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春兰茎尖诱导的根状茎为材料,用~(60)Co γ急性辐照后,研究比较了辐照对诱芽情况、染色体倍性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AMY)、酯酶(ES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于10 Gy的γ射线辐照抑制了根状茎的芽诱导及增殖;(2)低剂量辐照(≤7 Gy)处理的部分根状茎出现超二倍体现象,高剂量辐照(≥10 Gy)处理则均出现亚二倍体现象;(3)处理根状茎中的EST酶活性均高于对照,POD和AMY活性在低剂量(≤7 Gy)时高于对照,而COD酶活性在高剂量(≥10 Gy)时高于对照.研究表明,7~10 Gy为临界剂量,可作为春兰根状茎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将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的离体根状茎切成长各约1cm的顶段、中段和末段,用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剂量分别为0、5、10、20、30和50Gy。测定了不同辐照剂量下新生根状茎的生长,研究了辐照原初根状茎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30和50 Gy处理的根状茎虽能存活,但未有新生根状茎的发生,生长停滞。辐照原初根状茎上CAT和SOD的活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G-POD的活性则表现为先略降低后升高。综合新生根状茎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结果,春兰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应在20~30Gy间,且最合适的诱变部位是根状茎的顶段。 相似文献
3.
~(60)Coγ辐射菜心种子对苗期细胞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用60 Coγ射线辐照预先浸泡 1h的菜心种子 ,结果表明大于 2 0 0Gy的剂量处理引起膜透性迅速增大、MDA积累和POD活性显著提高 ,SOD活性在 40 0Gy以上时增大 ,六十天特青的辐射敏感性大于四九菜心 ;适宜的诱变剂量为 2 0 0~ 30 0Gy。 相似文献
4.
~(60)Coγ辐射对金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鱼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剂量率的60Coγ辐射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Gy的辐射能加快胚胎发育的进程,但最终孵化率却很低,即超敏(HRS)现象,而2.0~4.0Gy为引起增强的辐射抗性(IRR)阶段。在相同剂量和剂量率下,处于4~8细胞期的胚胎存活率比多细胞期和囊胚早期高,而畸形率低。当以5.0Gy的剂量辐射时,剂量率小于1.0Gy/min的慢辐射对胚胎的危害大于较高剂量率(1.0~2.0Gy/min)的快辐射。 相似文献
5.
6.
7.
8.
利用6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毛竹种子,研究γ射线辐照对毛竹种子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及核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低于60Gy的辐照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和刺激效应;高于90Gy对毛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辐照还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和核畸变,出现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团)、游离染色体(团)、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微核、小核、双核、核出芽、核耳和核裂等类型。染色体畸变率、核畸变率与剂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5、0.9982,线性方程式分别为Y=0.0392X-0.4313,Y=0.0530X-0.0783;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间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线性表达式为Y=0.8836X-0.4525,相关系数为0.8345,F=25.22>F0.01。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对印度谷螟的辐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1、3、5、7、10 krad辐照4~5日龄的印度谷螟雄蛹,当辐照剂量为1~7krad时,被辐照蛹都能羽化,但10krad辐照的,羽化率仅40%。用1、3 krad辐照,成虫畸形率低,且对雄成虫交配能力影响较小,但用7、10 krad辐照,成虫畸形率分别为60%、100%,只有30%~50%的成虫能进行交配。1、3、5 Krad辐照雄蛹,F_1代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5.5%、21.1%、39.4%,F_2代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6.6%、80.8%、74.0%。这可能是遗传不育现象。1、5、7 krad辐照的,诱导出了成虫翅透明的突变品系(透明型)。该突变品系对研究印度谷螟的部分遗传学及遗传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春兰离体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春兰离体培养条件,以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芽诱导的离体根状茎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BA以及有机添加物马铃薯匀浆、番茄匀浆、香蕉泥、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对根状茎生长和新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根状茎诱导丛生芽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1mg/LBA+0.5mg/LNAA+1.5g/LAC(活性炭);根状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1mg/LBA+5.0mg/LNAA+1.5g/LAC;除香蕉泥外,其他有机添加物对根状茎生长和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以蛋白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兰属杂交种红花的呈色机理,选择绿花春兰和黄花大花蕙兰的红花杂交种黄金梅为试验材料,通过小花蕾期和始花期花瓣的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影响花色的关键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基因的差异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花瓣色素(类黄酮、叶绿素A、叶绿素B、花青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测序共获得113 