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胆汁引流术分析谢祥麟(贵州省安宁医院,贵阳550004)程邦懿(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550004)1实验资料本组实验动物为黑熊7头,马熊1头,其性别、年龄、体重不一。我们分别对这8头熊施行了剖腹胆囊切开引流术8次,局部伤口感染作第2次清创缝合2次;...  相似文献   

2.
云南德宏州某珍贵禽兽养殖场饲养130头黑熊,从1990年9月初开始陆续发病,经用抗生素、磺胺和中草药对症治疗无效,死亡熊27头。经检验,此群黑熊患的是黄曲霉毒素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缅甸小勐拉一黑熊养殖场饲养25只野生亚热带黑熊,至今已有两年。由于野生熊抗病能力强,饲养期间很少发病,也从未注射过任何疫苗。2001年11月7~15日先后有6只熊发病,3只急性死亡,另3只治愈。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熊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至12月,本园兽医院收治了来自南宁花花大世界园林有限股份公司的10头8月龄左右的亚洲黑熊,编号分别为1#~5#熊,7#~8#熊,11#~13#熊.主诉:该批小熊人院前期已经死亡3头编号分别为6#、9#、10#熊,症状与此10头熊相似,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围增大,活动少,尿少尿黄.  相似文献   

5.
人工养熊在云南省楚雄州,四州省资阳县、广东省海康县、吉林省涛江市、江苏省滨海县都己试验成功,现将他们的技术综合整理,以便广大读者和养熊户参考。一、熊的品种,熊在我国主要有四个品种:黑熊、棕熊、马熊、马来熊。最常见的是前两种,这两种熊都可以人工饲养取胆汁。其中,更适宜人工饲养的是黑熊,即“狗熊”。二、熊的生理特点:第一、适应性强,不仅寒冷的地区有野生的熊类,就连海南岛和台湾也有熊。第二、熊是杂食性兽类,对饲料不苛求,饲料问题容易解决。第三,熊发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搞清持续胆汁引流对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提高引流熊的饲养管理。据兽医大学陈红,武世珍、刘光泽和长春市动物园的张建滨等四位同志报道:他们对胆汁引流3年以上的5头熊(棕熊1头,黑熊4头)与健康未手术熊5头(棕熊1头,黑熊  相似文献   

7.
黑熊癫痫病的发生比较罕见,但在个别养熊场的人工繁殖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换种熊造成近亲繁殖,导致此病时有发生;也有熊之间争斗而造成此病继发的病例。据统计近3年来,某熊场的熊已发癫痫病6头,目前死亡2头。1发病情况熊场自2001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以来,每年出生的仔熊状态良好,成活率一年比一年高。但自2003年起,总有个别熊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的现象,初时持续时间短,发作间隔长;一般经6个月后发作次数开始逐渐增多,而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但通常表现不定期发作;同时,发病的熊大部分为同一种熊的后代。2临床症状发作时病熊通常突然倒地,四肢…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公园内的动物园同舍饲养一公一母4岁龄2头黑熊.在该园已生活了4年.雄熊于1998年5月20日早上死于圈内.死前未见任何异常现象,雌熊也没有任何病态,其他观偿动物如虎、豹、斑马、狼、野猪、犬、猴等也没有发病.估计死亡时间在早上4时左右.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26日,延边某熊场一黑熊突然倒地、四肢伸展、抽搐、口吐白沫。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为癫痫病。立即隔离病熊,采用发病前的预防治疗与发病时的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病黑熊进行了2个多月的持续治疗,最终痊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某些城市动物园里常发生虎、狮、熊、狼、狐、猴等贪食动物突然发病死亡的事件。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泰州市泰山动物园连续死亡虎、河马、狮子、梅花鹿各1只,黑熊2只。据了解,在死兽中除了外伤及其他原因死亡外,还有典型消化道疾病,如腹痛、便秘等原因死亡。为此,笔者以黑熊病亡为例,浅析病症,报道如下。1 情况介绍 从扬州瘦西湖公园调来几个月的一只黑熊,营养状况良好,体型较大,活泼逗人,可是,在一天夜里黑熊突然病亡。据了解,黑熊死前临床表现拒食,停止排便,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精神极度沉郁,弯腰独坐,有时…  相似文献   

11.
家养黑熊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熊(Selenarctosthihetenus)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毛、皮可用,肉、掌能吃,胆、脂是名贵的中药材,幼熊易于驯养,可供观赏。近年来,我国野熊家养发展迅速,据调查四川家养黑熊已近二千头。但是,迄今国内外尚无黑熊营养需要标准。为今后制定我国黑熊的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研究了不同粗蛋白水平的饲粮对黑熊生长的影响,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选取生长正常、体重35kg左右的黑熊40头,按分组要求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单养于铁笼内。喂同一饲料预试30天,结束时,空腹逐头…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动物园健康黑熊2头,年龄分别为1.5岁及10岁;兽医大学药源动物中心胆汁引流黑熊2头,年龄分别为5岁及7岁,引流时间3~4年.按常规方法进行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及C_(3b)致敏酵母花环试验.结果表明,持续胆汁引流熊比对照熊(健康熊)的T、B淋巴细胞数值显著降低(P<0.01),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熊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林区有两种熊,即棕熊和黑熊。棕熊,别名马熊。体型大,最大个体重可达七百公斤。头阔而圆,吻部向前突出、四肢粗壮、前足爪长而有办、尾短。能涉水会游泳,除冬眠和繁殖期外,没有固定巢穴。身体毛色为黑棕色,冬毛厚密而有绒毛。有时能直立行走、也能攀登树木。尤其在秋季  相似文献   

