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5月,孙春梅开始担任坊子区农业局科教科科长。她一千多个日夜如一日,始终把做好农业科技培训作为已任,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顾大家,进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为农民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了一大批农民辅导员和带动示范农户,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增加了收入,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天使。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实用人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进程的主人翁。但是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加显著。追求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队伍——新型农民队伍,而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农民培训,提升农民从业的素质。 如今,国家对农民素质提升非常重视,各个农业项目都有提及甚至放在重点位置。如我县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水稻集中育秧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阳光工程项目等。根据从事农民培训工作三年的经验来看,要想真正做到农民愿意学、学得懂、懂了能用,这并非易事,除了在培训内容上有所选择、培训方式有所更新外,如何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也相当重要。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说教,农民听起来也就乏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曾经组织过一个乡镇的农民参加“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培训,老师按照自己的教案一路往下讲,完全没有跟学员的互动,学员开始纪律还可以,到后来不是三五成群的讲话去了,就是走进走出上厕所、抽烟去了,课后一问,却不知道老师讲了几种病几种虫的防治,这场培训就如同嚼蜡——乏味。可见调动农民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提起滑县,大家都会说起滑县的农业;提起滑县的农业,大家都会说起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提起滑县农技站,大家都会说起农技站副站长孙彩霞,一位精神干练,业务精湛,热心肠的农业专家。孙彩霞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致力于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多年来,面对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她将一项项农业新技术推广到户, 将一列列“科技列车”开进了田间地头,给农民送去了增收的“金钥匙”, 用知识和汗水回答了一个基层农技推广人之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基础农技人员要有正确的思想观,首先把握好党和国家在农业上的方针和政策,要有为农业发展奉献必胜的精神;第二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加强知识更新;第三扎实工作,不骄不躁,虚心学习,与农民建立鱼水关系,以农民的利益为至高,当好领导和农民的参谋,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体现农业基础技术人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完成各项推广任务时,会更多面对农民直接进行培训,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多项农技推广任务,在与农民面对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一些体会,农民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确保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农业农村的深刻变革,催生了新的生产力,丰富了耕作制度,改造和提升了生产方式,为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当前,南通市正处于率先在江苏江北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处在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农业农村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南通农业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越来越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吕荣海,男,中共党员,福建省上杭县农技站站长, 高级农艺师,1988年到上杭县农业局工作,26年来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心系农民,热情服务,辛勤耕耘,倾情奉献,为上杭县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区在规划、建设现代化标准农业过程中,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亦农亦游亦居”的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乡镇农技站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终端机构,是面向广大农民,工作在最基层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石门县自1972年成立乡镇农技站以来,全县广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4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为全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农业的兴旺、农村的繁荣、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乡镇农技站在建设与管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增加对农技站条件建设的投入,解决人员待遇问题同样是惠农工程的重要内容,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滕州市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加快农村综合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及时提供技术咨询、病虫测报和市场供求信息,促进实用科技的学习、应用和转化,建设了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队伍,实施“三电合一”工程,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工具为民服务,开通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被广大农民称为农技“110”。开发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向农民群众提供形象生动的远程视频服务,实现了农户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开通平民化的短信平台,率先开播县级农业科技频道,编发“滕州现代农业报”等报纸读物,集中报道农业农村政策,发布农业信息,宣传农科知识。通过积极完善信息服务桥梁建设,我市将“农业信息化”全面引入农村生产、生活,确保有价值的农业科技咨讯及时送到农民群众身边,促进科技转化率,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都离不开农技推广,而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类改革,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本文针对目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并从当前农技推广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验示范和现场演示,推广以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技术核心,机械化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等技术相配套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让农民亲眼看到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增产增收效益,激发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有效实现种植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玉米产量,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粮食绿色增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孟繁君同志是我县农业推广战线的排头兵,他思想上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与时俱进;业务上刻苦专研、精益求精、拼搏进取;工作上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生活上严于律己、谦虚慎行、团结同志,参加工作二十三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探索与研究,长期工作在生产的第一线,服务于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于全县的农民兄弟姐妹。二十三年来他先后发表科技论文百余篇,组织、参加实施各种国家、省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六十九项,为我县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县乃至全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豫南山区发展了大面积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每年正常的整修管理都会产生大量木柴。这些木柴如能很好地用于香菇、木耳、灰树花的生产,既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食用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减少火灾隐患,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使农民就近就业,发展农村经济。这就是我们探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农技推广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本对农民进行全程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农技推广网络。山海关区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与奋战在农业第一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为本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默默无闻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做了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一项长期重要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取得成效、分析新形势下对新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确实把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拜泉县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村级设立了村级农民技术员,构建了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指导站、村级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框架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滞留“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加快了农技推广步伐。客观分析了影响村级技术员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经历,也没有太多鲜花与掌声的围绕,更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多年来,在工作中无论干什么,他始终心系农业,情系农民,爱岗敬业,勤奋务实,为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他热爱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他自诩自己是“喜耕田”。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推广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科技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日渐多元化,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种种问题逐渐暴露,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不顺,定位不恰当,运行制度存在缺陷,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与科研分离,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差,业务素质低等问题。农技推广人员无法满足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技术需求,在工作中感到很被动。传统的行政性推广体系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