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气候决定林火发生1.1气象要素影响林火行为与林火相关的气象要素很多,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等。气象因子不仅影响可燃物的干湿程度,而且影响林火的发生、蔓延和行为。气温越高,降水越少,相对湿度较低,连旱日数越长,林中枯枝落叶和细小可燃物就会越干燥,火险程度越高。在森林可燃物干燥易燃情况下,风速风向是制约林火强度、蔓延速度、火灾面积和扑救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建阳区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阳区历年来3次最大典型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风速偏大时,火灾发生概率较大,且空气温度为最主要气象因子。根据3次森林火灾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看,下午14时左右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时段。且火灾与其发生的前3 d气象要素相关,即前3 d气温越高、空气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大,火灾越容易发生,各F值均大于F0.01(F0.01=7.5910),达到极显著。风速不仅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还直接影响其蔓延。  相似文献   

3.
在资料统计和分析应用中,发现林火的发生频次与火灾发生前若干个月内的气象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了分析各气象要素随时间变化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影响,根据福建省三明地区森林火灾统计数据、逐月气象要素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该区林火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对该区林火发生频次最高的1-3月和林火发生前若干个月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得出各气象要素影响林火发生的时间轴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3月林火发生次数不仅与1-3月气象要素相关,还与前一年11、12月部分气象要素相关,并且此相关性随间隔时间增加而递减。三明地区11、12月份出现降水偏少,湿度小,温差大,蒸发量大,日照时数多的情况时,应同时注意防范11、12月及次年1-3月森林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森林防火期内气象要素与森林火险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雨量平均值、平均火险等级、无雨日平均值、连旱天数最大值、森林火险等级1级、2级和3级次数这10个指标随时间变化呈现出规律变化;这10个变量指标间存在明显的显著相关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第1、2对典型相关显著,森林火险2级次数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中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和平均火险等级,森林火险3级次数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中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连旱天数;气象要素指标典型相关变量V1、V2分别解释气象要素指标总变异的52.8%和4.9%,森林火险等级指标典型相关变量U1、U2分别解释森林火险等级指标总变异的92.6%和6.6%。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39-144
空气负离子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达到一定含量后还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森林空气中丰富的负离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研究热带雨林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为热带雨林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吊罗山热带雨林为研究区,分析热带雨林中空气负离子含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含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春、夏、秋3季热带雨林空气负离子含量的日变化曲线近似双峰型(M型),两个波峰分别为9—10时左右和15—16时左右,波谷均出现在12时左右。冬季近似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2—13时左右。3)夏季空气负离子含量与风速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秋季空气负离子含量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天气形势下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宇  金钟跃 《森林防火》1992,(2):11-11,10
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常常取决于气候条件。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降水、湿度、太阳辐射及风速、风向等等。这些要素综合地影响着林内枯枝落叶、草本、乔灌木及采伐剩余物的干湿程度,植被的干湿程度是衡量其燃烧性的重要指标,即天气状况对林火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气象要素和高空、地面的天气形势可以计算出火险天气程度,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及火势强弱、蔓延趋势等等。我们根据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近年来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与其所处的天气形势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把地面天气形势,高空天气形势,温度平流,气团性质、路径与森林火灾发生频率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并应用数量化理论建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带,是改善农田水分循环、防止风沙干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防护林带会使农田小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来说,在辐射型天气条件下,防护林带减弱了近地空气层的乱流交换作用,白天比旷野温度低,夜间则稍高。林带内白天虽然土壤蒸发比旷野小些,但农作物蒸腾量比旷野大,总的蒸散量比旷野大,可使温度降低。夜间,林带內蒸发量比较小,相旷野的热量差异不大。此外,林带与农田的空气交換,促使田间白天降温,夜间升温。早上和傍晚由于林带的遮阴,还可降低靠近林带农田的温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的发生一般来说是由死的细小可燃物引燃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愈低,就越容易点燃,林火就越容易发生。死的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的变化程度。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快,其变化程度综合地影响着林内的枯枝落叶、枯立木、风倒木、采伐剩余物及林缘的草类、灌木等的干湿程度。对林火发生发展有关的气象要素中,气温、湿度、降水和风这四个要素对林火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四个气象要素在火险等级预  相似文献   

