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凉水自然保护区景观动态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采用航片判读转绘与GIS技术 ,运用景观指数方法 ,针对凉水自然保护区 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 .研究表明 ,凉水自然保护区在 2 0世纪 5 0— 90年代 ,景观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 ,基质———天然红松林面积在逐年减小 .2 0世纪 5 0— 70年代 ,7 88%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2 0世纪 70— 90年代 ,9 91%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并有斑块出现及消失现象发生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景观内斑块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景观斑块数增加 ,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 ,各类斑块形状破碎化降低 ,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 .  相似文献   

2.
运用1997年二类调查数据,借助二歧指示种分类(TW INSPAN)方法,在ArcInfo的支持下,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的分类与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W INSPAN通过15次划分,把整个金沟岭森林划分为7种经营景观类型,演替阶段从低到高依次为:人工纯林景观、榆杂林景观、杨桦林景观、阔叶混交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云冷落针叶混交林景观、阔叶红松林景观。同时,也说明TW INSPAN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景观分类,还能反映景观类型在某一时空的梯度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小五台山森林1987年、1997年和2007年3期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1987年至2007年,与其它森林类型相比桦树林景观要素的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指数高,它对河北小五台山森林景观的健康起着控制作用,在研究时段内,很健康和健康的森林景观面积均有较大增长;而亚健康、一般病态和疾病3种森林景观在研究时段内,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D的累积贡献率达98.945%,基本上反映了原来6个变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rdas Imagine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杉木林、松林和阔叶林.分维数表明竹林与经济林受人类干扰大,斑块形状简单;阔叶林与松林受人类干扰小,斑块形状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SHD I)表明景观异质性较高的特点,均匀度指数(SHEI)则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杉木林、阔叶林和松林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廖芳均  何嘉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839-1841,1876
[目的]分析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为该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1∶10 000地形图、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丛、针叶混交林、宜林地、落叶阔叶林和非林地。[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保护区景观异质性较高,连通性较好,破碎化程度不明显,各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比例分布极不均衡,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少数几种组分在景观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1999、2002和2006年同期Landsat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辅以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1:1万小班地形图、1:2.5万林相图及小班调查卡片,利用Erdas9.0对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选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森林景观分类,形成森林景观影像专题图,并将其输入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各类森林景观指数,分析对比梅城林场不同时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为森林景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9至2006年间梅城林场森林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但仍以马尾松和杉木林为优势森林景观;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景观斑块的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森林景观连通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景观格局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1999年航测照片及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的1:10000的林相图,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MFO及其它统计软件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景观以软阔叶林为主.以其很强的萌蘖能力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在帽儿山各森林景观斑块中,天然次生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大于人工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人工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高于天然次生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天然林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最高,其景观异质性程度也最高,但景观优势度小,各景观要素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弱,人工林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1、1999年和2007年LandsatTM3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图像解译和景观分类并计算景观指数,对北京西北部山地森林近16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7年,林地始终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前8a林地面积减少,后8a面积回升;各景观要素面积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为长白山地区景观资源有效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1991年、1999年、2010年的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RS解译、景观特征指数计算,结合自然要素与人为干扰,具体分析了长白山地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研究区景观斑块面积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除针叶林外其他各景观斑块数量大幅增加,研究区景观动态度变化显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减少,而灌草丛、耕地、高山植被、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增加。研究区景观破碎程度和异构性较高。景观分维数较小,形状较简单,且20年来变化不大。连通程度较高的优势斑块类型减少,连通性变差,景观格局向密集化发展。【结论】该研究区景观斑块呈明显的破碎化发展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1年5月-9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PDA、孟加拉红和查氏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记录不同真菌的菌落数(稀释平板法),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以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出了32个属的土壤真菌,其中中国新纪录属3个,即链二孢属(Bispora)、拟毛孢属(Chaetopsina)、田字孢属(Dictyoarthrinium)。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及轮枝孢属(Verticillium)为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其它3种林型,下层土壤(AB、B、C层)真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A0和A1层。  相似文献   

12.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 AWCD值随土深与季节变化表现为,在表层与0~10 cm层土中以红松林和紫椴林最高;在10~20 cm层土中以兴安落叶松林在春、夏、秋3季最高,冬季以椴树林最高。各土层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以椴树林最高,且显著高于人工林,综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得知: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东折棱河森林经营所红松混交林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标准地调查数据,对东折棱河森林经营所云冷杉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柞木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的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更新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红松混交林天然更新受林型、郁闭度、海拔、坡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新数量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郁闭度越大,更新越好.影响其天然更新的重要因子排序为:林木株数>针叶树株数>透光度>郁闭度>海拔>坡度;4种林型林下更新能力强弱的顺序为: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柞木红松林.  相似文献   

14.
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游离氨基酸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的质量分数,并分析了其与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的质量分数及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都在7、8、9月呈现"V"型变化趋势;在同一月份中,TFAA、NH4+—N、NO3-—N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异性关系,不同月份差异性不同。对土壤A层各形态氮素的质量分数及土壤基本性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有机质、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及含水率之间均不相关。对土壤A0及A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水解氮质量分数以及含水率均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有机质质量分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东宁县1:50000林相图和二类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根据<黑龙江省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了判定和区划;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景观要素形状特征、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3方面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宁县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 hm2)最高(226 420.1 kg),柞树红松林(10.0 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云冷杉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山地山杨林>谷地白桦林>谷地落叶松林>柞树红松林;4)在保护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谷地云冷杉林、谷地落叶松林、河岸杂木林、谷地白桦林和人工林为猴腿蹄盖蕨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谷地云冷杉林内的线虫、云杉树体各个部位的受害症状、病原菌及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线虫的数量和种类与云杉死亡无明显关系;云杉林内的虫害是次期性的,不是直接的致死因子;云杉本身的病害不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直接原因;云杉菌根呈现出的衰退局势可能是导致云杉林衰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观测及分段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9场降雨的观测,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冠层截留量依次为636.04、14.62、177.84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6.77%、1.76%、21.47%;2)原始红松林的穿透雨率、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均呈对数关系(P0.01),而穿透雨量、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3)当降雨量0.5 mm时,原始红松林开始产生树干径流,且树干径流量和树干径流率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4)在原始红松林水文过程中,通过变异系数比较可知,树干径流的变异性最大,穿透雨变异性最小;5)分段模拟和分类回归树的结果显示,林冠截留与降雨量拟合曲线的分割点为2.3和9.8 mm,且与整体回归模型相比较,分雨量段的林冠截留预测模型精度高,更符合林冠截留的生态水文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组成结构及季节动态,2013年和2014年6—9月份,通过灯诱法对阔叶红松林蛾类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共采集蛾类样本8919头,分属26科394种,夜蛾科和尺蛾科为优势类群;不同时期蛾类群落相似性均为极不相似,优势种组成具有极大的差异,各时期群落特有种均较多;蛾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均在夏季达最大值,均匀度指数在秋季达最大值,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时间变化趋势为显著的正相关;种-多度分析表明,除生长季末期外均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凉水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蛾类群落组成季节差异较大,群落结构均较为稳定,环境条件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