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蕹菜—豆瓣菜—黄颡鱼高效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农业生态种养技术,其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同时进行水面种菜、水下养鱼,利用鱼类与蔬菜共生互补,将水产养殖和种植业有机结合[1].2020年笔者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水产研究所试验研究表明,蕹菜—豆瓣菜—黄颡鱼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水体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该模式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导读:由于传统模式下高密度放养的鱼塘养殖,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日趋严重。通过采用自制浮床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形成的鱼塘水蕹菜浮床栽培技术,不仅可有效去除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净化鱼塘水质、平衡藻相、抑制鱼类病害发生,减轻鱼池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养殖风险、提高鱼类成活率和增长率,而且还可增加水蕹菜收益。  相似文献   

3.
对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莲田套种水生蕹菜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不仅能提高莲田的前期土地利用率,还能提高莲田的经济效益,每667 m2可比未套种莲田增收4 000元以上,莲田净收入可达8 342元,套种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3,达到了复合经营的目的。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院本实验通过在蕹菜上喷施炬荣复合微生物肥料,探讨了其对蕹菜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减量施肥处理的蕹菜表现最好,产量比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分别增加13.3%和31.3%,每667m2分别增收919.54元和1881.38元。  相似文献   

5.
林陆家 《长江蔬菜》2012,(17):37-39
结球甘蓝—蕹菜—芫荽一年三熟栽培模式667 m2产值可达31 550元、纯收入达15 930元。栽培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茬口,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施足底肥,加强大田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组装式圆拱架,其搭架效率高、省工省力、美观大方、内外皆可种植蔬菜,且内外能够实现机械化操作。利用该新型拱架,通过合理安排拱架内外蔬菜种类、茬口及轮套作,集成了一套辣椒—丝瓜—蕹菜高效栽培模式,667 m~2总产值20 170元,实现了周年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大棚菠菜—青菜—蕹菜—芹菜茬口模式具有轮作合理、病虫害发生较少、栽培管理相对简便等优点,每667m2产量8000kg左右、产值2万余元,产量与效益较高,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是绿叶菜周年生产中效益较好的茬口模式之一,深受生产者欢迎。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过3年的栽培研究,探索出冬季利用大棚栽培春芹、春季大棚复种蕹菜的无公害高效栽培模式,其中春芹每667m~2产量5000kg,产值1万元;蕹菜每667m~2产量8500kg,产值1.15万元。扣除成本,两茬每667m~2净收益达1.5万元。 1 茬口安排 (1)春芹:春芹为无性繁殖,3月上中旬留种,9月下旬排种,10月下旬定植,翌年2月开始采收,比当地露地栽培提前40~50d采收。(2)蕹菜: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采收,比当地露地栽培提前40~  相似文献   

9.
在九江职业大学教学研究基地中,采用萝卜菜为主,小白菜、蕹菜为辅的种植模式,于2011年在527 m2土地上,创下了年产值49585元,年利润41948元的高效种植实例.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地区采用大棚西瓜—蕹菜(空心菜)—叶用豌豆土壤改良周年生产模式,通过湿旱轮作,减少了病虫基数,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肥力,每667 m~2周年效益可达20 000元。2018年南京市果用瓜类面积达0.62万hm~2(9.29万亩),总产量21.25万t,其中江宁区横溪街道西瓜保护地面积0.37万hm~2(5.5万亩),总产量16万t。西瓜主栽品种为小兰及早佳8424,其中横溪西瓜于2018年9月成功登记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2018]第2号)。  相似文献   

