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王同伟(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250100)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aizeroughdwarfrirus)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害,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染。该病毒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野燕麦、...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不同发病叶龄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最早于1949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之后在阿根廷、捷克、以色列、希腊等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2]。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发现该病,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河北、河南、  相似文献   

3.
针对玉米粗缩病回升原因谈防治对策杨焱杰(河北省植保总站,050021)郄彦君,周树云(博野县植保站)(丰润县老庄子镇农技站)玉米粗缩病(MaiseRoughdwarfVirus)是一种病毒病,河北省70年代曾一度暴发成灾,1976年全省90万余亩玉米...  相似文献   

4.
1.5%植病灵Ⅱ防治玉米粗缩病试验吴尔福(山东大学植物病毒防治所济南250100)玉米是陵县的主要种植作物,1996年种植面积近3.43万hm2,但近几年玉米病毒病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毒(MRDV)病危害性最大,传毒介体主要为灰飞虱。玉米受感染后,节...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至今,该病在黄淮海地区又呈暴发趋势[1]。引起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2]。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RBSDV检测体系,明确RBSDV的田间寄主,对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0多种玉米病毒病。以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粗缩病和玉米条纹病等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为了解决玉米病毒病防治问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曾先后主持召开几次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学术讨论会,交流、讨论玉米病毒病的发生分布、病原鉴定、介体传播、流行规律、病毒提纯、抗血清制备、抗性鉴定及防治措施等,促进了国际玉米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我国1954年前后,新疆南疆17个县市玉米条纹矮缩病普遍发生,成为当地玉米生产中的严重问题;1963年上海、浙江、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玉米,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有人称其为玉米粗缩病;1968年,河南新乡、安阳夏玉米发生玉米矮花叶病,造成毁灭性损失,并逐渐蔓延至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成为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1969年甘肃敦煌玉米条纹矮缩病严重发病,严重地块颗粒无收;1977年河北省玉米粗缩病大面积流行;1980年以来,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大面积发生玉米红叶病;1988年以来,四川南充地区9  相似文献   

7.
邹平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平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成学美杨先法董家兴马用华成惠珍(山东省邹平县植保站256200)1992年以来我县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DwarfVirus)危害逐年加重,至1996年发病面积达2.67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66.8%,给玉米...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病害。在玉米出苗后即可染病,到5-6片叶时才显现症状。其主要症状是病株浓绿,叶片短厚,心叶扭曲卷缩,节间短粗,植株矮化,早发病株多不抽穗、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一般减产20%-30%,重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土壤和种子不传播。因此,搞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成为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而防治灰飞虱,消灭传毒媒介则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罩笼接虫和自然开放式状态下试验,对不同播期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玉米敏感叶龄为可见叶9叶以下,展开叶为6叶以下,研究证实,将田间灰飞虱转移迁入高峰期与玉米敏感叶龄期错开,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春玉米播期4月10-15日,夏玉米在6月10-15日,能显著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大名县套播玉米地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玉米粗缩病1990年以前在我县套播玉米田为零星发生,1991年后发展日趋严重。1995年全县发病面积1万hm2,发病田率在95%以上,发病株率平均在8.3%,最高51%,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1发病因素1)此病是玉米受...  相似文献   

12.
简述近5年来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在乳山市的发生概况,分析灰飞虱、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以便有效地控制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播种的玉米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和玉米粗缩病病情的调查明确,玉米苗10叶前感病期和传毒灰飞虱发生高峰期不相遇,玉米粗缩病就可减轻发生。调整玉米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256个病株样本分析,依据株粒重损失,采取偏等差分级法,制订了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经株粒数、株粒重、株高、雌穗长等项数量指标验证,符合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实际应用时,依据株粒数结合株高进行严重度分级,既不失真,又简便易行。运用苗期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6159+1.0306X),进行发生程度和产量损失预测,对于指导大田防治更有实际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粗缩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德州市玉米粗缩病发生严重德州市玉米田1993年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春玉米较夏玉米发病重。一般为10%左右,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5%以上。苗期感病,病株株高80—90厘米,节间极短,叶片叠罗在一起,叶色浓绿,病株早期即干枯死亡;中期感病,病株下半部茎节节...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控江苏省滨海县玉米粗缩病,从发生规律入手,系统分析了该病害发生特点、为害情况,明确了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当地的玉米粗缩病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粗缩病的发生,保障了玉米高产稳产. 2002—2018年,累计减少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3 263.11 hm2,共挽回产量损失5 806.88 t,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MRDV)20世纪80年代在思南县玉米作物上仅零星发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病面积逐年扩大 ,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1996年调查 ,全县发病面积467hm2,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5.38 %。病株率4.6 %~9.4 %。1999年全县发病面积已上升到2467hm2 ,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28.46 % ,平均病株率24.87 % ,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4 %。目前 ,全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已成为玉米病害之首。1998年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作了初步观察 ,1999年对病害的发生与前茬不同类型地…  相似文献   

19.
玉米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76~1979年河北辛集、晋县、正定、永年试验基地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经 1996~1999年 4年试验数据检验表明 ,4月10日以前播种的早春玉米玉米粗缩病发病株率低 ;5月份播种的晚春玉米和麦套玉米发病株率最高 ;6月份播种的夏玉米发病株率最低。玉米不同播期与玉米粗缩病病株率的关系式为Y=-673.5 -0.0439X2+11.5X。该关系式适用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常规发生和大发生年预测病情 ,符合率达80%~100%。但该关系式在灰飞虱极轻发生年不适用 ,符合率仅为20%。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而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中科1号、浚单18号抗性很差,病株率最高达44.3%,由于品种结构、冬季气候、昆虫种群变化等原因,导致粗缩病逐渐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因此,研究分析其发生动态、制定综合防治对策,对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保证玉米的优质高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