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玉米群体冠层光合速率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为探明玉米叶面积指数 (LAI)与光合速率 (Pn)变化关系的规律 ,用远红外线CO2 分析仪 ,对平展型(吉单 15 9)、中间型 (农大 3138)、耐密型 (四密 2 5 ) 3种株型玉米品种在适宜密度下群体冠层Pn和LAI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3种株型品种在其最适种植密度下LAI和Pn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 ,于灌浆期达最大值 ,且“四密 2 5”的LAI和Pn大于其它 2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 ,群体LAI增加而单叶Pn降低 ,其中“四密 2 5”降幅最小。冠层内单叶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是上层叶 >中层叶 >下层叶。高产群体的适宜LAI为 4 5~ 4 6 ,单叶平均Pn(CO2 )为 36 0~ 39 0 μmol/ (m2 ·s)。  相似文献   

3.
滇中高原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高原玉米吐丝后叶片具有功能期长,误老延缓的特点,成熟时9000株/hm^2,单株绿叶素平均在8片以上,LAI达4.1,成熟前果三叶Chl含量仍保持在吐丝时的85.7%~95.2%,MDA含量变化平缓,光合速率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强度后期下降缓慢。温度处理进一步证实,当地温产凉的气温(18.4℃)时叶片衰老慢的主要原因。20℃与30℃处理相比,前者叶片衰老过程中,H2O2,MDA变化平缓,含量低,C  相似文献   

4.
本文过通1985~1986二年校内外结合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丹玉13号、沈单7号、朝23×5003三个单交种亩产600~700公斤的群体的光合作用系统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丹王13亩产630~640公斤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式为(?)=e~(35.3)x~(5.4)(130—x)~(3.5),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规律呈 S 曲线型,生物产量为1436~1554.8公斤/亩,经济系数44%;沈单7号720~730公斤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式为(?)=e~(-25.7)x~(4.2)(150-x)~(2.14),生物产量亩产1600~1700公斤,经济系数43~45%,并找出不同地区单交种的最佳密度与施纯氮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滇中高原高产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全生产和物质积累,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和群体的协调发展。秋冬晴暖,麦苗无越冬过程,苗期的光 铲性高,分蘖早生快发,叶蘖生长出现n-的超同伸现象。分蘖高峰持续期长,分蘖成穗率高。拔节  相似文献   

6.
新疆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春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截获率的变化,探讨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方法]选用新疆当地推广玉米品种新玉41号、较耐密性品种中单909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4.5 ×104、7.5 ×104和10.5×104株/hm2;分别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乳熟期、蜡熟期测定不同密度下玉米冠层光截获率、生物量累积等,计算光能利用率.[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光截获率增加,玉米光能利用率增加.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生长率、籽粒产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是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玉米叶面积指数对光能利用率和作物群体生长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高产玉米杂交种冠层结构与光能利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浚单20、浚单22和登海3719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探讨了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群体冠层结构和光能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群体冠层具有叶面积指数大、上部茎叶夹角小、穗位叶受光好、光能截获率高、光合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和Dagneli方程对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各个生育时期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大豆和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两种方程的模拟效果是一致的,但两种方程得到的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表观暗呼吸速率极显著大于用Dagneli方程得到的参数。但用Dagneli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更接近实际,而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表观暗呼吸速率更接近实际。但无论用哪种方程模拟,在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大豆。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强的增大先增大而后降低,当光强在0 ̄2000μmol/(m2·s)之间时,大豆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0.0185mol/mol,玉米为0.0281mol/mol。光能利用率在各个生育期有一定的变异,大豆和玉米均表现出在生育前期相对较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的规律。在整个生育期,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为大豆的1.6倍。  相似文献   

9.
滇中高原小麦分蘖的特点李亚路季梅(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THECHARACTERISTICSOFWHEATTILLERSINTHEMIDDLEYUNNANPLATEAULiYaandLuJimei(DeptofAgronomy,Na...  相似文献   

