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氮磷钾肥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3414”不完全回归施肥试验设计,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辣木幼苗的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等指标,同时对辣木幼苗的总生物量进行方程拟合,以期筛选出最大总生物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地径、株高、壮苗指数、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生物量,施用氮肥的较不施肥增加475.67%、406.04%、84.70%、757.15%、7 991.07%、17 792.20%、2 281.61%;施用磷肥的较不施肥增加29.11%、49.37%、100.15%、105.38%、141.89%、44.89%、96.48%;施用钾肥的,地径、株高、壮苗指数、根干重、茎干重较不施肥减少15.89%、15.86%、25.14%、30.53%、25.47%,叶干重、总生物量较不施肥增加4.18%、1.52%。氮磷钾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对辣木壮苗指数的影响表现为P2O5>N>K2O,对地径、株高、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总生物量6个指标的影响表现为N>P2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桉树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施用不同种类肥料、不同施肥方法对不同家系桉树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闽南海拔700 m以下丘陵山地以尾细桉M1(A3)+0.3 kg.株-1(分2次施)磷酸二铵(B1)+开放射沟施的方法(C3)最好,1 a高生长量达7.3 m、胸径达4.2 cm。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白榆幼林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榆叶片养分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叶片N、P、K含量在生长季内,随时间的延长呈线性规律递减。处理不同,斜率不同;斜率的大小,既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某养分的转移数量,也是对土壤养分丰缺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比较斜率值的大小即可确定限制林木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达到对白榆进行营养诊断的目的。据此诊断结果为:限制白榆幼林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是氮,其次为磷;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2·P1,施肥量为N200kg/hm2、P2O5100kg/hm2。  相似文献   

5.
于2020—2021年,在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连续2 a开展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施肥试验,探讨不同肥料类型及施肥量等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林分地径、树高、当年抽高,1年生时分别比对照增加26.18%、7.25%、62.5%,2年生时分别比对照增加12.83%、19.62%、28.09%。同一施肥类型不同施肥量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表现的影响,总体上随着施肥用量的增加,混交幼林的地径、树高、当年抽高均呈现增加趋势。施用不同肥料类型对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生长影响排序为混合肥>复合肥>有机肥。方差分析表明,1年生时,地径在不同重复间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重复和处理互作效应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在不同重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当年抽高在重复间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年生时,地径和当年抽高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树高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在不同重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经过2 a的施肥试验表明,毛红椿和杉木混交幼林施肥方案以混合肥且施肥量150 g·株-1...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抗旱性生理特征,建立云南蓝果树幼苗最佳施肥技术方案,为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方法]以云南蓝果树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根据"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云南蓝果树幼苗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分别为氮:0.0,0.5,1.0,1.5,2.0克/桶;磷:0.0,0.3,0.6,0.9,1.2克/桶;钾:0.0,0.4,0.8,1.2,1.6克/桶)的最优化设计安排了马尾松苗木施肥试验。供试土壤有效氮磷缺乏。试验结果表明,N_4P_4K_2和N_3P_3K_1是木试验条件下的理想组合,其生长量和生理活性如净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马尾松苗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对氮磷配合的要求较杉木苗低,但氮磷比例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和光合强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具有与叶生物量有关的“浓缩”和“稀释”效应,故只能作为评价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以及施肥效果的参考指标。净光合强度与生物量积累有较密切的关系。氮磷适当配施和在磷肥充足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松苗的光合生产力,从而提高生物量的积累,而且还有助于使苗木有适宜的高/径比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比值,使苗木叶色浓绿,植株健壮,由此促进马尾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辣木生长效应及产量构件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3因素3水平进行施肥试验。[结果]施肥处理对各时期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营养生长期N肥和K肥占主导作用。适合株高和地径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150P40K100,而适合冠幅和分枝数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85P85K100。生殖生长各指标较对照均有明显提高。低浓度的氮肥和高浓度的磷钾肥有助于辣木的开花和座果,同时提高果荚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促进产量增加以及花序数、成熟果数、百粒质量和座果率的提高。[结论]合理的配比施肥显著促进辣木的生长效应以及提高产量,果荚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最优组合为N_(40)P_(150)K_(100)。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技术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研究施用不同种类肥料、不同施肥数量及不同施肥方法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闽南海拔600m以上丘陵山地以A3(硫酸钾复合肥+发酵牛粪便)+B2(硫酸钾复合肥10g+发酵牛粪便100g)+C1(放射沟施)最佳;1a生南方红豆杉幼林平均地径达2.5cm,平均高达146.3cm。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摘方法与施肥间隔对辣木嫩梢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焱 《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39-40,44
采用三种不同采摘方法和两种施肥间隔做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探讨在维持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采摘方法和施肥间隔对嫩梢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采摘全部30 cm以上嫩梢,每采摘一次修剪一次,采摘与修剪同时进行,隔45 d施肥一次的技术组合,辣木嫩梢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油茶叶片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结构的影响,了解其干旱适应机理。