9.
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可燃物的含水率,而可燃物的含水率与当地的气象要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实际上可燃物的含水率是各种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森林燃烧等级的划分,以及计划火烧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研究方法1.不同可燃物类型的选择我们在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区共选了7种可燃物类型(见《森林防火》杂志1992第2期第8页)。2.可燃物种类和含水量实测本研究将森林可燃物分为两大类;枯死可燃物和活可燃物(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火趁风势,风助火威,这说明火灾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这里就气象要素和火灾的关系加以阐述。一、影响火灾的气象因素 1、气温。气温高,空气热运动动能大,使空气饱和水汽压加大,从而使相对湿度降低,地表枯枝落叶干燥快,含水量减少;气温高使地被物达到燃点所需热量减小,有利于燃烧。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天然产生空气负离子的重要环境,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笔者介绍了空气负离子的保健作用和空气负离子的保健浓度分级。通过研究空气负离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空气负离子与周围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并探索了提升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方法,以期为今后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的极度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等4种退化程度的森林群落,以未退化的原生森林群落为参照,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观测样地,测定其林内不同季节(月)及一日各时点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因子,以研究本区不同退化程度森林群落的空气温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空气温度在同一季节和同一时点的变化均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而林内空气湿度则表现为随森林群落退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的特点。同时,空气温度和湿度两因子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基本上呈现极度退化森林群落>重度退化森林群落>中度退化森林群落>轻度退化森林群落>未退化森林群落的规律。即随着退化程度的降低,原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越小、越稳定,森林群落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越显著。明显地反映出该地区退化程度越低、结构复杂和林冠层较高的森林群落,其降低辐射、降温、保湿的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伊春市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因子对林火的影响一直是森林火灾研究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大风,即水分、温度和风速是对林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三个主要气象因子[1,2].水分越少、温度越高、风速越大,越容易发生林火,但有关这三个气象因子达到什么程度最易发生森林火灾的研究较少.为此,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作为一个系统,从背景条件(火灾前3天气象要素)和触发机制(当天气象要素)两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林内的小气候特征及森林对小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梯度系统采集西天山森林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对这些气象因子在不同高度.上的差异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0~70 m高度的空气温湿度差别不大,近地面1.5m空气温度显著低于其他梯度.空气湿度显著高于其他梯度,同时发现空气湿度和气温在日变化上呈负相关。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在日变化上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有明显滞后性。土壤含水量无明显日变化月度变化各梯度未形成规律性变化特征。从风速角度看,风速变化总体上与高度呈正相关,近地面1.5m有所不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明显,林下温度低.水分蒸发量小,空气较为湿润。深层土壤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温度变化相对平稳。森林对风力阻挡作用明显,但近地面1.5 m风速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森林火灾的发生和扩散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森林内的地被物的含水率、树种的组成、森林的林分郁闭度、地形、土壤、气象条件、人为因素等。而气象条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特别要引起注意。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湿度、温度,降水、风等。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空气的相对湿度,直接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相对湿度大,空气中水分充足,树林中水分蒸发慢,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会减小。当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时,也就是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等于饱和水蒸气密度,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需,如果这时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会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森林应急防火移动车的设计与实现,其目的是在突发森林大火时,能及时准确地把现场监测的气象要素及现场背景资料上传给后方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和森林防火重大事项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森林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基础。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通常决定于可燃物的含水率。可燃物的含水率(特别是地表易燃物)主要受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而随着变化,而林内气象要素又受林外天气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林内和气象站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可利用气象站的天气要素观测值,即可估测可燃物类型不同可燃物的含水率。这是搞好林火预测预报,划分森林火险等级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子选择了7种不同可燃物类型,在春秋防火期进行了定点观测,对林内外气象要素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黄山太平湖风景区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山太平湖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湖周边设置5个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同步观测其空气离子浓度及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所设观测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呈现出双峰型曲线,峰值每天先出现在10:00;低谷基本都出现在12:00左右;14:00出现第2个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除1处空气有轻度污染外,其他4个观测点的空气质量均达到清洁标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对太平湖风景区的空气舒适度分析显示,区域内空气均达到良好的舒适程度,适宜观光旅游。    相似文献   

20.
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09,自引:3,他引:109  
选择南方有代表性的森林游憩区进行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的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较大。(2)森林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正相关。(3)森林游憩区中水体对负离子水平的影响较大。其中动态水大于静态水,瀑布大于溪流。(4)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还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年变化。(5)建筑材料对空气负离子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