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垦鉴27(磷高效型)和丰收25(磷低效型)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制磷供应水平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细胞膜透性、SOD、POD、CAT活性以及MDA积累状况.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大豆在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保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低磷胁迫下,丰收25细胞膜透性大幅度升高,相对电导率升高41.01%,MDA含量增加23.43%,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降低12.52%,POD活性降低24.16%,CAT活性降低31.75%;垦鉴27细胞膜透性稍有增加,相对电导率升高19.39%,MDA含量增加14.11%,保护酶活性略有降低,SOD活性降低4.98%,POD活性降低13.21%,CAT活性降低28.81%.由此说明,垦鉴27可以通过对磷素高效利用,提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降低O2的产生速率,从而降低细胞膜透性,而丰收25这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施磷和施磷条件下,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18个甜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研究,旨在筛选耐低磷的甜糯玉米品种,合理布局甜糯玉米种植,提高土壤中磷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糯玉米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冠比、根干重、冠干重和植物磷积累量可作为甜糯玉米耐低磷筛选的重要指标。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磷甜糯玉米品种花糯一号、孺子牛269号和红帅。  相似文献   

3.
大豆耐低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是喜磷作物,磷不仅是大豆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参与大豆体内酶促、新陈代谢、根瘤固氮等生理生化过程。全世界耕地中近1/2的耕地处于缺磷状态,我国耕地中大约有2/3的耕地属于缺磷状态,磷胁迫是限制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文章分别从低磷胁迫下大豆形态学变化以及大豆生理生化反应、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大豆耐低磷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概述,并对大豆耐低磷QTL定位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豆耐低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王应祥  廖红  严小龙 《大豆科学》2003,22(3):208-212
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试图找出供试大豆在水培条件下对低磷胁迫下的适应性与田间表现的关系,为快速选育磷高效品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大豆在磷效率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总体磷效率(以生物量为标准)方面和磷吸收效率(整株含磷量)方面,结果与田间试验表现基本一致。BX10和GD1属于磷高效对磷不敏感基因型,BD2属于磷低效对磷不敏感基因型,BX11和GD2属于磷低效对磷敏感基因型,BD1属于磷高效对磷敏感基因型,GD3和GD4表现不稳定。从磷的利用效率(单位磷所产生的生物量)来看,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即使在水培条件下,磷利用效率对大豆总体磷效率贡献也不大,大豆总体磷效率主要是由吸收效率决定的。与田间反应不同的是,水培条件下磷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具有较长的根长与较大的根表面积。说明在介质有效磷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根形态性状对磷吸收效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豆耐低磷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磷营养利用效率有差异的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设计0,0.5,1.0,1.5,2.0 mmol·L-15种磷元素浓度进行全生育期水培试验,研究了磷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营养水平对大豆株高、底荚高、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盛花期叶面积的影响极显著,对百粒重的影响显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盛花期叶面积、百粒重与磷水平显著相关,初步认为,这些受磷影响显著且与磷显著相关的性状可作为耐低磷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品种对磷胁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来源的8个大豆品种对南方酸性低磷红壤的适应性,并初步分析其磷效率的机理。试验表明:生物学产量、经济学产量、总体磷效率和磷吸收效率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从吸收效率(以吸磷量为标准)来看,BX10属于磷高效、不敏感品种,BD2、GD1和GD3属于磷低效、敏感品种,而BX11、BD1、GD2和GD4则表现不稳定。供试大豆总体磷效率(以生物量为标准)与磷吸收效率表现趋势基本一致,而磷利用效率并没有显著的品种差异。在本试验中,总体磷效率主要取决于磷吸收效率。此外,磷吸收效率较高的品种,其根长和根表面积并没有优势,供试大豆对土壤磷的吸收效率可能受其它根系性状,如根构型和根分泌物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苗期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绍长  龚江  王军 《玉米科学》2003,11(3):085-089
在土沙混合基质中设置高磷(97.66μg/g速效磷)、低磷(17.11μg/g速效磷)两种供磷水平,对所收集的4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苗期耐低磷营养特性的分析.结果发现,在低磷胁迫下,供试材料大多数属于磷中低效吸收和低效利用型,只有1个自交系具有高效吸收和高效利用型特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中耐低磷胁迫基因型的缺乏。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耐低磷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缺磷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限制因素,植物在磷的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着基因型差异.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丰富,但我国玉米自交系的磷吸收利用效率性状的差异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磷肥长期定位田,通过两年试验,鉴定了100份自交系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以产量和苗期缺素症为指标,选出部分磷高效玉米自交系,其中早熟型的有45(小白磁)、90(97-42-1)、46(早27)、33(陕综3号)和24(原黄81),中熟的有15(原引1号)、14(许1)和87(齐205).同时,初步探讨了玉米自交系成熟期、株型和耐低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评价大豆耐低磷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通过4种评价指标数据计算耐性因子GGE双标图数学模型对前期鉴定、评价获得的7个大豆耐低磷种质资源分别进行不同环境下耐低磷能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耐低磷性强且多环境下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丰收24。以地下部干重计算耐性因子双标图显示垦鉴27表现出多环境下稳定的耐低磷性,而以地上部干重为评价指标则显示其耐低磷性较好但并不稳定;同样,以单株磷含量为评价指标显示克交05-1397同样表现出多环境下较稳定的耐低磷性,而以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评价指标显示其耐低磷性较好但不稳定。因此在利用GGE-biplot筛选耐低磷大豆资源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研究结果对适于黑龙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耐低磷大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大豆品种耐低磷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年海 《大豆科学》1998,17(2):108-114
