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龙游县双季稻机插主栽品种搭配试验,经机插适应性、丰产性等性状比较,选择出适宜本地机插的双季稻搭配较佳组合7组,即中嘉早17-甬优9号、中嘉早17-甬优15、中嘉早17-秀水134、中嘉早17-绍糯9714、金早47-甬优15、金早47-甬优9号-金早47-浙优18。  相似文献   

2.
汉寿县岩汪湖镇五美村是有名的水稻高产区,栽培水平高,近些年气候趋暖让不少农民朋友开始随意搭配品种和肆意推迟播种期。2010年在不法粮商的怂恿下,对早稻已经采用湘早籼24号等中迟熟品种的农户,搭配尚未审定和成熟期偏迟的晚稻,  相似文献   

3.
双季稻机插秧品种搭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事操作能够及时完成的条件下,种植株两优609+钱优0508双季杂交稻产量高、效益好;在种粮大户土地流转面积多、双抢期间农事操作因各种因素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下,1季常规稻+1季杂交稻是现实的选择;2季都种常规稻产量偏低、经济效益也较差,农户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4.
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M2>CK.M1和M2处理早、晚稻生育期适宜,均有利于晚稻的安全齐穗,双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6 189.3、15 494.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5.01%、19.65%.由此可见,早、晚稻选择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早、中熟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有利于保证双季水稻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早稻嘉育948和嘉育293,晚稻甬粳18和丙97-209,进行连作稻旱育抛栽的茬口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与旱育秧手插相比,旱育抛栽的水稻有效分终止期提早2 ̄5d,最高苗增加77.7万 ̄114.2万/hm^2,生育期延长1 ̄2d,有效穗增加15.2万 ̄66.7万/hm^2,每穗总粒增加1.6 ̄6.03粒,旱育抛栽连作水稻的品种搭配组合以嘉育948与丙97-20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余姚市近年来不断扩大的机插水稻状况,从播种期和秧龄角度研究了机插早稻增产潜力,结果发现,播种期为4月4日、秧龄20d处理的机插稻表现最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8.
以"早籼晚粳"(早稻"两优287",晚稻"鄂粳403")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组氮肥组合,包括早稻3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2(6∶4∶0)、N3/N4(6∶3∶1)和N5/N6(5∶3∶2))、晚稻2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3/N5(5∶3∶2)、N2/N4/N6(5∶2∶3)及不施氮肥处理(对照,CK,N0),考察双季的分蘖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值、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早稻氮素施用后移显著提高成穗率,N5/N6的成穗率达到95.5%,晚稻以N3处理有效穗最高;早稻叶面积指数以N3/N4处理最高,较N1/N2提高42.6%,前者叶片衰老速度低于后者,晚稻LAI也以N3处理最高;早稻氮素施用后移后,N3/N4和N5/N6产量较N1/N2显著提高,增产分别达到17.3%、14.6%,晚稻N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周年产量以N3处理最高;N3处理的周年氮肥农学利用率(AE)比其他处理的平均值高43.3%,氮肥偏生产效率(PFP)高11.7%。研究表明早籼稻氮肥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4∶0,晚粳稻以5∶3∶2的搭配组合对提高周年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双季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各8个品种,采用等行和宽窄行2种机插方式,探讨了2种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性状表现,旨在为双季稻机插的品种选择和适宜机插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插处理较等行机插处理,早晚稻产量各提高2.90%和2.73%;宽窄行机插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行机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理平均光合势高于等行机插处理,从分蘖盛期到成熟期各生育阶段,早稻分别提高了0.92%、3.99%、5.64%,晚稻分别提高了3.46%、7.09%、6.79%;宽窄行机插处的叶绿素 SPAD值、根系活力高于等行机插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的单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较高、退化率较低。同等机插条件下,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和晚稻品种丰源优299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此类品种可作为江西等双季稻区机插品种首选。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双季机插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早晚稻机插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探索和大田生产实践,总结双季稻机插在品种搭配、播种期、插秧密度、施肥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药剂浓度与苗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按机插移栽对秧苗的综合要求,连作晚稻秧苗秧龄20d的用50mg·L-1多效唑处理、25d的用100~20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直穗稻松粳3号高产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根力、茎叶特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若干穗部性状等方面初步提示了松粳3号的超高产特性,以期有助于当前超高产育种工作中高产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华南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从低碳品种筛选、节水减排灌溉、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情况。综述了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节水节肥、减排控污、增产增收,实现了低碳与高产的协调,应用前景好。目前,该技术主要存在可用品种少、种植模式单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今后,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亟需加强品种筛选、模式集成、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省内外16个优质高产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鉴定与米质分析,筛选出产量在430 kg/667m^2以上、米质达到省颁三等优质米标准以上的优质产品种(组合)9个,提出了它们与不同熟期早稻优质品种的搭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播种期与秧龄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回归设计方法,研究单季晚粳稻机插秧的播种期,秧龄对其主要性状及产量的效应。结果显示,播种期与秧龄显著影响分蘖、株高、齐穗期、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其中与最高苗、株高呈显著负效应,与齐穗期、有效穗、穗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高产最适秧龄依栽期而定,6月上旬栽为21 d,中旬栽为18d,下旬初栽为15 d,下旬末栽为12 d。  相似文献   

17.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特青2号、特三矮、长丝占等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粒形椭圆、米质三级的特青2号和特三矮突变产生了粒形细长、米质一级、综合性状好的材料;粒形细长、米质优的长丝占后代,出现了结实率比原种高并保持米质优的变异。表明太空诱变出现的变异类型丰富,产生的有益变异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优质稻新品种华新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新占是以粤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其茎态散、前期生势强、叶色浓绿、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米性软、饭味好.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地区早、晚造种植,每667 m2产量一般为450~500 gk,高产田块可达600 kg,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品种与秧苗素质的耐淹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面积踏田调查,分析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苗质灭顶受淹后的主要性状及受淹时间与产量的关系,为今后抗洪减灾及生产自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8~2019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主栽高产型水稻品种松粳3号为试验材料,设0、75、105、135、165 kg·hm-2等5个供氮水平,调查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等指标.施氮促进水稻分蘖发生,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分蘖数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抽穗、成熟3个时期分蘖数增加量分别为4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