14.
T_1、T_2、T_3、T_6、T_9血清型绿脓杆菌是黑熊活体引流胆汁术后感染及造成死亡的优势菌.经常规培养、福尔马林灭活配制成五种血清型绿脓杆菌多价菌苗对小鼠的保护率为83.3%(10/12).黑熊连续5次间隔5天肌肉注射免疫后15天血清抗体效价:已造瘘熊为1:160~1:640.待造瘘熊为1:80~1:1280.防治术后感染的效果为:已造瘘的术后感染熊34头,免疫后有29头创口感染分泌物逐渐减少至清洁干燥,瘘道干净,引流胆汁纯净,品质提高;另5头进行手术修复,10天内瘘道干净,伤口一期愈合4头,仅1头无效.待造瘘30头免疫熊任选16头进行首次造瘘术,伤口一期愈合15头,仅1头无放.未免疫的5头对照熊首次造痰有3头术后严重感染.多价菌苗多次注射免疫防治术后感染的免疫期为4.5~5个月,8头待造瘘熊一次肌肉注射免疫防治术后感染的免疫期为20天.  相似文献   

15.
用 8 4 6麻醉药对黑熊 (正常剂量 )进行手术麻醉 ,出现中毒现象尚属少见 ,笔者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曾遇到 1例 ,经抢救安全治愈。1 996年 6月 1 6日 ,日照市园林处有 1头 5岁黑熊 (重 1 0 0kg)因小手术需要麻醉。所用麻醉药为复合 846麻醉药 (长春兽大生产 ,标准量 :熊 5ml/1 0 0kg ,以前从未发生过中毒现象 )。对这头黑熊进行麻醉时 ,肌注 3ml,2 0min后黑熊来回走动未进入深麻醉状态 ,后追加 2ml,又过 1 0min后 ,该熊突然出现肌肉振颤、步态不稳 ,口吐白沫 ,角弓反张 ,张口急剧呼吸 ,眼睑上翻 ,诊为复合 846麻醉药中毒。立即…  相似文献   

16.
某熊场近期出现黑熊死亡病例.为了更好的诊断和预防圈养黑熊的疾病,实验以死亡黑熊的脏器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分离出来的病原体使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已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出来的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分解葡萄糖、半乳糖等.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与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死亡黑熊感染葡萄球菌.该实验对于延边圈养黑熊流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28日天津市动物园饲养的1只雌性马熊产2只仔熊(1雌1雄),雄仔被母熊咬伤,于出生后第7d死亡.对另一只雌仔进行全人工哺育,经过4个月,仔熊生长良好,已能够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一些过去并不常见的病症不断的出现,其中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就是目前黑熊繁殖或胆汁引流过程中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黑熊迅速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文章总结了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先后遇到24例同类病例的救治措施和经验,为黑熊肠脱出症的救治和预防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1案情简介乌兰浩特市城郊乡饲养场驻科右前旗察尔森镇牧包饲养牛107头(其中饲养场sl头,个人26头),饲养羊400余只。该场牧包饲养的牛从1998年7月10日起发病,至7月22日共病死5头(其中饲养场1头,个人4头);羊从7月ZI日起发病,至8月10日共病死19只。7月20日乌兰浩特市城郊乡饲养场将16头牛未经检疫出售,7月23日又将64头牛本经检疫用汽车运到乌兰浩特市该场北山牧包。这群牛运到该场北山牧包后,至8月8日止,相继病死4头,并传染给该场北山牧包原来饲养的牛,又病死4头。同时有6人经医院确诊感染炭疽病。科右前旗兽医站于8月6日接到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分别于2014年11月11—21日(第1期),2015年5月18日—6月7日(第2期)和2015年5月25日—6月14日(第3期)9:3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4头成年棕熊(Ursus arctos)、2头成年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2头成年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的昼间乞食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第1期为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期,第2和第3观察期为通过改变食物的投喂方式,并在熊的环境中放入玩具的丰容期。结果表明:3种熊都表现出了3种乞食行为,即蹲坐乞食、站立乞食和走动乞食。棕熊的乞食行为显著高于黑熊和马来熊(P0.01或P0.05),棕熊主要表现为蹲坐乞食和走动乞食,黑熊和马来熊主要表现为站立乞食。对丰容前后熊的乞食行为比较发现,丰容前3种熊的蹲坐、站立和总乞食行为显著高于丰容期(P0.01),走动乞食行为没有显著差异(P0.05)。黑熊和棕熊丰容期的乞食行为显著低于丰容前(P0.01),且第2和3期丰容间的乞食行为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马来熊丰容前后的乞食行为没有显著差异(P0.05)。丰容前乞食行为的高峰为13:00—14:00;丰容后的乞食行为高峰为11:00—1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