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长角血蜱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河北长角血蜱(Haemophysalislongicornis)各虫期的饱血时间、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及饱血若虫、幼虫的蜕化时间。其中以饥饿的成虫、若虫、幼虫期变化范围最大。本文并对产卵、蜕化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隆和研究具有免疫原性的长角血蜱基因,应用建库试剂盒成功构建了长角血蜱雌蜱唾液腺cD-NA表达文库.在无Rnase污染的环境下摘取半饱血长角血蜱雌蜱唾液腺,并从中提取RNA,进而纯化mRNA,利用oligo(dT)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并在其两端加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并酶切,过柱分级分离后,将cD-NA分子定向连接到具有EcoRⅠ/HindⅢ粘性末端的λSCREEN载体中.经体外包装转染E.coliERl647宿主菌,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载体通用引物检测cDNA文库中插入片断的大小和质量.经检测,所构建长角血蜱cDNA文库的基础库容量约为4.2×106pfu/mL,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300~2 000 bp之间,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  相似文献   

3.
长角血蜱卵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长角血蜱卵为材料构建高质量的长角血蜱卵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目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无RNA酶污染的环境下从长角血蜱卵中提取RNA,进而纯化mRNA,采取oligo(dT)引物合成双链cDNA,定向克隆到λSCREEN载体。用PhageMaker extract对其进行体外包装以形成完整的噬菌体,转染大肠杆菌ER1647,测定库容量。并用构建的cDNA文库克隆已知的长角血蜱促卵泡激素基因。【结果】所构建长角血蜱卵cDNA表达文库的基础库容量约为1.38×106 PFU,重组率为100%,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2×109 PFU•ml-1。获得了目的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促卵泡激素(DQ248886)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8%。【结论】成功构建了长角血蜱卵cDNA表达文库。  相似文献   

4.
蜱的免疫预防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抗血清为探针筛选cDNA表达文库是获取功能抗原基因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获得抗长角血蜱免疫原基因,用兔抗长角血蜱血清和兔抗长角血蜱唾液腺蛋白血清对长角血蜱雌蜱唾液腺cDNA表达文库进行了免疫筛选,经过两轮筛选共获得34个阳性克隆,所得阳性噬菌体转染宿主菌BM25.8使之亚克隆为重组质粒,用此质粒转化宿主菌JM109并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角血蜱雌蜱唾液腺cDNA表达文库中获得26个长角血蜱免疫相关cDNA序列,其编码蛋白与长角血蜱HL35、黏附素hlim3假定蛋白、热休克蛋白、NADH脱氢酶、钙网蛋白以及杂色花蜱和肩突硬蜱的二硫异构酶等具有同源性.所获阳性克隆为长角血蜱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卡介苗作为免疫增强剂和以地塞米松与雷公藤擦剂作为免疫抑制剂,以此改变兔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力不同的动物抗长角血蜱幼虫感染的能力.结果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组兔对蜱抵抗力较强,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组相对较弱,提示在蜱活动季节灭蜱时,应该考虑动物体况,加强动物营养,对种用动物以免疫增强剂进行接种,减少疾病的发生。蜱作为多种病原体的生物性媒介和自身作为病原体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通常采用的灭蜱措施主要有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但对不同体况动物自身抗蜱能力的研究尚缺,本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微小牛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福州地区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牛体表终年均有寄生,以7、8、9、3个月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需要63—88天,第二代42—56天,第三代44—62天,第四代90—152天。以第四代未吸血幼蜱或第三代未吸血幼蜱越冬。未吸血幼蜱最长能存活227天。雌蜱一生共产卵1589~4138粒(平均2986.3粒),产完卵后约0~14天死亡。饱血雄蜱一般存活不超过1个月。饱血雌蜱的体重与产卵量和产卵期呈相关[Y(产卵量)=00.945,P<0.01;r(产卵期)=0.490,p<0.05]。  相似文献   

8.
对卫辉市某2.5月龄的以后肢麻痹为特征的藏獒进行临床检查、血液涂片染色镜检、血液常规检测、蜱形态学观察和蜱种鉴定.结果表明:藏獒红细胞内有大量犬巴贝斯虫寄生,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感染蜱为长角血蜱.最终确诊为长角血蜱侵袭致藏獒"蜱麻痹"和巴贝斯虫感染.应用伊维茵素、血虫净等药物进行治疗,3 d后该...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镰形扇头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es)在福建省家畜体表出现于3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该蜱属于三宿主蜱,每年发生1代。雌蜱吸血期6-14 d,产卵期14-27 d,卵期25-43 d。幼蜱吸血期2-5 d,若蜱吸血期2-4 d,自雌蜱吸血至下一代成蜱出现共需72-127 d.雌蜱一生共产卵1252-5970粒,以未吸血成蜱越冬.未吸血的幼蜱和若蜱分别能存活2-3个月和3-4个月.  相似文献   

12.
13.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介绍镰形扇头蜱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以指导口岸检疫,防止该蜱及蜱传疾病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对盐池县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上的长爪沙鼠的生活习性、繁殖性能、活动规律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循环的饲蜱试验观察和形态学鉴定:蜱种为小亚璃眼蜱,在22-28℃,60%-85%相对湿度下室内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三宿主蜱,完成一代需要138d,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分别为8.5,10.5,27.5d;卵孵化期为31.5d,孵化率为80%;幼虫吸血前期、吸血期、蜕化期分别为3.0,5.5,18.5d;若虫吸血前期、吸血期、蜕化期分别为4,10,19d;成蜱在4℃冰箱、室外模拟鼠洞保种试验成活率为80%。小亚璃眼蜱完全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大量繁殖和4℃冰箱保存。  相似文献   

17.
竹后刺长蝽于2004年8月在裕安区西南部同兴寺乡石板河村柳冲首次发现。2005年6月在发现地设立固定样点,进行了野外观察试验,发现竹后刺长蝽在皖西一年共发生3代,以若虫和成虫在竹节内越冬。越冬若虫和成虫有取食现象,无明显休眠现象。竹后刺长蝽多发生在海拔300 m左右低山,以山坡北向郁闭度大、坡下为害最重。防治试验表明用DDV、氧化乐果和杀虫双防治死亡率均在80%以上,氧化乐果防治死亡率达99.9%。  相似文献   

18.
19.
叉状炭角菌(Xylaria pedunculata)是伴随鸡腿菇栽培而出现的一种新致病菌。首次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黄豆粉,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20.
长角岗缘蝽是福建杉木的刺吸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4龄,以若、成虫刺吸杉木嫩枝、芽、叶,基本全年均可为害。用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40%氧化乐果防治若、成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