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籼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通过对杂交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率、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共7项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亲本关系的分析,以及该7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改良籼型杂交稻米品质的途径:①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品质,应降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增加长/宽,并选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小的亲本;②要求杂交稻的整精米率高,必须选育整精米率均高的素本;③要提高优质杂交稻的营养品质,可通过选育适当的亲本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吉林省种植的58份不同熟期品种为试材,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熟期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稻米品质性状及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微弱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呈极显著负相关,今后优质米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品质的垩白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的7个品质指标中,不同收获时期处理间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米粒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以黄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稻米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省粳稻的主栽品种和新审定品种以及不同积温带种植品种的品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的稻米品质较好。碾米品质和理化指标最好,整精米率较高,有中软的胶稠度和低的糊化温度,中低含量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多在7%以上。外观品质次之,垩白米率较高,且不同的积温带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培育低垩白米率米和无垩白米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吉林优质稻米品质改良目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吉林省“八五”期间以来育成的水稻和优质变品种(系)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吉林省优质稻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等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不同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同时,明确提出了优质米育种中的重点发言奶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年7个生态点组成的30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稻米各项品质指标均可在国标三级标准以上(2006年垩白粒率除外)。其中,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4个性状2y均达到一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透明度均在二级以上。2年变异系数均小于0.05的性状有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0.10的性状有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2年间,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胶稠度达极显著水平。糙米率、精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年间无显著差异。,两优培九作晚稻总体米质好于作早稻,整精米率显著高8.19%,在米质标准上高1个等级;碱消值也显著高1个等级;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低于早稻;透明度极显著好于早稻。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优质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2004年安徽省推广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理化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籼稻的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粒长与垩白度、粳稻的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粒长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与透明度、碱消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垩白粒率、粒长、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6.5%;粳稻垩白粒率、精米率、粒长、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6%。从改善垩白、长宽比和精米着手,筛选垩白小、长宽比适当、精米率较高的品种,籼稻兼顾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粳稻兼顾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对提高籼、粳稻米综合品质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施用同一种氮肥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越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及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如果相同施肥水平,则分次施用氮肥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氮肥一次性施用,直链淀粉含量低于一次性施氮.生育期间均匀施氮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两促施氮法.  相似文献   

10.
垩白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有关垩白的成因和垩白与稻米品质相关分析的研究 ,结果表明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粒宽、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与透明度、粒长、长宽比、整精米率、胶稠度、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 ,同时 ,垩白对其他品质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7个米质有明显差别的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度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这些性状中遗传变异则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以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问接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3个碾磨品质性状之问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整精米率影响起着首要作用的为精米率,其次为整精米粒宽;对垩白率只有糙米率和整精米长宽比起显著作用;整精米粒宽对整精米长宽比影响最大。选择整精米长宽比大的材料对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蒸煮品质、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13.
氮肥水平对Y两优585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4种施氮水平(无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225 kg/hm2和高氮300 kg/hm2)研究 Y 两优585稻米品质指标的差异及其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碾米品质,高氮肥施用量(300 kg/hm2)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稻米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2)外观品质,4种氮肥处理的粒长(7.1 mm)、长宽比(3∶1)和透明度(1级)无差异;无氮(0)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于其余施氮处理;施氮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3)蒸煮品质,碱消值为低氮>无氮>高氮>中氮,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4)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7.5%~10.4%)。  相似文献   

14.
钾肥不同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试验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可以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变大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沼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沼肥对稻米品质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大小;对稻米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稻米的其他品质如精米率、整精米率、稻米垩白度、粒形等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6个县(市、区)大面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米品质性状检测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优质米达标率的地区排序依次是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平罗县,各县(市、区)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影响优质米达标率的主要品质性状为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等;不同种植地点对水稻品种生产稻谷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较大,对食味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并且品种在地点间的稳定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宁夏水稻品质现状及其改良途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我区近几年生产上应用的及新育成的水稻材料共三十余份分析表明:材料间的品质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碾米品质性状中,整主率为异幅度最大;在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面积、垩白率变异幅度最大;在蒸煮、营养品质性状中,胶稠度变异幅度最大。糙米率与精米率相关最为密切,最具有商品价值的整精米率与精米率间相关也较为密切。整精米率与垩百率、长宽比成负相关,故在水稻优势米育种工作中,应选择整精米率高,垩白率小,透明度好的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25个国外引进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品质中以整精米率变异幅度最大,籼稻品种粒宽与垩白面积极显著正相关,故在籼稻品质育种中应选育细长粒形。粳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偏低,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粒长可作为衡量直链淀粉含量高低的指标;蛋白质含量低,营养品质差,但适口性好;大多数品种食味品质表现较好,且表现出粘性强,硬度低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安宁河流域的水稻主要引进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宁河流域的栽培品种中,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上面。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的含量为影响目前安宁河流域水稻品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以6个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5个品种的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研究结实和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粒形(长/宽)、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等性状受结实期温度影响小,而垩白米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性状对结实期温度为敏感,但受结实和温度影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牡丹江17对结实期温度反应敏感,东农416对结实期温度反应不敏感.经品质性状与结实期日均温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米率,垩白面积,胶稠度与结实期温度呈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在优质米生产基地建设及品种区域化栽培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