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眠是昆虫的重要性状,研究休眠以期控制,进而改造昆虫,无论在遗传育种、变态机理或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我们多年对蓖麻蚕冬眠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5项成绩:1、创立了蓖麻蚕“连代驯化”休眠法,并为纯多化性昆虫人为导致休眠虫态开辟了新途径;2、培育出蓖麻蚕越冬新品种,国内多省引种繁殖,并向国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滞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印 《蚕桑通报》1989,20(1):16-17
一、多化性蓖麻蚕的滞育驯化蓖麻蚕是原产高温多湿亚热带无休眠的物种。与原产中国的樗蚕同属同种的不同亚种,因我国秋冬寒冷樗树落叶,樗蚕适应环境的结果便形成了有滞育期的物种。据此,设想若将蓖麻蚕在我国北方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累代繁殖,或可改变成为有滞育期的昆虫。为此,我们用“模拟深秋”环境养蚕;夏季“人工越冬”保蛹;“连续驯化”三代的特殊培育方式。人工制造小气候,使蓖麻蚕在15个月中祖孙3代连过“秋冬”,令其不接触“春夏”环境,这种对幼虫连代低温  相似文献   

3.
纯多化性蓖麻蚕用连代驯化法能将其育成休眠蛹[1],本研究通过对这种人工休眠蛹代谢水平,蛹脑作用、激素消长的实验测定,探讨人工休眠蛹与天然休眠蛹、不休眠的活性蛹越冬生理的异同.寻求制约蛹体发育的生理因素,了解其控制机制,以便诱导其他昆虫休眠或调控化性.  相似文献   

4.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于无休眠的昆虫.我们以连代驯化法,已将这种纯多化性昆虫培育成了人工休眠蛹;并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子作用于蚕的各发育阶段与休眠的关系相继又进行了蛹期越冬生态的探讨.关于蓖麻蚕蛹的冷藏温度和过冬条件.张果(1959)、承申荣(1959)、蒋天骥(1963)、费襄(1963),曾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实验.但都是以纯多化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Phi 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于无休眠的昆虫(朱洗,1959).我们以连代驯化法,已将这种纯多化性昆虫培育成了人工休眠蛹(刘廷印,1982).既称休眠蛹,在生理上与常态发育的正常蛹必有一定差别.这在Chauvin(1949)、yЩaTИНскаЯ (1957)和郭郛(1965)等著作中早已阐明.张清刚等(1963)、Singh.等(1979)、Pant,等(1980)曾分别对蓖麻蚕发育期间的营养成分或生物化学变化进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属于多化性昆虫.卵和蛹均不休眠.但由于我省的气候条件不符合蓖麻蚕的多化性特点,从十月底至来年五月间无饲料,不能饲养.必须在五月份从南方引种,给生产带来不利,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受本地区樗蚕以茧蛹越冬来年羽化产卵发育规律的启发.为此我们进行了蓖麻蚕以蛹越冬饲养试验,几年来保留了蓖麻蚕原种,并年年繁殖一部分普通种供应农村饲育,具体做法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原产于印度,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功被引进我国。由于蓖麻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继家蚕和柞蚕之后在国内有着较大饲养规模的泌丝经济昆虫。回顾了蓖麻蚕在我国的休眠及食性驯化过程、蓖麻蚕的遗传育种研究,汇集了一套蓖麻蚕饲养及消毒防病技术,总结了蓖麻蚕产业的发展概况,对蓖麻蚕的综合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小结,旨在为中国蓖麻蚕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提出在当前严苛的耕地保护制度下,适度发展蓖麻蚕产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建议参照家蚕的“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蓖麻蚕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蓖麻蚕(一)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属昆虫纲、鳞翅目、蛾亚目、天蚕蛾科。日本副教授小泉清明编写的“蓖麻蚕的研究”从学术上已阐述了蓖麻蚕的名称、外部形态、发育经过、习性及饲育、茧、丝的性状、饲料蓖麻、经济性(实际的饲育方法详见惠利蚕研究会编的“惠利蚕饲育其它见上述法”论文和单行本).  相似文献   

