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饱满圆润,有石头的质感;花纹多变,有石头的纹理。这扔在石头堆里找不见、种在砂砾石中能开花的“石头”,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也许您是其中之一,高手的种养秘笈不知对您可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扭曲     
一块石头,在旷野里吃力地咀嚼着古老的风。沧桑岁月,匆匆而去的时光,确实让这块石头古老了许多。因而,电招眼了许多。时尚的记忆中,这块石头居然有一个机会,与一株名叫“美丽南洋杉”(亦叫异叶南洋杉)的幼树邂逅。一位盆景制作者,将那杉树“嫁接”在石头身上,成了一道小小风景。(见下图)石头瘦骨嶙嶙。杉树的根顺着石头凹凸不平的岁月辙痕以及粗细、深浅不一的开裂缝隙,迭宕、虬曲地走向、穿行。树根坚定的附着力很在意地传导给石  相似文献   

3.
我对奇石有着特殊的情感,居住的两居室靠墙边儿,窗台、暖气罩、家具、茶几上,甚至床下能利用的空间都摆满了石头。客厅内只留出约40厘米宽的走道,凡是能放石头的地方都放上了石头。真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25日晚,父亲驾鹤西去,享年98岁看着父亲那张安详地坐在藤椅上、眼睛满含智慧的照片,我浮想联翩……父亲的一生,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童年时,每当他出差归来,看到他拎着沉甸甸的皮包,我们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满以为里面会有好多好吃的东西。结果好不失望,每次翻出来的都是做盆景的石头。那时小,不懂事,一个劲儿埋怨爸爸。从小到大,只要在家中,他不是伏案写作、备课,就是像老园丁似的在自家小院修剪枝条,打磨石头制作盆景。向他请教问题的人也特别多,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讲解。这是他一生给我们留下的常见印象。家中房内、院内总摆放着一盆盆他亲手制作的精美盆景,它们伴着我们长大,直到现在。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他被选为首任会长。1994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持评选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父亲名列榜首。随之,一本盖有国务院公章的享受政府津贴的荣誉证书也从北京寄来。这使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看着扬州院内他亲笔所提的“晚江园”中,一株四季都开放的琼花树,又想起他平日为琼花忙碌的身影。只要  相似文献   

5.
曾任福建“东山一中”副校长的朱田顺惟爱玩石,如痴如醉,并玩出学问,玩出名气。前不久,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相继播映朱田顺先生热衷拾石、藏石、玩石、以及传播石化的专题片《石头缘》。这里仅介绍他玩石“玩”出奇特疗效的一段经历。今年64的朱田顺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问起他为何对海石情有独钟,朱田顺来了“石兴”。他介绍说,他过去长期患有心脏病、流离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脸色蜡黄,身子佝偻,食不甘味,夜难成眠,走起路来气喘吁吁。是东山县医院的“常客”,虽经延医治疗,四处寻医问约,但疗效不是很显著。1998年那年教师节,学校组织教师到澳角海湾游览,朱田顺漫游海滩时,忽  相似文献   

6.
初次结识北京平谷县西谷村陈华老汉,见他虽身材不高,但脸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活力。陈老告诉笔者,他几年前身体可虚弱得很,打针吃药是常事。现在这精神头儿,全得益于这几年迷上了稀奇古怪的石头。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造就了石头,又加鬼斧神工,于是,形形色色的奇石、巧石、雅石、丑石走上了书柜案头,成为人们赏玩珍藏的宠物。古人论石有“漏、透、瘦”之说,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形。而就“形”论,还应该包括“皱”。一块石头,皴皱遍体也是一种韵致。诸如“色”、“质”更不待言。唯有一个“理”字,似乎谈论较少。我们欣赏雨花石,除了它的质地色彩,还在它的纹理,那云霓飞瀑般的种种图形,往往令人称绝。  相似文献   

8.
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赏石并非中国人的专刊。世界上许多国家,由于先后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赏石艺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日本,他们的赏石专家承认:“这种对石头的爱好,传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国认为岩石是不变不动之物,它象征着不变的节操和信义……”赏石的风俗很早便在日本贵族中流传。尔后,日本庭园中广泛以石头作为装饰,出现了石庭、坪庭组石等形式。继而在民间又出现了“盆石”,用于婚礼、祭祖、奉神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每天步行几10里路的祝清廉老人,头发乌黑、红光满面,身体结实、性格谦和。儿女分家另居,老两口生活得有滋有味。为什么身体这样好?他说:"养盆景制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心情好,身体也自然好。"我到他家串门,满院子盆景摆放得井然,屋顶、走廓也没"空"着。说话间突然听到画眉叫,原来是他喂的。他过的真似"神仙"日子。他说:"我退休后惟独爱上了盆景、根艺和石头。  相似文献   

