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榛属植物中紫杉醇类化合物,探讨其应用前景,综述了榛属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的发现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榛属植物中紫杉醇的利用发展趋势。榛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生物量大、再生能力强,是开发紫杉醇药品新资源的理想材料,值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抑菌、抗炎、防辐射、降血压等生理活性.为有效开发利用东北野生榛属资源,以东北野生平榛、毛榛为试验材料,以榛叶为提取对象,采用溶剂萃取法超声波辅助处理的提取方法,对2种榛属多酚进行提取分离,以确定榛属多酚提取分离最优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4 g/ml,75℃,浸提3h,浸提2次,超声波辅助40 min.在此条件下榛叶总多酚得率为2.565 6%.取材上,平榛与毛榛间差异不显著,但取材时间上差异显著,8月取材总多酚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榛属植物遗传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榛属植物进行了遗传分析.7对欧榛SSR引物从43份供试材料中检测出67个等位基因变异,位点拥有的等位基因数为6~13个,平均每个位点可检测到9.57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700~0.869,平均为0.800;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将43份材料分成2大类群;研究表明,SSR标记在中国榛属植物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证实SSR是研究榛属种质资源分类与地理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研究榛属(Corylus)植物种间及与虎榛(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间的同源性,利用Sanger 末端终止法测序原理,在Beckman2000测序仪上,对榛属7种植物及虎榛的PCR产物进行了直接测序,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欧榛微卫星在榛属植物种间及虎榛属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种已开发的微卫星引物可用于近缘种研究,榛属微卫星跨种(属)的转移为SsR分子标记的引物开发设计及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根据已知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目前所认知的榛属亲缘关系基本一致,从分子水平上为榛属植物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昆嵛山乳汁植物及其药用价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实地调查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确定昆嵛山共有乳汁植物19种,隶属于7科,主要为桑科(Moraceae)、罂粟科(Papaoeraceae)、萝孽科(Asclepiad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菊科(Composit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科植物。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丽水市园林植物按园林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其药用功效;最后提出了加强丽水市园林绿化植物药用价值利用之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与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果实形态,特别是果皮显微构造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野生榛子选优采种基础上,对两种榛子果实形态,果皮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榛子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果皮显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可指导当前林区发展榛产业,解决选优采种、种子催芽处理、育苗生产上遇到的理论依据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我国铁岭地区选育出坚果品质优良的平榛单株,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测量的方法,初选出栽培平榛优良单株87株和野生平榛优良单株58株。对初选优良平榛单株坚果品质进行复选,结果表明,平榛坚果形态指标变异程度较大,具有很大的改良潜力。栽培平榛的坚果品质高于野生平榛,栽培平榛果仁质量平均值比野生平榛果仁质量平均值高26.67%,出仁率平均值比野生平榛出仁率平均值高2.51%,说明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野生平榛的品质。平榛坚果形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坚果大小与果皮厚显著影响坚果的质量,可通过改良果实的大小,降低果皮厚来提高出仁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栽培平榛分为7类,野生平榛分为5类,从栽培平榛的第五类和野生平榛的第四类中可以选育出果皮薄、出仁率高的优良单株;从栽培平榛第六类和野生平榛第五类可以选育出大果、果实和果仁质量较大的优良单株。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坚果品质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平榛单株6株,野生平榛单株4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影响,分析树体茎流速率变化,为榛树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新榛1号(84-254)为材料,利用FLGS-TDP插针式茎流计连续监测平欧杂种榛的茎流速率,分析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平欧杂种榛在不同月份相同天气和相同月份不同天气下,茎流速率均呈倒“U”型变化曲线。在不同天气下各月的茎流速率均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5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小。5月晴天和阴天天气下,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而多云天气下为太阳辐射,6、7和8月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结论】晴天茎流速率大于阴天和多云天,7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平欧杂种榛茎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榛属植物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榛子鲜叶组织中富含酚类、糖类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致使鲜叶易发生褐变,从而严重影响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为了探讨适合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建立SSR反应体系,以榛属植物叶片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的改良,摸索出了适于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以核酸产量、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基因组的质量。结果表明,获得的基因组质量较高,能够满足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并对影响榛属基因组DNA提取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植物新品种及其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制定原则,并以国内近50年榛属品种研究成果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基础,参照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2007年颁布的TG/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和规范性描述总体原则》及1979年制定的榛属的新品种测试指南(TG/71/3)等相关文件,编写了榛属新品种测试指南。榛属新品种测试指南规定新品种测试材料为6株以上(包括6株)无性繁殖的当年能正常结果的植株,观察其典型特征:枝条、叶、芽、果、雄花序,其中果为最主要特征,并确定33个性状作为测试标准,保证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该测试指南的编写,有利于榛属新品种的保护,对榛属新品种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平欧杂交种榛果实发育时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平欧杂种榛产量、改善品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8年生新榛1号为材料,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榛子果实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 (1)在土壤中等条件下,施用适量的N肥可以提高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N纯量<0.71 kg/株)、速生生长期(N纯量<0.95 kg/株)、脂化期(N纯量<0.89 kg/株)和成熟期(N纯量<0.66 kg/株)的净光合速率(Pn);施用适量P肥可以提高果实脂化期(P纯量<0.29 kg/株)的净光合速率;施用适量K肥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K纯量<0.25 kg/株)的净光合速率。(2)N肥与P肥的交互作用(N×P)可以提高果实速生生长期的净光合速率,但会降低新榛1号果实坐果期、脂化期、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N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N×K)会降低果实速生生长期、脂化期的净光合速率;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会降低果实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结论】 平欧杂种榛果实发育时期N肥、P肥、K肥施肥(纯量)分别为0.81 、0.23 和0.19 kg/株。经换算,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量分别为1.75、0.50 和0.37 kg/株。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54对欧榛SSR引物,对榛属12个种、平欧杂交榛及平平欧杂交榛共64份榛属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欧榛遗传变异丰富,64份榛属资源18对SSR引物在欧榛1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2~10个,观测杂合度值(Ho)和期望杂合度值(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14~0.816和0.348~0.8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4份榛属种质可划分为6组,平榛与欧榛亲缘关系最近。由此可知,欧榛SSR标记是榛属植物资源遗传分析的有力工具,为平榛资源的遗传改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