9.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饲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茧,只有18d左右,一年可连续饲养多次;四是蓖麻蚕一生需饲料很少,每条蚕一生只吃不足5g的蓖麻叶;五是蓖麻蚕的生活力强,不易染病,管理也比较简单。因此,对蓖麻蚕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饲养。 蓖麻蚕的饲养管理方法,大体上和桑蚕相同。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试验根据的探索 蓖麻蚕(Attacus ricini)是鳞翅目天蚕蛾科樗蚕属的昆虫,到现在为止,我们发现樗蚕(Attacus cynthia)以外类似的种有三种,一是蓖麻蚕,一是乌桕蚕,一是小柏天蚕。小柏天蚕是我们在重庆地区发现的三种野生绢丝昆虫之一,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是广西三大绢丝昆虫之一,目前已开始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产上,制种产卵为重要的一环,为了探讨产卵刺激物质(Oviposition—Slimulating Substance简称OSS物质)对产卵的作用,补充“蚕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的空白,进行本研究。我们选取蓖麻蚕蛾做材料,来探讨其是否存在产卵刺激物质(Oviposition—Slimulaling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的昆虫.继一九五六年我区岑溪县利用木茹叶试养蓖麻蚕成功后,一九六五年在推广饲养木茹蚕的群众运动中,岑溪县蚕业工作人员和波塘公社禾屋生产队贫下中农一起,通过反复试验又发现乌桕叶可养蓖麻蚕.忻城县厂上公社李富林同志发现马桑叶也可以养蓖麻蚕.这两种野生饲料的发现,给蓖麻蚕又增添了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3.
蓖麻蚕(eri silkworm)是一种无滞育期多化性完全变态的绢丝昆虫。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学名为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因主食蓖麻叶.故名蓖麻蚕。广西、广东、湖南等省(区)用木薯叶、马桑叶饲养,又称木薯蚕或马桑蚕。  相似文献   

14.
蓖麻蚕是广食性绢丝昆虫,除食用蓖麻叶外,还有许多其它代用饲料。印度饲养蓖麻蚕已有300年的历史,对饲料资源研究较早,较有实用价值的饲料有:鼠李科枣树、大朝科珊瑚树、夹竹桃科素馨、五茄科火通木、毒空木等。我国自50年代引种饲养蓖麻蚕后,对其饲料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1952后朱洗等试验可用蒲公英、野蓟、飞轻叶作为蓖麻蚕冬天的代用饲料;1956年邓启辉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获得成功;1959年许松生试验可用扁蓄饲养蓖麻蚕;1962年李忠恺用马桑饲养蓖麻蚕成功后大而积推广;1965年王天子试验可用香樟叶作为蓖麻蚕的代用饲…  相似文献   

15.
我们接受了蓖麻蚕越冬研究的任务以后,听从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依靠群众,在设备条件极差、研究人员很少的情况下,本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苦干四年,进行了反复的试验,一连培育了十代,终于创造了连代低温驯化蓖麻蚕的方法,把无休眠的蓖麻蚕培育成越冬的新类型。从而推翻了国外多年来所谓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结论。 这是毛主席的书使我们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使我们有了正确进行科学实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结果。特别是在受到严重挫折和遇到困惑不解的难题时,重温毛主席的书,真像迷失方向的船,突然望见了灯塔一样,能够继续前进。假如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要打破所谓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迷信,简直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 词养蓖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把饲养蓖麻蚕与种植蓖麻籽结合起来,促进蓖麻籽的生产;二是蓖麻蚕除食蓖麻叶外,也可食木薯、臭椿等树叶,饲料丰富;三是蓖麻蚕的饲养时间短,从孵化到结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泌丝昆虫,可全年人工饲养,除生产绢纺原料外,还是很好的昆虫食品资源。在对23个蓖麻蚕品种5龄幼虫、蛹、蛾的主要营养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食用开发的专用蓖麻蚕品种。对23个蓖麻蚕品种蚕体营养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蓖麻蚕5龄幼虫、蛹、蛾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23个蓖麻蚕品种基于5龄幼虫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B、广白黄、B2,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幼虫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蚕蛹营养品质的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南一、红蚕、广白黄,这3个品种可作为蓖麻蚕蛹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基于雌蛾和雄蛾营养品质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花白、B2、白友,681、南一、小花白,可分别作为蓖麻蚕雌蛾、雄蛾食用开发的专用品种。上述可作为蓖麻蚕食用开发的品种,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蓖麻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促前胸腺激素(PTTH)是由脑中央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为了探索PTTH分泌的调控机制,我们以蓖麻蚕为材料,对生物胺和环化核苷酸在其中可能的作用进行研究.注射外源生物胺、胰岛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休眠蛹和去脑蛹,仅20—羟基蜕皮酮  相似文献   

19.
植物种子休眠和昆虫滞育是对周期性不良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代谢低下生长发育停顿。休眠性在生物界所普遍存在的事实证明,休眠在物种生存竞争中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休眠是杂草得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1植物种子休眠和昆虫滞育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不利性1.1植物种子休眠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不利性 植物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进化的结果,以躲避不利环  相似文献   

20.
蓖麻蚕是继桑蚕、柞蚕之后,在我国形成产业的绢丝昆虫。蓖麻蚕原产于印度,20世纪40年代引进我国,初期因未掌握共生活习性与饲养繁殖方法而导致饲养失败。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蓖麻蚕在我国不同地域越夏、越冬及品种选育、保存、消毒防病、大规模饲养,制种繁育等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以后大规模开发蓖麻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