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在室内5种定温条件下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kna vigintioctomaculata的生命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发育过程中有2个高死亡率阶段,即1龄幼虫期和4龄幼虫期。在20℃、23℃、25℃、28℃、30℃的温度下,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0449、0.0830、0.1107、0.0917和0.0619,稳定年龄组配中成虫比例分别为17.71%、8.47%、6.98%、8.58%和11.38%。本文还报导了其它种群动态参数并对种群受干扰后恢复时间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组建了25℃下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的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该温度下的稳定年龄组配。内禀增长能力rm=0.0606,相应的周限增长率γ=1.0625,世代平均历期T=82.1328天,净增殖率为95.6113,在其稳定年龄组配中,卵的比例最高,为42.8201%,其次是幼虫,为38.7407%,成虫占9.7212%。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马铃薯瓢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定温饲养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实验种群(n>80)的存活曲线在20,23,25℃下呈DeeveyⅠ型,在28,30℃下接近于DeeveyⅡ型,与Odum的B1型相吻合。根据种群动态参参数温度依赖模型导出在26.0℃下内禀增长率有极大值。不同温度下成虫产卵动态均呈偏态分布,6-8d达最高峰。实验条件下,25℃相对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14,18,22,26,29,32和35 ℃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马铃薯块茎蛾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04±0.66 ℃和497.83±18.40日度.29 ℃时全代发育历期最短,22 ℃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量最大达114.67粒.7种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2 %、28.9 %、56.1 %、56.8 %、62.9 %和29.9 %、7.01 %.29 ℃时世代存活率最高.29 ℃下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6 ℃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7.53 d.14 ℃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0 ℃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5.
室内定温饲养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lomaculata(Motsch.)实验种群(n>80)的存活曲线在20,23,25℃下呈beeveyⅠ型,在28,30℃下接近于DeeveyⅡ型,与Odum的B1型相吻合。根据种群动态参数温度依赖模型导出在26.0℃下内禀增长率有极大值。不同温度下成虫产卵动态均呈偏态分布,6~8d达最高峰。实验条件下,25℃相对最适合成虫产卵,不仅产卵高峰期后延,且产卵比例、产卵历期、平均产卵量均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7.
1998 ̄1999年在福建南平西芹对刚竹毒蛾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组建了越冬代生命表以及5个世代平均生命表,刚竹毒蛾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PriceA型,平均种群趋势指数I为1.658,越冬代种群趋势指数I为1.1872,1 ̄2龄幼虫的自然死亡是影响种群的重要因子,4龄幼虫至蛹期关键因子是天敌因子。  相似文献   

8.
在15±1℃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落叶松叶蜂种群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动态,得出了年龄特征存活率等数据,编制了生命表,并计算出了各项参数:内禀增长力r_m=0.04914,净增殖率R_0=9.9881,增殖有限速率λ=1.0504/d,平均世代周期长T=46.7924d,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b=0.2350、d=0.1859。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98.5529%,成虫期1.4599%。  相似文献   

9.
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肖达  张帆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176-3185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生命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昆虫发育、繁殖、存活及种群动态影响的工具。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生命表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在田间释放时经历的是昼夜波动温度。与恒温相比,波动温度能显著改变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论文通过构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比较分析异色瓢虫在两种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为规模化生产、释放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 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生活史数据间的差异;应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并利用TWOSEX-MSChart 的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种群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由年龄-阶段特定存活率(sxj)和年龄-特定存活率(lx)可知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存活率明显降低。由繁殖力曲线(fxmx)可以看出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产卵时间长,产卵量高。两种条件下异色瓢虫期望寿命(exy)均随年龄增加而缩短,且温室条件下其期望寿命更短。生殖价值(vxj)是个体对未来种群的贡献,随着异色瓢虫雌虫的羽化生殖价值增加,当雌虫产卵生殖价值达到最大,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的生殖价值要明显低于室内恒温下的。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395和0.0613 d-1,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50和1.062 d-1,净增殖率(R0)为257.3和13.3后代/个体,种群平均世代周期(T)为39.7和42.7 d。【结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生活史特性和种群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许多生命表参数,依据恒温下得到的生命表数据进行田间释放应用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影响其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29℃恒温条件下的饲养观察,组建了黄曲条跳甲年龄特征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出反映种群增长动态的几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世代总存活率为0.58,种群趋势指数为88.01,净繁殖率为87.8879,世代平均历期为43.9 d,内禀增长能力为0.1020,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720、0.1700,周限增长率为1.1074,双倍时间为6.8d;在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卵、幼虫、蛹)年龄组占88.94%,成虫期年龄组占11.06%.  相似文献   

