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柯懋  高桂香 《河北渔业》2012,(6):18-19,25
厚唇裸重唇鱼为黄河上游大型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为捕捞、涉水工程修建、水域污染等因素,厚唇裸重唇鱼的天然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物种。目前在黄河上游青海段的泽曲河、洮河及大通河尚有一定的资源量。本文介绍了厚唇裸重唇鱼生物学特性、致危因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是我国特有的裂腹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黄河水系上游和金沙江水系雅砻江上游。近年来,厚唇裸重唇鱼的野生资源量已出现严重衰退,并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探究厚唇裸重唇鱼的最适年龄鉴定材料,实验以2020年10月-11月在雅砻江上游所采集的83尾厚唇裸重唇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臀鳞、鳃盖骨、背鳍条和匙骨7种年龄鉴定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背鳍条和匙骨上未出现轮纹,且星耳石上轮纹密集复杂,无法计数;因此,背鳍条、匙骨和星耳石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微耳石磨片轮纹清晰度最高,同一观察者2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CR)最高(84.34%),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38%),为厚唇裸重唇鱼最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但是,微耳石重量尚不能直接用于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估算。此外,脊椎骨与微耳石磨片的年龄读数差异较小(CR: 96.39%, IAPE: 0.52%),二者相互参照能使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结果更加准确。臀鳞仅适用于厚唇裸重唇鱼低龄个体(≤5龄)的年龄鉴定,鳃盖骨较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结果填补了厚唇裸重唇鱼在年龄鉴定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为后续厚唇裸重唇鱼在生长、摄食、繁殖特性等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三支流新疆裸重唇鱼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新疆裸重唇鱼渔获物的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及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伊犁河新疆裸重唇鱼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分别在新疆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喀什河和巩乃斯河采集103、139和179尾新疆裸重唇鱼样本(同时采集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测量全长、体长和称体重,以耳石磨片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新疆裸重唇鱼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布范围,特克斯河为46~244mm、1.1 ~201.0g、1~ 6龄,喀什河为49~285mm、1.5 ~214.2g、0~ 6龄,巩乃斯河为50~383mm、0.8~312.8g、1~ 7龄。特克斯河新疆裸重唇鱼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布与喀什河群体和巩乃斯河群体差异均显著,喀什河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分布与巩乃斯河群体无显著性差异。喀什河群体与特克斯河群体和巩乃斯河群体生长方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特克斯河群体与巩乃斯河群体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存在显著性差异。新疆裸重唇鱼种群总体的b值与3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匀速生长鱼类。新疆裸重唇鱼生长的地域性差异与海拔、流速呈负相关,与水温和饵料丰度呈正相关。新疆裸重唇鱼在巩乃斯河生长最快,喀什河次之,在特克斯河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4.
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Pallas)]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是鸭绿江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乱捕、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唇鱼资源遭到破坏.研究其生殖生物学特征,可以了解其种群动态,对其种群保护和资源恢复有参考依据.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鸭绿江吉林江段对重唇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卵径大小在0.8~1.7 mm之间,成熟卵径在1.3~1.5 mm之间,且卵径分布仅有此一个高峰;测定了鸭绿江重唇鱼的初次性成熟全长;全年性腺发育特征;卵巢组成、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通过肝脏指数和性腺指数的变化,分析鸭绿江重唇鱼性腺发育周期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初孵仔鱼寄生虫患病鱼体不同浓度盐水浸泡梯度试验,研究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寄生虫有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Moroff)、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和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3种,其致病方式是通过粘连鱼体鳃部、鼻孔、体表等部位,引起鱼体组织发炎,无法游动或摄食,进而死亡。该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为盐水浸泡,浓度为1.25%,在该浓度盐水中,即可以杀死致病虫体,又可以最小程度造成对鱼体生理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状况下,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Pallas)将卵产在石板上,有护卵行为。2009年5月,利用人工驯化养殖2年的重唇鱼,通过药物催产、流水刺激、人工授精等方法获卵32万粒。受精率为93%,孵化率为86%。利用网箱孵化出苗26万尾。初孵仔鱼全长6.5 mm,约5 d后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轮虫。  相似文献   

7.