[方法]以7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重度干旱胁迫)、20%25%(中度干旱胁迫)、25%30%(轻度干旱胁迫)和自然状况(对照),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临时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测定叶片外部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气孔特征、叶肉和叶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茶单叶鲜质量、单叶干质量和单叶饱和质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叶片厚度、叶片大小显著降低;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气孔开度、气孔器大小均显著减小,气孔密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叶片上表皮、下表皮厚度显著减小,上角质层厚度、下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显著降低,海绵组织厚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叶片主脉厚度与主脉突起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显著增加,木质部厚度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及维管束短径在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干旱处理对韧皮部厚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茶叶片结构的变化均是油茶应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油茶植株能够根据水分亏缺程度调整叶片结构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适合油茶苗培育的最佳LED光质配比。[方法]以2年生长林4号油茶扦插苗为试材,LED白光为对照,研究LED红光、蓝光及其复合光对油茶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1(红光)处理下,油茶苗高生长量最大,但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小;L7(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光补偿点最高,但高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小;L6(10%红光+9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光合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大;L4(50%红光+50%蓝光)处理下,油茶苗地径生长量、光合色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均最小,且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结论]与对照及其它处理相比,L6(10%红光+90%蓝光)处理更利于长林4号油茶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是培育油茶壮苗较为理想的光质。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抗逆性指标测定以探究不同种源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筛选出抗逆能力强的种源。将5个种源高山栲一年生实生苗种植于同一环境,测定其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蒸腾速率、光响应等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镇沅种源高山栲幼苗株高和冠幅生长量最大,表明镇沅种源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其MDA含量最低,SOD、POD活性最高,表明镇沅种源幼苗的细胞膜受损程度更低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段400~800 μmol/(m2·s)内高山栲幼苗达到光饱和点,镇沅和龙陵两个种源在相同光辐射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大,光合适应性强。综合不同种源幼苗生长及生理测定结果表明,适应性由强到弱排序为ZY>LL>BC>YD>SB。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在同一环境中生长,其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生理指标分析,高山栲苗期在种源选取方面可优先考虑镇沅种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油茶林间作鼠茅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油茶林地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定点取样法,测定分析鼠茅草腐解过程中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影响显著。与对照相比,7—10月鼠茅草间作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达39.62%;鼠茅草间作不仅显著提高了油茶林地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含量,而且也提高了土壤中的水解性氮、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效磷增幅最显著,在8月下旬为对照组的9倍;鼠茅草间作对油茶林地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显著,对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鼠茅草间作经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茶林地土壤肥力水平,对油茶林地土壤改良和可持续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茶不同品种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6种供试油茶的抗炭疽病等级,分析油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4种酶活性,摸清油茶抗炭疽病与酶活性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活体针刺接种自然发病法评价抗炭疽病等级,采用光度分析法测试了酶活性,采用关联法分析抗炭疽病与相关酶活性的相关程度。[结果]结果表明:感病指数最小为博白大果油茶26.9,病斑长度(2.62±0.40)mm,感病指数最大为普通油茶68.8,病斑长度(8.01±2.03)mm。感病指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普通油茶岑软3号岑软2号陆川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感病后,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陆川油茶和香花油茶POD活性均较其他高感油茶品种明显升高,CAT也明显升高(除岑软2号油茶外),SOD和PPO则表现各异;防御酶活性诱导增长率、酶AUEAPC综合增长率以高抗的博白大果油茶,中抗的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增长率高于高感油茶;健康油茶酶活性与病斑大小、感病指数相关性弱或基本不相关,感病后POD、CAT、PPO均与抗性呈正相关,而SOD与抗性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在高度和中度以上。[结论]博白大果油茶为高抗品种,陆川及香花油茶为中抗品种,岑软2号、岑软3号、普通油茶为高感品种,且感病油茶酶活性与感病指数存在明显相关,试验进一步明确了油茶抗炭疽病及其防御酶在抗性评价中的作用,为早期鉴别油茶抗病性并筛选抗病油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授粉方式对岑溪软枝油茶家系林座果率的影响,采取异株异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同花人工授粉、同花授粉、对照5种不同方式对岑溪软枝油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异株异花授粉处理的座果率最高,为43.33%~63.33%,显著高于其他4种处理。油茶为自交不亲和物种,可通过人工异株异花授粉提高座果率的方式改善岑溪软枝油茶家系林花多果少、产量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N(urea, 46% N), P(phosphate, 12% P2O5) and K(potassium sulphate, 54% K2O) fertilizer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iomass yield of 8-month-old Archidendron clypearia seedlings were examined by L9 orthogonal array with 3 replicates in the nursery of Zengcheng Forest Farm of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he test seedlings were potted with the subsoil of total N 0.0484%, total P 0.1518% and total K 1.2629%, and fertilized at the 2nd and 6th months with the application rates of 0, 10 and 20 mg of N, 0, 20 and 50 mg of P and 0, 10 and 20 mg of K per seed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meter at ground level(DGL), the height and the oven-dried weight biomass of 8-month-old seedling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t P=0.05.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dose of 20 mg N, 20 mg P and 0 mg K per seedling resulted in the best seedling growth and biomass yield. N fertilizer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growth of DGL and height of A. clypearia seedlings. P fertilizer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th DGL and height, while K fertilizer only affected DGL significantly. Analysis of the leaf and root stoichiometry suggested that N may be the most single limiting nutrient, A. clypearia seedlings used N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y used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