳、合理依据造成的。那么,评比的准绳、依据从何而来? 盆景为观赏性艺术品,它必定有其形式的演变规律,这个演变规律所形成物相的各阶段度相,都会产生一定的标准相。这就是我们所知的盆景生长与创作过程。盆景评比的准绳、依据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