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生产中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的应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大量地膜残留,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光和生物的作用下自行降解,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用地膜残留问题。光和生物双降解地膜在作物生长期内,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对提高作物产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膜覆盖的普及推广使用,覆膜栽培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普通地膜难以降解残留积累的问题日益突出,地膜残留已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绿色发展,切实改善地膜残留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荣成市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采取调查问卷、田间取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我用地膜使用回收与污染状况,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农药残留引发的污染问题。现阶段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如应用洗涤、超声波技术、电离辐射和夹带法等;化学方法如应用水解、氧化分解和光化学降解等;生物方法如微生物降解、酶降解和工程菌降解等。微生物降解作为现阶段的热门技术,可为农药残留降解技术提供支撑,为解决农产品和环境中农药污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地膜覆盖栽培已是目前旱作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武山县是地膜用量大县,目前仅粮食作物年地膜应用面积每年达20万亩以上,玉米及部分马铃薯已基本实现地膜化,特别是近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地膜用量剧增,环境和耕地污染成加重趋势,为彻底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加快环保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的步伐,促进保护地膜栽培覆盖材料的更新换代,检验环保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和前景,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安  相似文献   

5.
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但大量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清除土壤中的残膜和使用降解地膜。ECOPOND生物降解膜在30团棉田推广面积66.7公顷。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试范及推广,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降解膜,膜下10厘米地温比常规膜温度低,但单铃重及衣分较常规膜高,实产与棉花收获株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降解膜在滇东北玉米生产中的适用性。[方法]在滇东北选择15种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展了暴晒、埋土和玉米覆膜栽培试验。[结果]参试降解膜的诱导期最长为56天,降解进程不能进行有效控制,诱导期的可控性差;降解地膜对作物的保温性和增产效果与普膜接近,覆膜强度、拉伸度和韧性能满足农事作业要求,能抑制杂草;降解膜在玉米收获后残留很少,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结论]降解膜除具有明显的保温功能与增产作用外,还可有效解决普通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等意义深远,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地膜在旱作区对农业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多年来的使用,地膜回收难度大,农田残留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本文对常年使用地膜的地块作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地膜残留量随年度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普通PE地膜在花生覆膜栽培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2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对比试验研究,重点监测土壤温度、水分及花生产量的差异,通过作物覆膜栽培试验、暴晒试验和填埋试验的立体化研究,评价地膜的应用效果和降解程度。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PE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基本一致,不同降解地膜间无明显差异;地膜覆盖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PE地膜产量有所增加,同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有效减缓对土壤的污染残留。  相似文献   

9.
山东典型薯田中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滕州市马铃薯产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连续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薯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连续覆膜4年的薯田中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量为19.92 kg/hm~2,残膜片数为180.0万片/hm~2,分别较聚乙烯地膜减少51%和41%。残留双降解地膜主要集中在耕层中,0~10、10~20、20~30 cm土层中的残膜数量分别占总量的58%、23%和19%,大幅减少了残膜在耕层底部的分布比例。研究结果还显示,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残留膜片面积明显减少,残膜破碎程度大幅增加,<4 cm~2、4~25 cm~2、>25 cm~2残膜片数分别占总量的44.0%、54.6%和1.4%。研究表明,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有效减少了地膜残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地膜降解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从聚乙烯材料的分子结构与特性入手,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聚乙烯分子的降解过程、产物、机理与作用因素。文章指出聚乙烯分子较高的结晶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强的疏水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是导致其难以降解的主要因素;其中,聚乙烯分子间共价键的氧化断裂是整个降解过程的限速反应。环境中较强的光能、热能、机械作用力等能够促进聚乙烯分子键的氧化断裂,使聚乙烯分子非结晶区及小型结晶区域解聚成亲水性低聚物或小分子,并最终在微生物作用下完全分解为CO_2、H_2O、CH_4、生物质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深入系统开展聚乙烯分子降解机理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科学评价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指导聚乙烯地膜配方改进,降低聚乙烯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滇东北选择15种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展了曝晒、埋土和玉米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降解膜的诱导期最长为56 d,降解进程不能有效控制,诱导期的可控性差;降解地膜对作物的保温性和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接近,覆膜强度、拉伸度和韧性能满足农事作业要求,能抑制杂草;降解膜在玉米收获后残留很少,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建平县是产粮大县,通过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但仍然暴露出了地膜污染、土壤肥力下降、肥料施用过量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对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滇池及松华坝水源区6个县农田土壤、地表水进行随机或定点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和地表水不同程度存在农药污染,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及少量杀菌剂和除草剂。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与取样时间、作物结构、农药用量和环境相关。农药残留时间分布与施用农药的时间和种类有关。并针对农药残留情况,提出通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及加快对农药污染及降解技术的研究等措施促进农药污染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农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鄂尔多斯市被广泛地推广应用,由于地膜自身的难降解性及回收利用不到位等原因,其对农村环境的危害和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如何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效治理农业"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区地膜残留问题,并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出了对策建议。一、农田地膜使用、残留及回收利用情况1.农田地膜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给农民带了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地膜残留造成了农田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探索和研究降解膜的应用和推广,文章在衡水市阜城县开展了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以下简称双降解生态地膜)与普通地膜的对比试验,通过对保温、保湿、降解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等方面的对比表明,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保温、保墒与增产效果作用与普通地膜无明显差异,而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的降解效果明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的应用现状及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毒死蜱作为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是目前我国农药畅销品种,但大量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残留问题,它在环境中的降解不容忽视。综述了毒死蜱的应用残留及其降解情况,分析了该农药的残留毒性、光解水解动态、土壤吸附降解动态及微生物对该农药的降解作用,以期使毒死蜱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微生物降解作为毒死蜱降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针对毒死蜱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已拓展到分子领域。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的发展应用使毒死蜱的微生物降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酰胺类除草剂因其高效、高选择性、广谱性、价格低廉、施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近代农业生产。但因其易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已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因此去除土壤中残留的除草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方式、降解该类除草剂的微生物所属类群及降解途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除草剂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为修复酰胺类除草剂污染环境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降解地膜覆盖栽培同田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但常规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耕地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形成"白色污染"。本试验通过引进3种类型的降解地膜进行试验,观察其降解性能、对玉米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解决地膜残留问题和光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棉花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不同诱导期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棉花应用效果的研究,为降解地膜在新疆推广应用和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包括4个地膜品种:CK(常规PE膜),3种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有BXS60、BXS90和BXS120,随机区组,3次重复。研究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诱导期可降解地膜外观降解性、单位面积破损率、单位面积失重率差异明显,BXS60和BXS90 2个地膜品种基本达到D阶段,单位面积破损率在34%~58.3%之间,失重率在38.19%~46.5%之间。BXS120未到达C阶段,单位面积破损率和失重率均较低。BXS60和BXS90条件下植株较大,LAI持续时间较长,BXS90处理总光合势最高为1.34×106m2d·hm-2,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为1382.93 g·m-2、5644.1kg·hm-2,均高于CK的1301.9 g·m-2和5334.1 kg·hm-2。BXS60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低于CK,BXS120与CK接近。【结论】合适诱导期的可降解地膜(诱导期在90 d左右),既能满足棉花生长需求,又能及时降解,降低农田残膜污染,对新疆棉田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14个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样品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曝晒试验、埋土试验和玉米覆膜栽培试验,研究其降解时间、温度变化、农田覆盖效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降解膜降解诱导期与玉米生长对温湿需求难以吻合,大部分可控性相对较差;多数参试膜在整地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能适应农艺操作要求,且对作物的保温性和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接近;降解地膜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