10.
以四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的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四个玉米品种在其最适种植密度下LAI和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LAI于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且两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于两个平展型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有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和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测定趋势如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他叶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呈下相关,不同叶位叶龄大小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关系,基部叶片充分展开后二者均高。随着叶龄增大而下降:中部和上部叶片充分展开后,随叶龄增大二者增强,至灌浆、乳熟期二值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叶龄衰老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玉米叶面积分布及估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卵株型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分布呈一单峰曲线,中部叶面积大,向上,向下叶面积逐渐减少,下层叶下降速度快于上层叶,16叶组的第10片叶,17号组的第11片叶,18叶组的第12片叶,19叶组的第12片叶,20叶组的第13片叶分别与该组单株叶面积密切相关,相关系数0.9022以上,决定系数超过0.8140。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叶片对单株叶面积的回归方程来估测单株叶面积,其估计值的准确性较高,估计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春玉米茎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茎秆维管束与叶片光合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上、中、下各节位的维管束数、面积以茎部第2节最多、最大;茎基部第2节、果穗节、果穗柄维管束数、面积与叶片光合性状、籽粒灌浆特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果穗节、果穗柄是转运光合产物“流”的限速器官。密度和施氮量对基部第2节的维管束数、面积影响最大,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多而增加。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使源、库、流协调发展,是夺取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山田温州蜜桔、雪柑、椪柑之树冠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分布以及PAR对树体光合能力和结果等的影响,发现树体叶幕内相对PAR充足的部位,叶片着生直立,总叶面积较大,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果实着色较艳,品质较优,山田温州蜜柑、雪槽和椪柑树冠优质果之着生部位分别相当子相对PAR大于32.%、21.5%和18.5%的部位,而相对PAR小于16.2%、16.9%和13.4%的部位,则分别为它们的低效或无效光合生产区。另外,根据测得的资料,提出了各类柑桔树的适宜的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采用开放式气路,通过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目视比色、酸度计等不同检测CO_2浓度手段,测定净光合速率的误差来源。对CO_2浓度测定误差,气体流量计量误差、叶面积测定误差进行估算。认为所涉及的方法误差来源甚多,其中许多误差只能设法减少而无法排除,用这些方法测定光合作用都可能出现很大的误差。鉴于这些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农林科研工作中广为应用,文章在CO_2浓度检测、气体流量计量、叶面积测定等方面,对现有常用仪器和方法,提出了有助于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改进。本文还讨论了用“分项误差分析综合法”评价光合作用测定方法误差的优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统计,查明了拔节水增产的营养基础包括显著地提高N、P、K在体内的浓度,促进各个生育时期N、P、K的累积吸收量,使N、P、K的最大吸收量分别提高11%,12%,6%;N、P、K最快吸收速率分别提高8%,25%,14%.最快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4d,5d,15d;使N、P、K的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5%,1.9%,7.3%;使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0,5.0,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阴雨寡照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参加玉米预试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竞尖长、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竞尖长与千粒重对产量表现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25和0.40649。穗行数与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23314和0.24044,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重庆特殊气候条件下,玉米育种工作应该重点对秃尖长与千粒重进行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common maize synthetic rat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probed by sweet maize, waxy maize, high starch maize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eaf area index (LAI), chlorophyll a content, chlorophyll b content,photo-PR) showed single peak curve at the whole growth stage. The stages of peak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arieties. NEAUS4 had the lowest peak and while SIDAN 19 had the highest among all stages. Ratio of chlorophyll a to b was low at seedling stage, reached the peak atjointing stage and then declined. SIDAN 19 had the lower level at the last stages.  相似文献   

19.
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粱条螟以春玉米秸秆作为其主要越冬场所。1999年平均百株有虫47头,占越冬钻心虫类害虫的59.9%;室内观察越冬幼虫的化蛹高峰期在4月21日~25日,羽化高峰期在5月10~13日;田间系统调查表明,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一年发生2代,春玉米抽雄和扬花期(6月中旬)是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春玉米将要收获时,在玉米上发生第2代幼虫,并在春玉米秸秆上越夏和越冬,成为第2年的虫源。提出了以处理春玉米秸秆为主,同时结合性诱剂诱杀、点施颗粒剂及采用微生物制剂封垛等进行处理的高梁条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