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瓜类枯萎病,茄子、番茄等黄萎病、枯萎病,姜瘟,各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等多 种 土传病害,对蔬菜为害严重,一直是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严重制约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对这些土传病害的防治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剂。本刊曾介绍的溴甲烷土壤重蒸剂,虽防 效好,但非长远发展使用的品种,且成本较高。本期刊出应用熏蒸剂氯化苦处理土壤防治蔬 菜土传病害的文章,介绍了应用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苦处理土壤防治西瓜、甜 瓜枯萎病及姜瘟的方法和效果,供预防各种土传病害时参考。氯化苦是一种高毒熏蒸杀虫剂 ,其气体为三氯硝基甲烷,易挥发,但在蔬菜中无残毒,在充分散气后再定植,对蔬菜生长 无药害。日本等国早已应用于土壤熏蒸,防治蔬菜等作物的土传病害,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 广。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近年还与辽宁、山东等省有关单位协作,做了氯化苦防治各种蔬 菜土传病害的试验、示范,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但应当指出:使用氯化苦 熏蒸土壤防治各种蔬菜的土传病害,必须使用专用的施药器具,严格按施药要求操作,才能 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消毒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由于其经常受到气候差异的影响导致效果不稳定, 通常与其他措施结合以加强防治效果。种植前采用土壤熏蒸是土传病害的有效预防策略, 本研究通过监测土壤温度、理化性质、土传病原菌、草莓植株长势、产量和分析经济效益, 评价了不同浓度的土壤熏蒸剂棉隆和太阳能消毒联合处理对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种植前棉隆熏蒸和太阳能消毒处理不仅能很好地控制土传病害, 其对镰刀菌属、疫霉属的抑制率分别为64.41%~84.75%、51.59%~86.94%, 而且显著提高了草莓的产量, 增产率为79.9%~99.4%;联合处理的成本较单独太阳能消毒处理仅增加约3.29%~13.17%, 但净收入增长率高达49.77%~66.28%。因此, 在草莓土传病害管理中, 土壤熏蒸与太阳能消毒处理相结合, 可以降低作物感染土传病害的风险, 保证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3.
正生姜癞皮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茎基腐病是生姜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湖北省武陵山区生姜产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处理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化学熏蒸是土壤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生姜土传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1])。生产中常用氯化苦土壤熏蒸来防治生姜土传病害,但因氯化苦对施药器械和装备要求更高,推广存在困难,本试验选用98%棉隆微粒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茎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  相似文献   

4.
土壤厌氧消毒(anaerobic soil disinfestation,ASD)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非化学土壤消毒技术能有效防治真菌、细菌、线虫和杂草等引起的土传病害。该技术已在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ASD技术基本流程为向土壤中添加适量有机碳源、补充足够水分和用塑料薄膜覆膜密闭2~15周。ASD技术对土传病害防控的作用机理为有机碳源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土传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土壤理化指标的改变(如pH降低、有机质增加等)能提升土壤质量,从而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土壤厌氧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改变,通过生物竞争和结构重建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降低土传病害发生风险。ASD技术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也因有机碳源类别、土壤理化性质及覆盖薄膜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优化ASD技术试验条件、深入探索ASD技术作用机理、挖掘更多有灭菌活性的挥发性物质或有益生防菌是未来ASD技术的研究重点。同时,ASD技术与其他土壤消毒技术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其防治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近年连山区设施农业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全区温室大棚面积667 hm2左右.由于连年重茬,土壤环境恶化,土壤中病菌数量和种类增多,导致多种作物土传病害较重发生.常见的土传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疫病、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该类土传病害具有发生快、发病机制复杂,难以逆转、防控难、为害严重、持续为害等特点,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连山区土传病害发生面积近233.3 hm2,占温室棚菜面积的35%左右,一般发病株率70%左右,严重发生地块病株率100%,每667 m2经济损失高达数千元,番茄经济损失可达15 000元以上,有的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设施条件下,评估了综合使用秸秆还田和生防菌技术对设施番茄连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表明:1)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温室内C02积累,比常规温室C02的含量普遍高200-400μL.L-1,同时能够提高地温0.5℃;2)分别单独使用2个生防菌、单独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和2项技术集成使用的5个处理中,生防菌PTS394+秸秆综合处理效果最好,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常规增加达到35.9%和20.9%,理论产量达9302.7kg·667m^-2;3)土传病害防效调查显示,生防菌PTS394+秸秆和B1619+秸秆2个综合处理防效最好,分别为68.0%和66.2%。基于理论产量、市场番茄价格及投入成本情况,最终计算得出综合应用生防菌PTS394和秸秆还田技术处理的理论亩纯收益最高,为23071元,番茄效益增收达41.7%。本研究为生防菌和秸秆还田技术在田间的综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传青枯病和茎基腐病对生姜的危害严重制约了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熏蒸消毒方法对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以氯化苦和棉隆两种土壤熏蒸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生姜青枯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苦和棉隆处理土壤揭膜后第7天定植的带芽种姜无药害,姜芽生长正常;与对照相比,氯化苦和棉隆处理均...  相似文献   

