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方中药涂膜剂蛇床子素体外透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复方蛇床子涂膜剂经奶牛皮肤的体外效果,将制备的复方蛇床子涂膜剂置于牛皮表皮上方透皮装置的给药室,用HPLC法测定涂抹剂中的蛇床子素的透皮效果。蛇床子素经牛皮渗透到表皮下层的接受池。接受池为40%乙醇。整个装置放置于39oC恒温环境。每小时取接受液3 mL,同时补充3 mL 40%乙醇,连续取样12 h。所取样品按已确立的色谱条件进样5μL,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蛇床子素的经皮渗透近似于零级动力学特征,表明该透皮剂具备明显的透皮效果。 相似文献
2.
蛇床子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了蛇床子素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浓度在400~800μg/mL时,蛇床子素对8种病原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在95%~100%,其EC50分别为37.71μg/mL和47.06μg/mL,但对蕃茄叶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抑制作用较差;蛇床子素对7种病原细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和甜豌豆带化病菌,浓度在1000μg/mL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mm和36mm,但对兰花褐腐病菌抑制力很低,只有8mm。 相似文献
3.
4.
5.
为探索蛇床子素的提取捡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蛇床子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5倍量95%乙醇55℃水浴震荡提取3次,每次3h,提取量为8.463 mg·9-1.该研究建立了蛇床子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色谱条件:流动相,色谱甲醇:水(60:40);柱温35℃;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22 nm;选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蛇床子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新型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对右旋糖酐铁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其对防治仔猪缺铁性贫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以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在江苏省宿迁市陆集镇进行了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使用浓度增加,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也增加.1%蛇床子素水乳剂一次药后300、400、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9.6%、59.5%和40.1%,优于对照药剂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的防效(38.5%);1%蛇床子素水乳剂二次药后300、400、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1.0%、54.3%和50.0%,对照药剂防效为58.1%;1%蛇床子素水乳剂三次药后300、400、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42.3%、39.8%和23.6%,对照药剂防效为44.7%,说明试验药剂的速效性较对照药剂好,而持效期较对照药剂差. 相似文献
11.
12.
蛇床子素分散片处方筛选及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严春临;张季;刘佳鑫;薛贵平 《张家口农专学报》2013,(3):7-11
目的优选蛇床子素分散片处方,并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指标对蛇床子素分散片处方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散片中蛇床子素的溶出度,测定波长为322nm。结果最佳处方为蛇床子素10%,崩解剂交联聚维酮20%(外加),填充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分别为30%和40%,黏合剂为75%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压片,优选处方的崩解时间小于10s,分散均匀且全部通过二号筛;蛇床子素在为6~16μg.mL-1(n=6,r=0.999 9)时,线性关系良好,蛇床子素分散片60min内累积溶出百分率为88%。结论蛇床子素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度高,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一醇(PEG6000)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对渗透胁迫反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小麦的发芽率下降,细胞膜伤害程度和叶片脯氨酸的变化幅度与小麦抗旱性呈负相关。根系活力,活跃的根比表面积与小麦抗旱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农药穿透经验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生物油水分配系数(Pp)”的概念及“相近相通”假说。即认为当农药分子油水分配系数与生物体表油水分配系数(Po)愈接近时,穿透速率愈大。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牛蛙腐皮病的病理形态和发病的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对病蛙不同病期的病变皮肤进行了观察,皮肤病变早期可见角化层脱落,状上皮细胞连接疏松,桥粒减少,随着病情发展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进一步减少,细胞核固缩、溶解,细胞裂解;病变后期,表皮层崩解,真皮层胶原纤维溶解,炎症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了细菌的单核与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6.
林蛙皮多肽是从林蛙皮中提取出的活性多肽,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因子,对皮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水溶液不利于临床使用。试验拟将提纯的林蛙皮多肽与其他皮肤调理剂制备成凝胶制剂并通过建立兔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来探究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在兔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通过观察伤口红肿、出血、渗出和结痂,计算创面愈合,以及通过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估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的作用。结果表明: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减少炎症反应,促进兔皮肤创伤愈合,提高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和成纤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表皮穿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证实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是否与其表皮穿透率降低有关。【方法】分别采用点滴法、浸叶法和叶片夹毒法测定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了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结果】采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3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765.4倍)>浸叶法(365.1倍)>叶片夹毒法(34.0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81.3﹕10.7﹕1;5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271.3倍)>浸叶法(257.2倍)>叶片夹毒法(20.2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112.4﹕12.7﹕1。经穿透昆虫表皮的触杀毒力所引起的抗性高于经口器和表皮进入的胃毒毒力和触杀毒力之和所引起的抗性,更明显高于经口器进入的胃毒毒力所引起的抗性。同位素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0.5 h和1.0 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间表皮穿透率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 h,两种群间的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至处理后8 h,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46.3%和43.3%,抗性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35.7%和29.1%,氯氟氰菊酯对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77倍,对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67倍,抗性种群的穿透率明显慢于敏感种群的穿透率。【结论】斜纹夜蛾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表皮穿透率明显低于敏感种群,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植被介质透射与散射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被辐射的相关分布介质理论,可以导出透射与散射作为相关函数的参数方程是一条第一象限内的负斜率直线。该文用实验证实了这个结论,因而也证实了介质分布相关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