11.
合浦县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尤其是"春节"、"五一"、"十一"等三大黄金周节日市场供应特点,经过两年的试验,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以三大黄金周为主要上市时间,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作的四种五收高效栽培模式:蕹菜-芫荽-芹菜-青花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67 m2产值平均达17 500元,获利13 800元.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蕹菜选用泰国柳叶空心菜;芫荽选用小叶型芫荽;芹菜选用泰国正大黄心白芹;青花菜选用里绿、庆农等早、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大棚冬春樱桃番茄—夏秋水蕹菜水旱轮作生态高效栽培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棚设施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解决设施大棚蔬菜连作障碍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从茬口安排、主要栽培要点、夏季高温闷棚、产量效益分析和前景应用等方面对大棚设施樱桃番茄和水蕹菜的水旱轮作生态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詹成 《上海蔬菜》2021,(2):31-31,55
蕹菜是夏秋季重要的保供绿叶蔬菜.安徽庐江地区早春大棚蕹菜较露地蕹菜可提前30~50 d上市,产量达5000 kg/667 m2,产值约5000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早春大棚蕹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城郊"稻—油两熟"与"稻—菜—芋三熟"效益比较试验,探索出适合城郊种植农民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城郊"稻—菜—芋三熟"比"稻—油两熟"每667m2产值高2565.8元,成本高325元,每667m2纯复合产值高2240.8元。从两种种植模式可看出,"稻—菜—芋三熟"较"稻—油两熟"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高,较适合海拔较低的城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蕹菜品种间花期不遇、有性杂交困难的问题,通过对渔场蕹菜、泰国大叶蕹菜、汝城蕹菜和长沙藤蕹4个蕹菜亲本的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观测和11 h·d-1短日照调控蕹菜品种的花期,并开展了蕹菜品种间有性杂交。结果表明,蕹菜自然光周期条件下现蕾期为8—11月份,刈割发芽后短日照诱导11~13 d现蕾,现蕾至开花11 d左右,单花开放时间约12 h;开花当天09:00—13:00花粉活力最高,11:00—13:00柱头可授性最强;渔场蕹菜和长沙藤蕹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基本一致,但长沙藤蕹在控制授粉试验中表现为自交不结实;花粉粒为球状或帽状,表面布满尖刺;以籽蕹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最高可达75.00%,结籽率高;长沙藤蕹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最高可达6.00%,结籽率为0。综合分析表明,蕹菜繁育系统倾向于异交混合交配型,11 h·d-1短日照处理可以实现蕹菜品种间花期相遇,蕹菜品种间杂交亲和,但长沙藤蕹有可能丧失了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吉安大叶空心菜又叫吉安大叶蕹菜,是江西省吉安市优良的蔬菜地方良种。近年来,随着大棚空心菜生产面积的逐年增加,蕹菜白锈病由原来的零星少量发生转变成为害蕹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严重年份发病面积达60%,流行时不但减少产量还降低品质,严重威胁吉州区的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导读:根据田间试验表现,并结合生产应用效果,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赣南叶菜类一年多茬及蕹菜—苦瓜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分析其经济效益,建议可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水蕹菜是长江流域各大城市夏季、初秋的主要绿叶蔬菜,它耐热、喜湿、怕寒。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10℃则停止生长,遇霜则茎叶枯死,进而根须腐烂。开花结籽条件为高温短日照,在四川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城市难于结籽。因此水蕹菜的繁殖靠种藤或种蔸越冬后发芽长成的藤扦插繁殖。水蕹菜的繁殖要解决种藤或种蔸安全越冬的问题。越冬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关健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方地区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西瓜设施栽培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应考虑其与其他经济价值高的蔬菜作物生产进行衔接,以实现瓜菜周年高效生产,提高效益,总结出了6种设施瓜菜周年高效种植模式:草莓—西瓜,西瓜—藜蒿,西瓜—水生蔬菜(茭白、水蕹菜),西瓜长季节栽培,早春西瓜—秋茄果类蔬菜,早春西瓜—秋超甜玉米—冬青花菜。  相似文献   

20.
郭振海  罗玉水 《蔬菜》2006,(3):17-17
近年来沙县菜农为了发挥沙县蕹菜品种早生、快发、耐寒、抗病、丰产的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在传统小拱膜栽培基础上,采用简易竹子搭盖大棚膜栽培,有效地提早采收期,延长供应时间,虽成本比小拱膜栽培每667m^2增加投入1600~1800元,但只有钢结构大棚成本的10%~15%,能利用2~3年,每年折旧600~800元,保温效果和钢结构大棚相当。秋季改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早芹和早菠菜,冬季再改用棚膜覆盖栽培延后茄子、黄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比露地栽培每667m^2增加收入4000—5000元。现将沙县蕹菜品种特性以及大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