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根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宿根蔗发株少、成茎率低,造成有效茎数少。宿根蔗发株少、成茎率低,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几个主要主、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奕玺 《福建甘蔗》2001,(3):22-25,45
宿根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宿根蔗发株少,成茎率低,造成有效茎数少。本文分析了造成宿根发株少,成茎率低,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对宿根蔗的后续效应,旨在探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宿根蔗产量和蔗糖分差异及其原因,为进一步优化甘蔗三高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新植蔗不同施肥模式下,就模式间进行比较,宿根蔗蔗茎产量和收获株数存在显著差异,其规律与新植蔗的结果相一致;宿根蔗的株高在施肥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蔗茎径差异不显著;株高的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且施肥与否规律相同;生长中后期的叶片N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蔗区宿根蔗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宿根蔗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发株少,成茎率低,造成有效茎数少。宿根 株少、成茎率低,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文中也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Agri-sc免深耕”土壤理剂是国家高科技产品,经在宿根蔗和新植蔗上试验均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中,在宿根蔗上应用每亩增产0.506吨,净增收67.01元;在新植蔗上应用每亩增产0.309吨,净增收33.92元。经t测验,在宿根蔗上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在新植蔗上差异不显著。因此,宜在土壤板结较为严重的宿根蔗上推广应用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霜冻蔗区的宿根蔗,通常是前季甘蔗在2月上中旬(特别是1月)以前砍收的,都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冬季严寒、霜冻、病害等的影响,以致蔗芽受害,蔗桩腐坏,发株较少,缺株断垄较重,对产、质量(特别是产量)的影响很大。地膜覆盖具有补偿效应(包括地温对气温的补偿效应和...  相似文献   

7.
湛江蔗区农民种蔗素有留宿根蔗习惯。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宿根蔗占植蔗面积的4-5成。因此,宿根蔗产量高低对夺取大面积平衡高产关系很大。生产实践证明,旱地宿根蔗增产潜力很大,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加投入,提高宿根蔗亩产8-10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卢昌 《甘蔗(福建)》2002,9(1):33-35
根据桂中监狱蔗区近几年来宿根蔗栽培的经验,阐述了宿根蔗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种好管好新植蔗;规范操作,提高宿根蔗发芽出苗数;提早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10.
宿根甘蔗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陈凯  黄毓芬 《中国糖料》2004,(2):22-24,27
研究了宿根甘蔗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甘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了宿根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两品种的植株生长、苗数消长及产量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提高宿根蔗低产低糖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色市平果县蔗区宿根蔗面积约占种植面积70%,平均单产徘徊在54t/hm^2上下,含糖分13.6%左右,低产低糖是主要障碍因素。本文试图分析宿根蔗的低产低糖原因,并提出提高宿根蔗产量和糖分的主要技术措施,从而全面提高甘蔗总产和糖分。  相似文献   

12.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原料,甘蔗蔗糖分是制糖工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制糖工业经济效益就是指榨蔗量、产糖率和吨糖成本三个主要因素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地通过财务核算,综合反映出来的糖品总利润和万吨蔗利润。经济效益的大小主要是决定原料蔗产量多少和它的质量高低。榨蔗量是基础。关系到万吨蔗利润的高低,只有蔗糖含量高而没有一定数量的原料蔗,则榨期短,产糖量少,设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虽有一定数量的原料蔗而它的蔗糖分低,则产糖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也不大。只有数量充足且优质的原料蔗,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调查广西农垦蔗区11个品比试验点共21个甘蔗品种宿根中期的生长情况,分析其理论产量、糖分、发株率、黑穗病发病率和枯心苗率等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桂糖44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桂糖55号、桂糖57号、桂糖58号和柳城07-150在大部分试验点的理论产量、锤度、宿根发株率、宿根黑穗病率和宿根枯心苗率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尤其是桂糖44号和桂糖58号高产、高糖、宿根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桂糖55号抗黑穗病,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可在广西农垦各蔗区开展一定规模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2009年漳州蔗区举行的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宿根区域试验中,参试的11个国家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发株率一般,分蘖力较强,植株高大。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品种是桂辐98-296、闽糖95-261、闽糖96-6016,这三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较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桂引6号,这个品种蔗茎产量或蔗糖分和公顷含糖量都比较好;福农02-3924、福农99-20169、赣蔗99-591、粤甘18号、云蔗99-91五个品种蔗糖分比对照种高0.5个百分点以上,其余品种在各个方面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6.
新台糖1号宿根蔗用蔗梢连行补植结果,补植的两个处理亩产分别为7.083吨和6.971吨,不补植的亩产5.543吨,增产27.7-25.70%,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苏健 《广西蔗糖》1998,(1):9-9,14
新台糖16号宿根试验是在新植品比的基础上进行.新植蔗品比于1997年3月1日收获。人工用小锄低砍,甘蔗收获后2~3天,把田间蔗叶隔行堆放,然后人工用锄开垅松蔸,施放基肥,每666.7m^2放国产复混肥100公斤,并适当盖土。天气转暖后,宿根蔗陆续发株出土。于5月21日进行一次发株调查,以后松土除草,5、6、7月追肥。由于主持试验的人员工作较忙,施肥没有详细记录,田间调查也停止进行.宿根试验当作一般生产,田间工作按一般生产管理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蔗叶还田对甘蔗工艺现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火烧蔗叶后不做任何覆盖为空白对照(CK_1),以火烧蔗叶后覆盖地膜为常规对照(CK_2),对单独的蔗叶覆盖和蔗叶+地膜覆盖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叶+地膜覆盖可提高出汁率,但对重力纯度、纤维分、甘蔗含糖分、甘蔗还原糖没有促进作用;蔗叶覆盖增加宿根甘蔗发株数,提高发株率,有效茎数增加,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重,甘蔗产量极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云蔗89/151两新一宿试验,蔗糖分13.35%,比对照川蔗13号高0.99%(绝对值),新植蔗比川蔗13号增产450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7600kg/hm^2。该品种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早中熟,高糖丰产,耐旱、抗病,宿根性强,适应性广。云蔗89/7两新一宿蔗糖分12.92%,比对照川蔗13号高0.56(绝对值),新植蔗比对照川蔗13号增产10515kg/hm^2,宿根蔗比川蔗13号增产25800kg/hm^2。该品种全期生势强,中晚熟高糖丰产,在我县水旱皆宜种植。  相似文献   

20.
胡继友 《广西蔗糖》2003,(4):25-25,42
对新台糖25与新台糖16、新台糖22进行一新一宿比较试验,结果如下:667m^2蔗茎产量新植新台糖25与新台糖16差不多,比新台糖22低2172kg;宿根新台糖25比新台糖16高942kg,比新台糖22低333kg。667m^2含糖量新植新台糖25号与新台糖16相若,比新台糖22少264.8kg,减少24.3%;宿根新台糖25比新台糖16多177.4kg,增多20.7%,与新台糖22相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