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827份山西高粱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其大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0%~12%之间,平均含量11.5%;多数品种赖氨酸含量在1.5%~3.0%之间,平均含量2.6%;单宁含量在0.6%~1.2%之间,平均含量0.84%;高蛋白、高赖氨酸、低单宁有可能结合于同一基因型。高粱营养品质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矛盾,中秆型植株有可能与高品质籽粒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超甜玉米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研究了T4、T5、T19、T38和T39等5个超甜玉米(Z. mays subsp. mays)自交系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甜玉米果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角质化。食用品质口感良好的T38和T39自交系具有果皮薄、细胞层数少、果皮细胞壁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低等特征;T4和T5具有果皮厚、构成果皮的细胞层数多和果皮细胞壁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高等特点,口感较差;T19果皮细胞密度大,细胞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极高,在这5个自交系中口感最差。  相似文献   

3.
4.
常温种质库贮存高粱种子生活力及籽粒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种质资源耐贮性及贮存高粱种子生活力和籽粒性状相关性,对1995年贮存的249份高粱种质发芽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0年,贮存于短期库的高梁种质有205份发芽率低于50%,占82.3%;发芽率在50%以上的材料有44份,占17.6%,少数种质资源发芽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有2份材料发芽率高于90%,高粱种内不同品种之间种子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籽粒发芽率与籽粒壳包被度、着壳率、角质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 0,0.297 0,0.130 4,发芽率与籽粒千粒重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 II)配制35个杂交糯高粱组合,分析了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表达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且多数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影响。供试组合在多数性状上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GCA)和总配合力(TCA)与竞争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且其相关系数较大,说明本研究中可利用一般配合力或总配合力效应预测竞争优势;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总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的相关性多高于一般配合力或总配合力效应,但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中亲优势的相关系数较小不足以预测中亲优势,说明配合力与中亲优势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粱籽粒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令旗  张文毅 《作物学报》1992,18(5):352-358
本文以格里芬双列杂交模式Ⅱ设计,分析了高梁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及其4种组份和赖氨酸、色氨酸含量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粗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谷蛋白、赖氨酸含量等6个品质性状的σ_(gca)~2和σ_(sca)~2均达1%或5%显著平准,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加性基因效应作用占优势;色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提高薄皮甜瓜的果皮花斑和非果皮花斑性状育种材料的选择效率,笔者采用田间提供的薄皮甜瓜的果皮花斑材料和非果皮花斑材料进行了研究,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甜瓜果皮花斑的基因附近重新开发连锁的InDel-spot分子标记,利用InDel-spot标记对20份薄皮甜瓜材料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果皮花斑条带大小约211 bp,而果皮非花斑条带大小约219 bp,且符合率达到95%;进一步利用InDel-spot标记对2个F2群体及5个F3群体进行果皮花斑的鉴定,其中Qb978(F2)、Qb931(F3)和Qb932(F3)的检测准确率分别96.6%、91.7%和83.3%。该InDel-spot分子标记在甜瓜果皮花斑的实际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实践运用,可以针对性地提高育种材料选择的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9.
在高粱关键生育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Na2SeO3,研究外源硒对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施用外源硒的最佳剂量和最适宜时期,同时为研究硒对高粱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富硒高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0(CK)、40(T1)、80(T2)、120(T3)和160mg/kg Na2SeO3(T4)5个供硒水平,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叶面外源硒喷施,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供硒条件下高粱产量、品质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不同时期喷施外源硒对高粱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在人体吸收硒的安全摄入范围内,挑旗期T2施硒剂量下,晋糯3号籽粒硒含量2年平均为0.295mg/kg,比CK平均提高83.5%。叶面喷施硒对提高高粱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有促进作用,喷施时期对高粱品质的影响为挑旗期>拔节期>苗期>CK。挑旗期T2处理的籽粒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1.25%和1.40%。叶面喷施合适剂量的Na2SeO3能够明显提高高粱籽粒硒含量,改善高粱籽粒营养品质,对高粱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所述,挑旗期是高粱富硒的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宜的叶面施硒(Na2SeO3)剂量为80mg/kg。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因素对高粱籽粒淀粉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铁杂17号和辽杂11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处理下,在高粱籽粒不同时期分别检测籽粒中总、直、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以评价不同施肥因素对高粱籽粒淀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2组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Ⅰ组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加性效应更为重要;有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粒重的遗传,大粒对小粒为显性,且有超显性遗传;雌亲(不育系)和雄亲(恢复系)的显性、隐性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但不育系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粱9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4)和(4×5)的广义遗传力分析,初步可以看出,杂交种生育期、株高、茎高主要由亲本的加性基因所控制;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角质主要由亲本基因的显性效应和基因互作效应所控制;穗长和穗柄长的遗传控制中,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近于相等。这种情况也为狭义遗传力的估值所证实。因而,运用上述材料与具有特殊性状优良的品系组成群体,进行轮回选择,能够选育出更有价值的材料来。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元遗传分析法分析了高粱16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参数。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间相关遗传力小于性状遗传力。当选择强度相等时,对一级枝梗数表型的选择可以明显提高二级枝梗数和穗粒数。对其他性状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都比性状的直接选择效率要低。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表型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二级枝梗数。各性状通过穗粒数都有最大的正向间接作用。因此,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超过其他性状,是提  相似文献   

14.
