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螨病又叫兔疥癣病,是由螨虫寄生在皮肤上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传染很快,发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迅速传播整个兔群,病兔逐渐消瘦,虚弱,最后衰竭死亡。死亡率很高。在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不卫生、笼舍拥挤及有病兔传染的情况下,很快流行。尤其在冬季,流行更为严重。传染方式为病兔和健康免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污染的兔舍、兔笼、地面、栏栅、用具、饲草、饲料等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2.
兔病防治     
9 兔痘 9.1 病因 兔痘是由痘 病毒感染的一种 急性、烈性、高 度接触性传染 病。其主要传染  相似文献   

3.
<正>1诱因病兔通过其排泄的粪便、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又传染给健康兔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黏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相似文献   

4.
<正>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俗称,属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染极快,死亡率极高,可导致兔群全军覆没。兔瘟一般在春、秋、冬季多发,夏季很少发作,长毛兔比肉兔、獭兔更具有  相似文献   

5.
仔兔黄尿病是兔场的常见病,发病原因是仔兔吃了患有乳房炎母兔的乳汁,或由于环境条件污秽导致,以排黏性黄色水样粪便为特征的急性肠炎。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染快,1只发病很快传染至全窝。本病易发生在仔兔时期,以5~15日龄仔兔多发,是哺乳期仔兔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兔的疫病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又统称为流行病;另一类是不会互相传染的,叫做普通病,包括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中毒病及代谢病等。近年来,我国养兔业蓬勃发展,集约化饲养与日俱增,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兔疫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对于兔疫病,特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实行综合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兔病防治的常见措施与对策,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加强兔舍环境建设兔舍环境是大多数企业容易忽视的环节。在选址、建筑物布局、结构、朝向设计时,…  相似文献   

7.
正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时间多在春、秋两季。各种家兔均易感。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兔均易感染,但该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未断奶的仔兔一般不发病死亡。此病发病迅速、传播快、流行广,死亡率高达90%~100%。本病主要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染,潜伏期48~72h。如病兔与健康兔接触、抓兔、  相似文献   

8.
我省连续三个春秋以来,先后在加格达奇、龙江、明水、依兰、阿城等市县的兔场和养兔专业户中,局部性的发生过兔瘟病,累计死亡各种家兔1000余只。兔瘟病曾在国外流行过,1982年从引进种兔中传染到我国,1984年在我国南方兔毛主产区大面流行,死亡数高达1000多万只,1986年兔瘟病传染到我省的部分地方。兔瘟病学名叫“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突  相似文献   

9.
<正>家兔传染性皮肤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皮肤,传染性强。病兔始于仔幼兔口、鼻、眼周围,继而传播到肢端、腹部和其它部位。对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以及高温、高湿的兔舍更易暴发,严重影响家兔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并且兔场一旦传染,难以彻底根除,将给养兔场(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兔瘟(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出血及实质器官变性、瘀血和出血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疾病[1],严重威胁兔产业健康发展及野生兔群生态平衡,其典型特征为发病快且病死率高,高达40%~90%[2]。兔巴氏杆菌病亦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  相似文献   

11.
<正> 兔螨病、中耳炎、脱毛癣都是兔的常见病,其中螨病和脱毛癣是传染病。可是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人经常鉴别不清,影响了防治的效果。1 三种兔病的病因鉴别兔螨病的病因带病兔传染致病,特别是散养兔群传染快。兔舍兔笼潮湿、污染严重,极易发性本病。仔、幼兔患本口的原因,多数由于产仔箱内垫物长时间不更换,造成产箱受兔尿、兔粪污染潮湿而诱发。螨病不分品种,不分年龄和季节发生。中耳炎病因兔舍内环境污染,带菌土尘多,通过扫地、刮风等,使带菌的尘土落放耳内诱发此病。也有的病例继发于感冒、传染性鼻炎、化脓性结膜炎等。在中老龄兔群里多见。脱毛癣的病因兔舍由禽舍、猪舍等旧养殖场舍改成的,极易发生本病。兔舍内高温、极度潮湿、污秽也易发生本病。20-80日龄的仔、幼兔以及寄养的仔、幼兔常发生,中兔发病率较高。2 三种兔病的病原鉴别兔螨病的病原南痒螨、疥螨等兔  相似文献   

12.
<正> 兔耳螨病俗称“耳癣”,是由痒螨寄生在兔耳壳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的寄生虫病。本病在养兔场颇为常见,对兔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重者造成大批死亡。目前对兔耳螨病的防治,尚无较理想的杀虫药物。以往所用的硫磺软膏疗效不佳;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制剂,在动物  相似文献   

13.
<正>球虫病是兔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以断奶到3月龄的兔最易感。成年兔因抵抗力强一般都能耐过,但不能产生免疫力,且患兔体重下降。1病原体本病的病原体为兔球虫属的单细胞原虫。有的传染力高,传播面广,危害较严重。2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兔密螺旋体病又名兔梅毒、螺旋体病、性螺旋体病或兔花柳病.是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普通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外生殖器和颜面部皮肤或黏膜发生炎症、结节和溃疡.兔群一旦发生本病,传染极快,严重影响繁殖、增重及皮毛的质量;严重者常使全群毁灭,是养兔业中必须严加注意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5.
兔的疥螨病又称兔的疥癣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疥螨或痒螨引起的体外寄生虫病,是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侵袭面广,发病率高,是冬、春季兔的主要病害。其特征是皮炎、剧痒、脱毛、消瘦和高度接触性传染,主要由被污染的兔舍、兔笼、  相似文献   

16.
兔螨病又叫疥癣,是由螨寄生于兔的皮肤而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 本病主要传染方式是接触传染,健康兔接触病兔或病兔污染物,如兔器、饲槽、用具等造成感染。也可由饲养人员或兽医人员的衣服和手传播病原。  相似文献   

17.
兔瘟,又称兔出血症、兔出血热,是由出血性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兔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体外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和初春季节发病最多,蔓延最快。本病又称生癞、石灰脚、干爪病。兔疥癣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体外寄生虫病,只要1只兔患病,很快就能传染全群,病性顽固,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  相似文献   

19.
<正>家兔疥癣病又称兔螨病,是一种寄生于兔体皮下螨虫引起的常见体外慢性寄生虫病。发病频繁、传染快,严重的影响了家兔的生产和幼兔的育成。为了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杀毒灵”的药理及杀毒性,于1995年3月在本所试验兔场进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1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治1.1预防1.1.1严格消毒。兔舍、兔笼用火焰喷射,地面用3%火碱、10%的漂白粉消毒。1.1.2及时清除兔舍的粪便、垃圾、污物,运往远离兔舍下风向500米以外,堆积发酵作无害化处理。1.1.3死亡病兔的尸体,不得乱扔或用来喂狗,要深埋或焚烧,防止扩大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