11.
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4种温度(23.9℃,27.7℃,32.2℃,33.7℃)及3种相对湿度(RH85%,76%,54%)组合情况下,对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生命表参数,并研究和分析了温、湿度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田间调查与室内研究,组建了1986和1987两年褐稻虱田间第6代种群平均生命表.通过重要生态因子的作用效果分析,进一步表明影响第6代种群变动的重要因子为自然天敌,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命表的资料,把矩阵模型与差分方程结合起来,构造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的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逐日模拟褐稻虱的种群动态,其结果与田间实测值基本一致;同时又探讨了此模型与天敌作用模型的耦联模拟情况.由此表明此模型可用于自然变温条件下褐稻虱田间种群数量和发生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6和1987年在长沙地区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ol)8个世代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观察结果,组建了年龄生命表。从1986年第3代起至1987年年1987年第5代,8个世代的存活率曲线属于Slo-bodkinⅣ型,幼龄若虫期是死亡率最高,存活率最低的阶段;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9.74,16.04,5.73,6.80,13.22,6.71,24.59,10.87,K值分别为:2.8112,2.6831,3.0984,3.3600,2.9700,4.000,2.3700。通过K值分析,表明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是控制褐飞虱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五种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黄岗仓花蝽各世代的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结果表明,该虫的世代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均以28℃下的为最高,36℃下的为最低。进而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数据,组建了该虫实验种群生命表,并用数学模型描述了温度与种群增长的关系,可用以预测该虫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24℃、27℃、30℃、33℃五种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竹裂爪螨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存活情况及成螨的生殖力,进而构建了竹裂爪螨在五种恒温条件下的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不大,孵化率在27℃最高,为98.7%。幼螨、若螨的存活率以27℃最高,高温不利于幼螨、若螨的存活,33℃下仅为55.72%发育为成螨。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1℃~33℃)世代存活率、雌成螨平均  相似文献   

16.
尖钩宽黾蝽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6℃恒温和12/12光照下,用白背飞虱低龄若虫喂养,组建了尖钩宽黾蝽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计算出有关种群生命表的各项参数。结果表明,净繁殖率R=3.7197,世代平均历期T=20.1374d,内禀增长率rm=0.0652,周限增长速率λ=1.0674,种群增长1倍时间DT=10.6262d,瞬时出生率b=0.1157,瞬时死亡率d=0.0505。稳定年龄组配,成虫前期占91.9102%,成虫期占8.0898%。  相似文献   

17.
制作了第二代菜粉蝶PierisrapaeL.5年的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得了各年份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21、1.27、2.92、1.97和1.81;分析了其存活率曲线及类属于“C”型(O-dum,1978)。分析了影响菜粉蝶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即蛹期被寄生性天敌寄生。应用Morris—Watt模型,建立了菜粉蝶发生量预测式。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光肩星天牛种群的动态规律,作者于1987—1988年,在运城、侯马等地,用检查判断遗留痕迹的方法对该虫的自然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得到不同发生年代的杨(榆)树林内的平均虫口密度;2、该虫各虫态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型,且虫口密度越低,聚集度越高;3、编制了该虫在不同发生区内的生命表及平均生命在;4、经生命表分析得出,一期幼虫(危害韧皮部)为关键虫期,该期内天敌的捕食为关键因子;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回归预测式。  相似文献   

19.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焦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