高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粱18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穗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千粒重与旗叶宽相关极显著,穗粒数与穗径、穗柄径、茎粗、一有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旗叶宽都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的方向趋势一致,前者一般大于后者。18个性状分别载荷在4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穗部因子,包括8个与穗部结构有关的性状;第二因子为生长因子,包括生育期、茎粗及有关的6个性状;第三因子为旗叶因子,包括旗叶的3个性状;第四因子为穗长因子,只有穗长一个性状。聚类分析把18个数量性状分成三大类,第三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完全一致。性状间的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数量性状遗传的“一因多效”和“多因共效”特性及相关性间的协同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smopriming on plant emergence in laboratory at optimal (25 °C) and suboptimal (18 and 14 °C) temperatures was assessed in two cultivars of sweet sorghum differing in kernel colour: Brandes, light-coloured, and Roce, dark-coloured. Sterilized sand or non-sterilized soil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PEG osmopriming enhanced seedling emergence in sand. In soil, the light-seeded cultivar produced seedlings only at optimum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unprimed dark-seeded cultivar performed well as in sand at all temperatures and reduced dramatically its germination capacity at suboptimal temperatures following priming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tannins in the seed coat. Seed tannin contents of 80 and 590 mg 100 g−1 seed fresh weight (FW) were determined in Brandes and Roce respectively. These amounts consistently reduced after PEG osmopriming, especially in Roce (217.5 mg 100 g−1 seed FW). The decline in tannin content in Roce, because of osmopriming, might explain the poor emergence of this cultivar in soi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opportunity of using high-tannin cultivars of sweet sorghum in the field, which may better growth in this environment when early sowing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6.
1986~1990年对河南省高粱品种资源(1046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抗冷1级品种29个;苗期抗旱1级品种16个;苗期和芽期均耐盐的品种8个;发病率在12%以下抗丝黑穗病品种8个;抗螟1级品种9个;耐瘠1级品种80个。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蛋含量14%以上的品种7个;赖氨酸占蛋白含量2.6%以上品种14个,赖氨酸占样品含量0.3%以上品种22个,其中赖氨酸占蛋白、占样品均高的品种5个;单宁含量低于0.1%的品种19个;具2个和2个以上优异性状的种质12个,其中具3个以上优异性状的高粱种质2个,这些高粱品种资源是最宝贵的种质材料。实践证明,利用生物措施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多是抗性中上等,丰产性、品质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土壤氮磷钾对盐肤木上五倍子单宁含量的影响,提高五倍子单宁含量,指导五倍子产区倍农的实际生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张家界五倍子主产区盐肤木上不同生长期五倍子、树枝干、树叶的单宁含量和五倍子各物理特征以及其生长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的相关数据。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生长期的五倍子单宁含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肤木上处于生长期的五倍子,它的单宁含量与五倍子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而处于成熟期的五倍子,它的单宁含量不仅与五倍子干重有相关性,还与五倍子内含物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其显著性均为P=0.000<0.01。同时,土壤养分对不同生长时期五倍子单宁含量的积累也存在明显差异。在生长期,土壤氮、磷养分与五倍子单宁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和0.646;而在成熟期,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和0.420。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因子是影响不同时期盐肤木上五倍子单宁含量积累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高粱品种辽杂19群体子粒灌浆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福来  朱凯  邹剑秋 《作物杂志》2016,32(5):141-18
2014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试验田,通过不同密度处理(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120 000株/hm 2),分析高产高粱品种辽杂19群体子粒灌浆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表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中密度(90 000株/hm 2)条件下群体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60 000株/hm 2)、高密度(105 000株/hm 2)和超高密度(120 000株/hm 2)群体。各密度处理高粱群体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中密度高粱群体子粒平均灌浆速率($\bar{G}$)、最大灌浆速率(Gmax)显著高于低密度、超高密度群体。不同密度高粱群体子粒活跃灌浆期(D)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群体子粒灌浆速率是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因素;群体线性灌浆期的灌浆速率(P2)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提高P2可能是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ISSR在高粱属植物遗传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雪恩  陈沁  印丽萍  王伟 《作物学报》2008,34(8):1480-1483
以高粱、杂交高粱、甜高粱、苏丹草、黑高粱和假高粱6种不同高粱属植物为实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这6种高粱属植物在DNA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110条ISSR引物中成功筛选到22条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2条带,其中差异性条带153条,多态条带比率(PPB)为84.0%。基于遗传距离系数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可以将6种高粱分为两大组,相互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5。另外可以根据一些多态性高的引物所扩增得到的品种特异性条带区分所有不同高粱种,如引物IR89、IS16等。这些为研究高粱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正常群体结构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在同一生育进程中,其对应的同一叶序单叶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也无相同趋势。当单株按叶序分别仅留一片叶时,两尖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依然存在,但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则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62)。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受限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去向及数量,当光合产物主要分配于子粒中时,相关必显著,若茎鞘有截流或向根中分配较多时,相关则不显著。当品种改型成上部叶片直立而下部叶片披散时,其不同叶序叶片光合速率与正常株型相比,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而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