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4亿亩,年产量1500亿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近年来,陕西省岐山县年种植玉米30多万亩,年产量达1.5亿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5和粮食总产量的1/2。因此,不论从全国还是从岐山县看,玉米在粮食生产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2697万公顷,年产量2880亿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在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3.
一、深化认识,增强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2697万公顷,年产量2880亿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2697.1万公顷,总产量14548.5万吨,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2697万hm^2,年产量1440亿妇,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传统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用途已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的各个方面,因此,玉米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浅谈玉米种植行距对机收机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钦 《农机科技推广》2011,(8):27-27,45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1600多亿公斤,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近年来,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机具问题基本解决,机播水平达到64%,但是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2010年底,全国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4.71万台,机收面积达4753万亩,机收水平仅为10.6%,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一、巩固和发展玉米机收的良好态势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3300多亿斤.2008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高钦 《农机科技推广》2012,(3):34-34,43
玉米是山东省鄄城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8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3亿多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5和粮食总产量的1/2,玉米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鄄城县从2005年开始引进玉米收获机械,到2011年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已发展到800多台,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75万亩。但从总体上看,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甘肃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甘肃省66.7万hm2(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的实施,机械化双垄沟铺膜技术的大力推广,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11年,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达86.1万hm2(1291万亩),比2010年增加2.5万hm2(37.78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9.84%和粮食总产量的40.69%,玉米产量超过43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四成。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对保障甘肃省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油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甘肃省玉米发展势头良好,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97.87万hm2,比2012年增加5.37万hm2,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2.09万hm2,约占玉米总面积的84%;玉米产量达550万t,比上年增加45万t。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4.5%和粮食总产量的49.1%,使粮食生产连续3年跨上1 000万t,带动粮食连年增产。玉米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困扰,促进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1吉林玉米生产形势与作物特点分析1.1吉林玉米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约为0.03亿hm2,2006年玉米总产量超过190亿kg,占全国近10%的份额。在全国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不仅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玉米生产全  相似文献   

12.
玉米制种产业是甘肃省张掖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张掖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6.67万hm2(100万亩),生产玉米种子4.5亿kg,占甘肃省总产量的80%,占全国年用种的40%;年产玉米种子量可供播种土地0.13亿hm2(2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0%以上。然而,就张掖自身的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而言,生产面积和产量虽然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是我区主要的粮食作物,2006年底全疆玉米种植面积达49.5万hm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增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灌溉农业、雨养农业以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发展趋势变化。研究表明,在粮食自给率95%的情况下,保证全国年播种面积1亿hm2以上,生产粮食5亿t以上,加之国际市场调剂小于5%的交易量,即可保持粮食供需的平衡;另外,从单产提高的主要措施、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角度,分析了50多年来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变化。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每公顷提高了4 205.1kg,增幅为437.3%,年均增加85.84kg/hm2;总产由1 241.8万t提高到15 230.0万t,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玉米增产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玉米生产的发展必然选择“秋收革命”山东省在玉米生产上具有特殊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是玉米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40万hm2,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0.5%,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2.8%;总产1467.5万t,占全国总产的13.8%,平均单产6079kg/hm2,高于全国平均单产1481kg,在全国主产省区中位居第一,高于世界平均单产1849kg/hm2。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玉米逐步由口粮转变为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需求大于供给将是大势所趋。因此,玉米生产在确保畜牧业的饲料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1 吉林玉米生产形势与作物特点分析 1.1 吉林玉米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约为0.03亿hm2,2006年玉米总产量超过190亿kg,占全国近10%的份额.在全国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不仅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也是加强吉林农业基础地位、变吉林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要求,更是振兴吉林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2697.1万公顷,总产量14.4万吨,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我国玉米为粮经饲兼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机科技推广》2009,(10):8-11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3300多亿斤。2008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玉米作为重要的传统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用途已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玉米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节水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 30 67万 hm2 ,1 996年水稻总产量约 1 885亿 kg,分别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2 2 .7%和 37%,均占第一位。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 2 8%,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40 %左右。但也是耗水最多的农作物 ,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54%左右 ,占农业总用水量 65%以上。我国水稻约 8%分布在北方 (淮河 -秦岭-白龙江以北 )。虽然所占比重不大 ,但绝对面积达 2 67万 hm2左右。因此 ,不容忽视这部分水稻 ,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不足 ,水量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国31个省市区都有生产.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