8.
1背景土传病害一直是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近年来,由于保护地高密集型连作,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和地下害虫虫源的积累,其为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保护地蔬菜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1999年,我们通过对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天津和江西等6个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省市的黄瓜、番茄、菜豆、茄子、辣椒等蔬菜上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发生的种类、面积、严重程度、造成损失率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6省市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发生总面积36.5万hm2,占保护地面积的88.13%。主要以枯萎病、幼苗猝倒病、…  相似文献   

9.
土传病害有克星恶霉灵在国内投入批量生产土传病害是以土壤病原微生物感染根部开始,逐步扩散至全株的毁灭性病害,尤其在连作重茬、保护地等栽培条件下发生普遍,严重困扰作物生产。为此,北京农大五三技术开发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内吸性土壤杀菌剂和种子消毒剂恶霉灵。其...  相似文献   

10.
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三种安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光温室番茄是寿光市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年栽培面积达1.5万hm2以上。近年来,根结线虫对日光温室蔬菜特别是番茄的危害日趋严重,使番茄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同时根结线虫危害又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真菌病害和部分细菌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制约寿光市日光温室番茄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对此,我们先后引进、示范、研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番茄是寿光市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年栽培面积选1.5万hm^2以上。近年来,根结线虫对日光温室蔬菜特别是番茄的危害日趋严重.使番茄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同时根结线虫危害又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真菌病害和部分细菌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制约寿光市日光温室番茄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2.
<正>在冬季大棚蔬菜栽培过程中,菜农除根据经验采取常规栽培措施外,还必须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关键农艺措施,改善棚室土壤与生态条件,以满足蔬菜对周围生态因子的要求,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笔者介绍棚室蔬菜管理的农艺措施。1土壤冻前处理每m2土壤用多菌灵4 g处理,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冻前结合中耕,用细土培植根部,切断土壤毛细管,使土壤疏松,保水保温。中耕培土须在土壤封冻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加重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总结了土传病害发生和为害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土传病害防治措施的优点和弊端,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予加强的课题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在秋季温室番茄应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秋高温季节,采用溴甲烷土壤熏蒸技术,可有效地防治温室番茄的土传病害和增加番茄产量,用药剂量为25g/m2、50g/m2、75g/m2的条件下,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77%、87.49%、93.74%,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可达82.85%、92.52%、97.15%,番茄增产幅度可达14.4%、23.9%、29.2%。  相似文献   

15.
溴甲烷土壤熏蒸防治春季大棚黄瓜土传病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溴甲烷土壤熏蒸防治春季大棚黄瓜土传病害袁会珠齐淑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近年来,塑料大棚蔬菜发展很快,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人民的菜篮子。但由于大棚温室的连年种植,土传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重,在一些地区黄瓜枯萎病、黄瓜根结线虫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16.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土传病害防治现状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连作,其次为线虫传播.在合理轮作和品种布局的基础上,栽培抗病品种是其防治根本,并可针对不同病害采取施用有机物,清除病残体、生物防治、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化学防治等措施来控制土传病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菌肥对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但化学熏蒸剂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对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活性造成影响。微生物菌肥不仅能够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侵染,而且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将土壤熏蒸剂与微生物菌肥配合使用将有利于连作土壤修复、土壤-植物微生态环境的改良与重塑。一方面,土壤熏蒸剂用于消灭前茬作物遗留下的土壤病原物,给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另一方面,施用微生物菌肥给“纯净”的土壤环境输入有益菌群,引导更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本文简述了土壤熏蒸剂、微生物菌肥以及微生物菌肥介入熏蒸后的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旨在系统解析微生物菌肥对经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环境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连作障碍、防治土传病害、恢复植物根际功能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绿色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在土传病害的防治中, 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同时保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而, 一些环境友好的防治技术受到重视。农业防治技术如抗性品种利用和嫁接、阻截传播、深翻、轮作和无土栽培; 生物防治技术如生物熏蒸、厌氧消毒、生物防治制剂等; 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火焰消毒、微波消毒、电消毒、射频消毒也在不断地创新;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依赖土壤熏蒸剂, 一些新型的环境友好的熏蒸剂如异硫氰酸烯丙酯、二甲基二硫、乙二腈、乙蒜素等也在不断发展。熏蒸剂新剂型、新的施药机械也在不断创新。土壤熏蒸剂在防治土传病害时, 也会对土壤中的微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 并正视不同防治技术中的不足。土传病害作为一类难以防治的病害,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传染性要求有高质量的种苗和高效的防治和阻隔技术, 土传病害的定量检测技术, 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与发病的关系、土壤微生态对发病的影响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防控土传病害时,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防治投入以及塑料薄膜的污染均为面临的环境和经济学挑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土壤熏蒸剂威百亩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土传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威百亩作为一种低毒、环保、广谱性的土壤熏蒸剂,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各种线虫、病原菌、杂草,达到清洁土壤的目的。对威百亩日光消毒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对土传病害的防效、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