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春伐桑春季(春蚕5龄期)不同采叶程度的作用效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季新梢的伸长生长量随采叶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围粗生长量减小,采叶1/2和不采叶的处理叶质差、产量低;秋季新梢的伸长生长量采叶1/2的处理急剧减少;采叶1/3和1/4的处理,各季新梢伸长生长量高,枝条健壮,经济性状良好,叶质优,全年单株产量分别达到2.52kg和2.26kg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MATLAB软件对7个种源的美国黄松及油松苗期苗高、地径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油松的苗高生长量与各种源美国黄松的苗高生长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油松的苗高生长量最大;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叶、茎、根干重积累量与油松和其它种源美国黄松苗的各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及其叶、茎、根干重积累量均最大。综合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表现及其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引种地。  相似文献   

3.
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不同的微波辐射时间、次数及截根组合对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微波辐射时间、次数和截根方式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合间平均地径、苗高、上胚轴直径和轴长均呈现极显著差异.影响华山松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随着苗龄的增长而改变,且影响不同生长指标的主导因子也不同.苗龄7个月时,全株、根、茎和叶平均烘干重分别为0.523~0.754、0.157~0.257、0.137~0.227和0.230~0.297g·株-1.苗龄8个月时,地径和苗高最优的处理组合为20s辐射1次、桶内截根(A2B1C2).通过微波辐射和截根的组合处理可促进华山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著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烤烟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寻找更加合理的上部叶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综合利用率。[方法]采取对比试验方法,即对比上部叶实行一次性带茎采烤与常规采摘烘烤2种不同采烤方式对烤烟外观品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收烘烤后的烟叶与常规采收烘烤烟叶相比,其橘黄烟比例增加,叶片厚度适中,有油分,光泽强,上等烟率明显较高,经济效益也较常规采收烘烤要好。尤其是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叶数为6片的表现最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结论]为全面推广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八五"期间设置在河南省五马寺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施肥试验多年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施肥量、N/P、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施肥组合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肥量对造林次年(1993)的保存率、5 a树高、当年高和保存率影响显著;N/P为1∶ 0时对生长起促进作用;施肥次数对5 a的树高和当年高、对6 a的树高影响显著,1次施肥的生长量显著高于2次施肥;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各年生长量高于其它大多数组合,其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公顷蓄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3%,5.7%,36.3%和20.1%,其净现值(NPV), 效益成本比(BCR), 内部收益率(IRR)分别比平均水平高出44.1%,21.6%和14.4%,因此从生长量和资金利用率的角度考虑,建议该地区采用施肥量为50 g·株-1,N/P为2∶ 1,施肥1次的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途径,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化学成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采烤方式对烤烟上部6叶烘烤质量及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带茎挂杆密集烘烤比较,上部6叶一次性采收散叶堆积烘烤可增加装烟量和装烟密度,减少用工成本和耗能成本,提高烟叶均价和上等烟率,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感官评吸质量,有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不同采烤方式顶部1~2叶位烟叶可用性和经济效益较低,建议弃烤。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烤烟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褐变的影响,探索适宜的采烤方式,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正常采烤处理烟叶(CK)、2片叶带茎烘烤(T1)、4片叶带茎烘烤(T2)和6片叶带茎烘烤(T3)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技术从细胞结构和基因分子水平层面,探讨采烤方式对上部...  相似文献   