10.
鹤仙洞     
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系的大连山附近山坡上新发现一种石头,它不仅具有千奇百怪的形状:或险峰、或缓岭、或象形、或奇巧,还具有丰富的纹理和各种奇洞怪穴,几乎不需要任何加工即可成为优美的山水盆景或人见人爱的赏玩奇石,尤为可贵的是这种石头从里到外都呈现出橙黄色,也有的橙黄上夹杂着铁红。以下是笔者收藏的几块石头供大家鉴赏。出产该石头的山坡高不及百米,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该石头就只在山坡的东南山脚处,散落的面积也就一两百平米。顺山坡往上就又是该地区最常见的石灰石,在山丘的北面的山脚是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火山熔岩。笔者收集该石头后,查阅有关资料和在南京的几大花卉奇石市场均未有记载和发现。南京地区出产雨花石、栖霞石。但不知道该石头属于哪种石头。因此本人借附近水库之名将该石头起名为一黄龙石。不知有无读者了解此石头或知当地早有出产,欢迎告知释疑。  相似文献   

11.
树干,极尽内力,一心与石头交流,专注可比。“委屈”、“压迫”甚至逼仄的疼痛,从不在意。皮层——浓缩后的生命辙痕,努力镶嵌石面,还原写意空漾。灰、黄、棕融汇的肤色,淡定而致远。没有黑色幽默的石头上方,枝叶怡然自得,“混迹”天涯,招引不少目光。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六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上发表的雅石《戏蝶》吸引了我。图片清晰,石头纹理突出,色彩明朗,可以肯定,这是一块好石头。图片的说明,文字流畅,内容也比较全面。文中介绍,这是一只飞动的小猫在扑蝶时的瞬间意象。“这个凝固的小精灵,头部表现在石的右下方白色晶块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正>早就知道石头的大名。他拥有神奇的绿手指,可以让不到3平方米的小窗台呈现出媲美大露台的园艺景观,着实让人惊叹。很多见到石头家阳台照片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花怎么会养得这么好。""窄窄的窗台居然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进而发出感叹:"有一种阳台叫别人家的阳台!"  相似文献   

14.
《负荆请罪》这一作品的构思是由石头引起的。先在英德石堆中发现了这块有点象人形的石头,外形弓背哈腰,感到可以派点用场;但挑出后又想不出到底怎么用它。就这样多次拿起又放下,搁了一年多。当再次对它观察审视时,发现它不仅象个人形,皱纹还好象是把人五花大绑着。这时不由得联想到战国时“将相和”故事中“负荆请罪”一幕。《负荆请罪》的命题定下后,制作就有了主心骨。我想,如能用荆棘类植物,做成附石式盆景,用根来表现绳索,背上又有了荆  相似文献   

15.
仙游御花园     
几年前从经营树桩素材的朋友处看见它。一点也没有迟疑就请他割爱。当时看中的是它躺卧在石头上的躯干,“肌腱”鼓起,很均匀地排列,不仅雄刚,而且潇洒,可爱极了。没想到的是,买回养活后,叶子长起来,却吓了我一跳。天哪!怎么会这么大?——大到淹没原来的美还有余,让人无法忍受。没办法,只好把它搁置在偏僻角落,免得看见心疼。  相似文献   

16.
桃花姑娘     
不知何时何地,哪朝哪代,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山,石头山寸草不生,光秃秃的,火红的太阳照射下来,石头上能烙烙饼。 山下住着几户人家,家家穷得叮当响,靠上山采石为生。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名叫大黑,没爹没娘,光棍一条,起早贪黑上山打石头,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雨无阻。他和伙伴们时常到山神庙里祈祷,要是山上长出树来,流出水来,那该多好呵!  相似文献   

17.
先将榕树树桩附生在石头上面,石头放在水盆中,水能沿着石头的毛细孔供应植物需要。如果不  相似文献   

18.
在吉林省蛟河市池水乡牛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几百年前,一个逃荒的美丽姑娘来此给地主做工。地主的儿子喜欢上了她,想娶她为妻,她不同意,就逃到山里开荒种地,将山沟变成了人间仙境,并让全村的人都富了起来。地主带人追到山里,正要将姑娘抓走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山崩地裂,乱石翻飞,砸死了地主和家丁,姑娘也消失了。山坡上留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后人都说这就是姑娘的化身,称之为“石头娘娘”,这条山沟被称为“石娘沟”,人们希望石娘能重新回来带他们致富。石娘没有回来,这里却诞生了一个比石娘还要能干的“铁娘子”,人们都说她是当代石娘。  相似文献   

19.
冷冰冰、硬梆梆、凹凸不平的石头组成了一座座巍峨的大山。山,多情而又寂寞,这是它的永远不会改变的性格。多情,指的是姿态万千;寂寞,指的是内涵深邃。这种山峰的静、默、伟大和永久性,可说是中国人喜欢石头的原因。人们爱的就是这种姿态万千、内涵深邃的山。一个人必然不能天天都游山,所以就想到把石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根艺学会的学术研究范围,我很同意加上石头。石头也好,树根也好,最主要的要看欣赏对象。根艺、石艺与雕刻艺术不同。比如砖头都可以雕刻,但就没有独立性了。石头的艺术价值,没有加工的,不能叫石艺。石头美、木头美,究竟叫什么,要研究一下,要讲清楚、准确,不要让人家误会。天然的东西,不能说没有加工,树根也可以剪裁,有相当的加工,树枝剪裁也算加工。但是加工是次要的,石、木以固有姿态为主,加工选择不是主要的。现在,学校要加强艺术欣赏和美育教育。包括老师在内,都需要美育。对会员要提高审美能力,没有审美眼光,好多美的东西就被丢掉了,就发现不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