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测定川厚朴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川厚朴生品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出39和47个色谱峰,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399%和96.064%。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具有简便、实用、快速、灵敏的优点,可应用于厚朴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云南香茅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香茅草叶片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了18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是β-月桂烯、香叶醛、橙花醛等,其中β-月桂烯含量高达4124.30μg·kg-1,柠檬醛(包括香叶醛和橙花醛)含量达5057μg·kg-1。  相似文献   

3.
以黄焖乌骨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黄焖乌骨鸡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到包括烃、醇、醛、酮、酯、醚等在内的119种化合物,其中烷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61.83%,其次是含氮含硫化合物、为32.07%;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氧化降解产物和香辛料挥发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无损鉴别新会陈皮,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GC-TOFMS)对新会陈皮与其他产地陈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找到新会陈皮的特征化合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陈皮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富集浓缩,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获得8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凹脉金花茶中共分离出54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3个组分,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成分峰面积的90.2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能全面快速获得其组分信息,可应用于凹脉金花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蜈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到53个组分,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0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醋酸(17.61%)、-姜黄烯(11.70%)、-蒎烯(8.83%)、2-甲氧基苯酚(7.59%)等,为进一步研究蜈蚣的药用价值及其药理、药化和临床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手段,对仙人掌果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仙人掌果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正己醛(32.301%)、反-2-己烯醛(15.028%)、正辛醇(10.056%)、乙酸异戊酯(9.251%)、α-鸢尾酮(7.280%)、顺-3-己烯醇(叶醇)(5.709%),共占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79.625%。通过成分可量化香气值比较,确认了7种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分别为己醛,乙酸异戊酯,反-2-已烯醛,2-戊基呋喃,2-甲基丁基乙酸酯,乙酸叶醇酯和辛醇,确认仙人掌果以靑香为主,果香为辅的香气特征。本研究可为仙人掌果的深加工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8.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角鲨烯(21.97%)是构成长蕊石头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澳洲坚果花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了11种成分,主要是苯乙醛(38.15%)、苯甲醛(7.28%)、苯乙腈(6.49%),含量最少的是a-(异亚硝基)-苯丙酸(0.19%)。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试原产贵州的贵州金花茶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得到贵州金花茶花朵含挥发性物质99个,主要有醇、烯、醛、烷、酮、酸、酯、酚、苯、吡嗪、咔唑等10类物质,其中吡嗪类物质占比67.41%。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花茶花中挥发性成分物质丰富,吡嗪类化合物含量高,药用功效好。研究结果为贵州金花茶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秃叶黄檗新鲜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秃叶黄檗新鲜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富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秃叶黄檗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秃叶黄檗新鲜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99.95%,其中β-月桂烯(66.9%)、β-榄香烯(14.5%)、大根香叶烯D(6.8%)为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传统中药全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全蝎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共检测到43个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2.01%,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苯甲醛(19.03%)、苯酚(13.22%)、2-戊基呋喃(7.42%)、α-荜澄茄油烯(7.31%)等,为进一步研究全蝎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七烷14.20%、三十一烷10.75%、棕榈酸甲酯4.67%,它们是构成金樱子种子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热处理温度高粱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未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挥发性成分有30种,90℃、180℃热处理分别鉴定出39和44种挥发性成分,250℃热处理后减少到38种。挥发性成分以醛酮类和酯类为主,酯类占绝对优势。180℃热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丰富,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增香效果。将其应用到卷烟中,感官评吸总分提升2分,在丰富烟香的同时,提升甜润感和烟气质感,赋予产品特殊的韵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保济丸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利用HS-SPME-GC-MS法从中成药保济丸中分析出29种挥发性成分,验证了其中15种成分,相对含量占保济丸总挥发性成分的46.4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二碳烷(12.63%),其次为茅苍术醇(6.79%)、百秋李醇(4.80%)、石竹烯(3.66%)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胡萝卜缨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挥发性成分48种,鉴定出其中的4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成分为烯烃类29种、杂环类4种、醇类3种、芳香族类2种、酯类1种、酮类1种、有机酸类1种、醚类1种;含量较高的分别是-蒎烯(22.66%)、-蒎烯(28.98%)、石竹烯(15.63%)、柠檬烯(8.00%)、罗勒烯(6.95%)。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发酵桂叶渣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固相微萃取的条件为:萃取时间10 min,萃取温度90℃,色谱分离得到106种挥发性成分,66种可被鉴定,其主成分为乙酸乙酯(8.375%)、己酸丁酯(6.337%)、丁酸丁酯(4.866%)、δ荜澄茄烯(4.612%)、r衣兰油烯(4.405%)、α衣兰油烯(3.416%)、古巴烯(3.313%)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高良姜及大良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药材共检测出128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从高良姜中检测到61个峰,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52%,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α-松油醇、塞瑟尔烯、1-石竹烯、β-蒎烯、2-茨酮等。从大良姜中检测到67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9%,主要成分有β-倍半水芹烯、正十五烷、(E)-β-金合欢烯、1-石竹烯等。高良姜和大良姜在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以鱼体风味成分中含量较多的物质(己醛、庚醛、苯甲醛、1-辛烯-3-醇、辛醛、壬醛、癸醛、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等)为参照对象,探讨和摸索了HS-SPME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头CAR/DVB/PDMS、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50 min、鱼肉和饱和食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7、解吸时间5min.利用优化的HS-SPME萃取条件下分别萃取了鱼鳃、鱼鳞、内脏和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果表明HS-SPME能有效地萃取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鱼鳃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较多,共检测出63种,其次为内脏、鱼鳞和鱼肉,分别检测出48种、44种和42种,这些挥发性成分大多是一些饱和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商陆(Phyto鄄lacca acinosa Roxb.)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商陆生品中检测出39个峰,鉴定出29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6.52%;从醋商陆中检测出33个峰,鉴定出27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8.78%。共有挥发性成分有14种,与商陆生品相比,醋商陆减少15种成分,新增13种成分。商陆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