半刺厚唇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闽江中上游水域中捕获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进行了人工驯养、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实验,并观察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半刺厚唇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能够生长,性腺发育至成熟。在繁殖季节(5—6月),对培育的亲鱼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催产率为54.0%,受精率为83.3%。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过62 h发育,仔鱼脱膜孵出。仔鱼经过55~65 d的培育成全长25~35 mm的鱼苗,鱼苗成活率为43.8%。  相似文献   

8.
2019年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巩乃斯河段鱼类进行寄生虫病原调查过程中发现,在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体表有三代虫寄生,经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同一种三代虫,定为新种(暂未公布).为了解该三代虫在新疆裸重唇鱼鳍条上的寄生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新疆裸重唇鱼鳍条寄生三代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半刺厚唇鱼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us(Lissochilichthys)hemispinus]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稚鱼期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成熟卵圆形,卵径1.74~1.97 mm,黄色或桔黄色.在25 ~28℃水温条件下,孵化时间为62 h,刚出膜仔鱼全长5.6~7.2 mm.在26~28℃水温条件下,出膜后仔鱼7日龄初次摄食;9日龄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5日龄时,进入稚鱼期:25日龄时,鳞片形成,进入幼鱼期.仔、稚鱼体侧都具有7条明显的黑褐色横向条纹,成鱼条纹消失.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等手段,较详细的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产后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恢复到Ⅱ期。青海湖裸鲤为重复产卵类型,以Ⅳ期卵巢越冬,其卵巢1年只成熟1次,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进行繁殖活动。青海湖裸鲤性成熟迟、繁殖力低。每年5~7月,裸鲤洄游到沿湖各河流中繁殖,沙柳河、布哈河和黑马河3条河流为其主要产卵场。调查的繁殖群体总的性比(♂:♀)为1.66:1。总繁殖群体中,雄性个体最小体长130.0mm,体重28.0g,年龄4龄;雌性个体最小体长170.0mm,体重51.0g,年龄5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群体的性体指标1年只有1个峰值,出现在繁殖盛期的6~7月。其平均成熟卵径为2.33mm,平均绝对繁殖力为4337.81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27.09粒/g。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华鲱鲇繁殖生物学,为中华鲱鲇的人工繁殖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2013-2015年在澜沧江中下游景临桥江段、糯扎渡江段、景洪江段及支流补远江勐仑江段采集中华鲱鲇标本及活体1 000余尾。结果表明:中华鲱鲇繁殖期从5月初一直延续至8月底,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高峰;最小性成熟个体雌性体重27.10 g、体长12.8 cm,雄性体重23.65 g、体长12.1 cm;雌雄比例1.18∶1;每1 g卵巢卵粒数1 208~1 872粒,绝对繁殖力20 143~101 301粒,均值(56 367±26 800)粒;相对繁殖力222~379粒/g,均值(276±61)粒/g。中华鲱鲇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昆明裂腹鱼繁殖生物学周年变化,为开展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养殖以及对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2014年7月-2015年5月,每月定期采集雌、雄昆明裂腹鱼各10尾。样品鱼为2008年子一代,均为6龄。雌鱼体长26~48 cm,体重380~1 600 g;雄鱼体长29~46 cm,体重425~1 250 g。结果显示:昆明裂腹鱼成熟系数雌鱼为(7.07±0.04)%,雄鱼为(3.72±0.01)%;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繁殖期为2-4月,盛期为3-4月;Ⅳ期卵巢卵径1.6~1.8 mm占35%。绝对繁殖力为(9263±5241)粒,与体长呈曲线相关(F=2E-11L7.427,R2=0.912),与体重呈线性相关(F=0.017W-10.19,R2=0.958);相对繁殖力为(9.5±3.9)粒/g,与体长、体重均呈曲线正相关(Fw=0.05e0.156L、R2=0.846,Fw=14.37ln W-90.57、R2=0.871)。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印度洋中西部大眼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平  许柳雄 《水产科学》2006,25(7):364-366
根据2003年1~6月由中国农业部渔业局资助项目收集的渔业观察员数据和2004年1~6月印度洋中西部海域中国金枪鱼延绳钓生产调查数据,对所捕获的大眼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获中性比均值为0.8,各月间的性比差异不显著。叉长小于85 cm或大于185cm时,渔获个体均为雄性;叉长为85~170 cm时,性比约为1.0。各月份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腺指数变动基本上保持一致,性腺指数随着月份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呼伦湖蒙古油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蒙古油(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相似文献   

16.