本试验采用适应磷肥活土壤的东北大豆品种,适应浙江低丘红壤的耐低磷品种浙春2以及原产我国华南低磷土磷土壤的广东当地品种为材料,不对不同来源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在磷红壤中进行,施磷分别为0,2.5和5g/盆,每盆2.5kg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甘蔗基因型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育种材料中4个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08-56、08-441、08-572和08-1497)和2个广西主栽品种(ROC22和ROC16)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抗寒形态特征、抗逆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各供试品种(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处理使甘蔗的株高、假茎粗均降低,使甘蔗叶片不同程度的萎蔫,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合滨海盐碱地区种植的高耐盐性小麦品种,采用室内芽期和温室全生育期耐盐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高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为对照,研究了江苏省11个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宁06-171和扬麦11耐盐性强,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可在滨海滩涂盐碱土地上进行推广,徐麦24和徐麦31的耐盐性较差。盐胁迫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分蘖数、千粒重、穗数、叶片钾钠比,其中穗数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小黑麦苗期耐盐性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小黑麦苗期耐盐性差异,以8个不同基因型小黑麦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0、50、100、200、300 mmol·L-1)处理三叶期幼苗,15 d后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50 mmol·L-1 NaCl处理外,随NaCl浓度的升高,供试小黑麦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也大幅度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得出,耐盐性强的品种为NTH1048和NTH1887,劲松49、黔中3号、中新830属于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筛选获得的表现稳定的磷高效基因型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品种各4个为材料,在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培养至盛花期,取大豆生长点以下第二片复叶中间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无论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基因型品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叶片上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气孔大小以及气孔开度均有所提高。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气孔大小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但气孔开度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磷高效基因型品种低磷处理及中磷处理的单个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而高磷处理单个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则显著低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磷低效基因型品种随着磷肥施入量的增加,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叶绿体形态较规则。对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而言,高量的磷肥对叶绿体可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叶绿体破坏较为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合理地施用磷肥能有效改善叶片气孔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提高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豆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发芽率的盐/碱害指数为鉴定指标,在萌发期以110 mmol·L-1NaCI(盐)和37.5 mmol·L-1Na2CO3(碱)溶液处理100份大豆品种进行耐盐碱性鉴定,筛选出萌发初期耐盐碱的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品种间耐盐碱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耐盐和耐碱性趋势基本一致.高度耐盐碱的品种较少.筛选出高而盐品种5个,耐盐品种21个,中度耐盐品种41个,敏感品种22个,高度敏感品种11个;高耐碱品种7个,耐碱品种16个,中度耐碱品种24个,敏感品种37个,高度敏感品种16个.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16个大豆基因型进行转化,以丛生芽分化率和GUS阳性率作为指标,比较不同大豆基因型再生性及对农杆菌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过程中的种子萌发所需6-BA浓度、草丁膦(PPT)筛选压力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6-BA能显著提高丛生芽的分化率;不同大...  相似文献   

17.
大豆通常被认为是较难转化的豆科作物之一,大豆基因型是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方法,对2个国外大豆品种和9个国内品种进行转化研究,对转化再生植株进行BAR试纸条和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再生率及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国外品种Jack和Bert,南方大豆品种华春6号和东北大豆品种沈农9号具有较高的再生率和转化效率,转化效率分别达到6.45%、3.80%、3.24%和2.86%。对来源于沈农9号的PCR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受体大豆品种,该受体品种实际转化效率为2.14%。对外源T-DNA插入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拷贝(1~2个)T-DNA插入比例为75%。本研究筛选了4个转化效率较高的大豆品种,为开展高效大豆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大豆主栽品种,利用华春6号和沈农9号作为受体品种开展转基因研究,对于加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耐低氮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大麦耐低氮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溶液培养和大田产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大麦苗期和成熟期各相关性状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苗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单株吸氮量、地上部干重和苗高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变异为: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分蘖数>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籽粒产量>相对氮素利用率>相对苗高。相关分析表明,低氮胁迫下分蘖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苗高和成熟期相对籽粒产量间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各性状的相对值中可以看出,大麦品种BI04表现最好,具有较强的耐低氮性,BI45表现最差,对低氮胁迫相对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不同光合能力的大豆品种,以37个大豆品种苗期光合能力的16个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正常光照(1 000 μmol·m-2·s-1)和遮荫光照(400 pmol·m-2·s-1)两种光照环境,对大豆苗期光合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16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使用隶属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