9.
以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品种新川中岛(P.persica cv.Atalasi Kawanakajima)为试材,连续3年(2012~2014年)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施钾量与果实缝合线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发育全程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横径发育全程生长量、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果实缝合线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横径日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施钾量与桃成熟果实果形指数变化率和果汁含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综合效果以株施0.45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最好,其次是株施0.60 kg硫酸钾复合肥组合的效果。建议在桃生产上把不同钾肥施用量作为肥培管理和果实品质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桃在立地条件下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白桦核心种质构建的抽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桦种质资源240个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和纤维素含量数据为依据,在采用马氏距离计算家系间距离、不加权类平均聚类法和10%的抽样比例下,研究了多次聚类随机抽样法、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和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参数、聚类结果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能代表原种质群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云南省鹤庆县于2001年设置了反应桑树人工栽植和经营管理各主要环节的试验林,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湖桑生长和桑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湖桑的生长和单株桑叶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间作方式对湖桑的树高、地径、分枝长和桑叶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肥、抚育管理对湖桑的生长和单株桑叶产量有明显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应用于生产,可指导并促进当地桑树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3.
樟树黄化病对樟树生长生理方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树黄化病是樟树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研究了樟树黄化病对樟树生长及生理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微的黄化对树高和胸径影响不大,但对叶片的增长有明显影响;黄化程度越严重,树木的新梢电阻值越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9个杂种无性系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为楸树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楸树无性系的树高、叶长、叶宽、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差异极显著,胸径、叶绿素含量SPAD值差异显著;树高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比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叶长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树高、胸径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3个指标,对19个楸树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无性系9-1、07-5-8-17、07-Y27-4和07-5-8-20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15.
段旭  贺红早  赵洋毅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75-10277
通过对二环林带各标段调查分析,取点采样测量树种生物量,分别在各标段点内选一株平均优势木做解析木进行了分析;针对各标段主要树种的胸径和树高随着年龄的变化,并利用统计分析其生长变化曲线,探索了其生长状况和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完全随机试验,分析了不同的修剪强度(a处理为修剪10cm;b处理为修剪20cm;c处理为修剪30cm;d处理为截干)对樟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为d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CK,说明修剪对樟树树高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冠幅年平均生长量也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d处理>c处理>a处理>CK>b处理;而各处理对地径的影响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的修剪强度对樟树叶重和枝重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并呈现正相关,且a处理相似文献   

17.
笋用雷竹林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规律与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竹引种后新立竹生长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母竹引种后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与母竹距离有随着母竹年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新立竹数目与新立竹年龄(相对母竹而言)之间及新立竹与母竹平均距离之间均存在函数关系。雷竹引种后各年间新立竹数目、胸径、树高、枝下高及新立竹与母竹距离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年龄对雷竹林分平均单株枝重、枝长、叶数/枝、叶重/枝、叶面积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钩梢处理对平均均叶数/枝、平均叶重/枝及平均单株枝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或极显著性水平。雷竹株数按径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雷竹冠幅、胸径、树高及枝下高等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根据雷竹鞭侧芽分化为岔鞭规律以及新立竹年龄与母竹距离的关系可以确定雷竹初植密度,由树冠重叠系数及其平均径阶决定笋用雷竹林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8.
油松个体林木生长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运用与距离有关的树木生长模型,根据油松人工林内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树高生长量,引用生长比和郁闭比等概念对树木的枝长生长,树冠扩展过程和林分郁闭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模型中将树冠内各轮枝的着生状态描绘成状态矩阵的形式。通过状态矩阵结合枝长及着枝深度与叶量的关系确定出各轮枝的叶量和整株树冠的有效叶量。最后通过叶量确定林木的材积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叶矮樱、美国红栌、日本红枫、金叶水杉的生长规律。[方法]连续2年对4种彩叶树种的株高和冠幅进行测量,并对其形态和适应性进行观察。[结果]4个彩叶树种的生长高峰均为5~6月和9~10月,金叶水杉、美国红栌早期生长快,而日本红枫、紫叶矮樱生长相对缓慢;金叶水杉、美国红栌株高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冠幅生长量。[结论]为苏州市引种彩叶植物,美化城市环境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6种不同生长型桃树的营养生长特征和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营养生长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间在树体高度、枝条节间长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树体高度看,矮化型<紧凑型<半矮化型<垂枝型<普通型;紧凑型的萌芽率(86.1%)和成枝率(78.1%)在所有类型中均是最高的,平均每个母枝可形成近10个中长枝,远高于其它类型;在叶片结构特征方面,普通型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其后依次为半矮化型,垂枝型,紧凑型和矮化型,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含量与成枝率之外的其它生长参数均呈正相关,而单位叶面积鲜重与成枝率之外的其它生长参数呈负相关;在解剖结构上,普通型叶片最厚,为194.5 μm,紧凑型叶片最薄,叶片组织较疏松;普通型的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最小,而矮化型最高,栅海比与树体高度成负相关,与一次枝长呈显著负相关(r=-0.986**).叶背气孔密度分布范围为1 mm2 234.1~393.5个,垂枝型最高,半矮化型最低,气孔密度与一次枝粗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r=-0.944**),而与枝条长度和节间长度的相关系数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