780条单基因(Unigene),其中200~300 bp的Unigene占比42.68%;44 088个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与小花蕾期花瓣比较,始花期花瓣上调基因有1 855个,下调基因有2 49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被GO数据库注释划分为47个功能组;1 219个DEGs被KEGG数据库注释,涉及166条代谢途径;根据KEGG代谢通路及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出与花色相关的54个关键结构基因和21个转录因子;花青苷合成基因DFR、ANS、3,5GT及转录因子Zm1、Hv1、MYB305表达量在始花期上调,在NCBI库BLAST同源基因发现黄金梅DFR、ANS、3GT基因与大花蕙兰的基因同源性最高,5,3GT、3,5GT、Zm1基因与蝴蝶兰和石斛兰的基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蚯蚓生态滤池和无蚯蚓对照生态滤池的实验,研究了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的基质层,三种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的基质酶活性有促进作,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蚯蚓作用下得到显著的提高,而碱性磷酸酶对蚯蚓活动的响应仅限于5~10 cm基质层;在试验期内,生态滤池内的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受温度及土壤湿度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波动:夏季最高,春季冬季相对较高,秋季最低;三种土壤酶活性表现为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秋季活性最高,而秋季和夏季的酶活性高于春季和冬季。蚯蚓活动对生态滤池基质土壤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间接影响了其对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酶活性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陕西省榆林沙生植物园9种主要沙生植被为研究对象,选取沙裸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酶综合评价指数(SEI),进一步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土壤养分得到显著改善,土壤酶变化明显,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多酚氧化酶有所降低;不同植被类型对不同酶活性的改善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和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相关性较高;SEI在沙裸地种植植被后显著增加,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刺槐林和樟子松、花棒、油松、臭柏、白柠条、小叶杨、沙蒿,踏郎和沙裸地没有显著差异。综合以上结果说明从酶学角度分析认为在毛乌素沙区治沙过程中优先选取刺槐、樟子松、花棒、油松和臭柏等物种。 相似文献
15.
1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可表征人工草地苜蓿地的速效磷、速效钾,撂荒地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正向转化状况,及沙棘林土壤速效磷负向转化进程,但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征精细耕作的土壤肥力状况。多酚氧化酶活性可表征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正向转化进程及菜园土和果园土有机质、全氮负向转化进程,不能表征自然土壤腐殖质转化状况。转化酶活性可表征农田、菜园土、果园、苜蓿地和撂荒地的碱解氮正向转化进程以及沙棘林碱解氮的负向转化进程,可全面表征撂荒地的速效磷负向转化进程及其它养分的正向转化进程。脲酶活性可表征果园地、菜园土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肥力水平。磷酸酶活性可表征果园土、农田和撂荒地的速效磷正向转化状况,不能表征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磷素转化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成都东部的典型边坡土壤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自然边坡、铁路边坡和农田边坡等三种典型边坡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酶在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中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动态,最大活性出现在春秋两季,最小活性出现在冬季;农田边坡中两种酶均在春季呈现出最大活性,在秋季呈现出最小活性。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均表现为:自然边坡〉铁路边坡〉农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脲酶活性季节变化没有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时期采集了砾石覆盖,未覆盖连作西瓜农田和撂荒地的表层土壤,测定了土壤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及脱氢酶酶活性,并研究了作物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砾石覆盖处理的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其真菌数量发生了显著下降,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介于未覆盖农田和撂荒地之间。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变化显著不同,但多在西瓜生长旺盛的抽蔓期和结果期达到极值。作物生长和砾石覆盖对于酶活性的影响作用很大,这为进一步研究砾石覆盖对农田土壤环境影响的机理及砾石覆盖科学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