研究长江宜昌江段鳙(Aristichthys nobilis)野生群体的性比、年龄结构、初次性成熟体长、繁殖力和产卵类型等生活史特征,为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优化、鳙增殖放流和人工繁殖提供科学数据。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月度采样,共收集鳙样本940尾,其中可区分性别个体135尾(♀68尾,♂67尾)。性腺发育达到IV期及以上个体共计55尾,其中雌鱼32尾、雄鱼23尾。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4∶1,体长370~900 mm,体重500~11 650 g,由2~7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采用Logistic方程推算出初次性成熟个体特征,雌性平均体长480.1 mm,对应体重2 137.6 g,平均年龄3.33龄;雄性平均体长464.0 mm,对应体重1 937.5 g,平均年龄2.91龄。卵径(3.75±0.14) mm,大小分布呈双峰型,推测为分批同步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390 000±79 000)粒,相对繁殖力为(72.4±3.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规律显示,宜昌江段鳙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建议提高鳙开捕年龄,严格限制捕捞未性成熟个体;同时加强产卵场的修复和栖息地的保护,并定期实施合理的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漂流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2°03''S~11°17''S,163°14''E~173°35''E)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进行了取样,对其中886尾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个体叉长等生物因素、渔获水深和月度等时空因素对繁殖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雄性和雌性平均叉长分别为132.2(±19.1) cm和125.4(±16.8) cm;取样群体中,雌雄比为0.54(±0.74),且叉长与雌雄比具有负相关关系(r=0.323, P =0.003),叉长大于140 cm后,雄性占主导;GLM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指数(GSI)与叉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关系(P<0.001),即个体GSI随着叉长增加,当雄性和雌性叉长分别达到130~140 cm和140~150 cm后GSI随叉长下降;基于圆形统计发现,月度对个体GSI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雄性GSI上半年较下半年高(正弦显著,P<0.001),而雌性GSI年末和年初高于年中(余弦显著,P=0.021);有序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成熟度随叉长显著增加(P<0.001),雄性性腺成熟度在5~7月较高(余弦显著,P=0.004);此外,栖息水层对雄性个体的性腺成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正相关,P<0.001);雄性和雌性个体50%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6.13(?1.24) cm和104.93(?2.60) cm。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了解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科学养护热带WCPO大眼金枪鱼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单环刺螠的性比、性腺指数、繁殖力、胚胎与胚后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单环刺螠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单环刺螠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单环刺螠雌、雄比例为1∶1.17,雄性略多于雌性。成熟卵径为(145.16±1.70)μm×(141.27±1.94)μm,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绝对繁殖力为111 800~720 488(449 684±265 905)粒,相对繁殖力为2 214~12 702(6 849±4 854)粒,怀卵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学最小型体长约7 cm,体质量为11.21 g。精子密度为(5.88±0.52)×109个/mL,雄性个体平均精子数为(2.41±0.73)×1010个/只。雌性性腺指数在繁殖季节4—5月份呈现2个峰值,表明单环刺螠为分批产卵类型。在盐度25、水温15°C的条件下,胚胎发育经20~24 h孵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单环刺螠为间黄卵,进行不等全裂,且有螺旋卵裂的特征,形成偏极囊胚,原肠作用方式为外包和内陷。胚后发育经担轮幼虫(孵化后1~10 d)、体节幼虫(11~20 d)、蠕虫状幼虫(21~30 d)发育为幼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受精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5°C、盐度35、pH 8~9;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15°C、盐度25、pH 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