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影响就巢因素的环境、内分泌和遗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去除就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就巢性是家禽进行繁殖必不可少的行为,对家禽的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家禽就巢性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其受环境、内分泌及遗传3种因素调控。其中环境因素中光照、温度、饲养管理模式等都对家禽就巢性具有显著影响。与禽类就巢性密切相关的繁殖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遗传是家禽就巢性的决定因素,就巢性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基于内分泌研究中的相关繁殖激素。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大量就巢性相关新基因被证实,为就巢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家禽就巢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开展就巢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促进优良地方禽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对环境、内分泌和遗传控制就巢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家禽就巢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eki和Tanabe(1995)犤2犦认为就巢由抱窝孵蛋和带养幼禽两阶段组成;就巢期间卵巢、输卵管退化,使产蛋率下降至休产,导致母禽繁殖力的休止(Lippincottetal,1934)犤3犦。一般认为就巢性是由环境、内分泌系统和基因型互作而产生的。本文对就巢发生的机理及调控进行综述。1禽类就巢行为发生的一般机理1.1禽类就巢行为是一种遗传现象在世界家禽品种中,除白来航鸡外,其它品种都具有就巢性,不同品种就巢性的强、弱不一,这就说明就巢性是可以遗传的(Hays,1993;Hutt,1949)犤5,6犦。但在就巢的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4.
就巢行为是影响禽类繁殖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科技研究人员对禽类就巢发生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大的研究进展。本文以三种调控就巢行为的途径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各种生殖激素(PRL、E_2、P、5-HT、DA、GnRH、FSH、LH、IB)在家禽就巢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鹅繁殖性能普遍较低,大多数鹅品种年产蛋量20~40枚,严重阻碍其产业化发展。较强的就巢性是导致其繁殖性能低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家禽就巢行为的发生与维持是由遗传、环境和机体内分泌激素共同控制的。但是,家禽就巢主要受几种激素调控。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家禽重要的生殖激素,血浆中高水平的PRL诱导和维持家禽就巢,活性血管肠肽(vos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PRL分泌因子,不但能促进垂体细胞分泌PRL,且还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调节PRL分泌中发挥中枢作用。因此,VIP在家禽就巢内分泌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家禽就巢的内分泌机制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巢是禽类自然繁殖的行为,但是就巢会影响产蛋,不符合当今家禽生产目的。引起就巢的生理机制是雌禽血液中促乳素含量的升高。本文系统介绍了影响促乳素合成和分泌的内分泌机制和环境因素,以及降低血液中促乳素含量,解除家禽就巢的内分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组学技术解析我国地方鹅就巢性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品种鹅的各个繁殖阶段,围绕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不同水平进行转录组分析,可以深入解析鹅就巢的遗传机制.文章针对转录组解析我国地方鹅繁殖性能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品种鹅在各产蛋阶段的基因表达图谱,汇总与鹅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总结...  相似文献   

9.
禽类就巢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巢行为是禽类繁衍后代、扩大群体的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在人工孵化技术先进、讲求高效率的现代养鸡业中,就巢性是影响鸡群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它会引起卵巢和输卵管退化,使产蛋率下降,甚至导致母鸡丧失繁殖力。张征(1997)的观察结果表明,竹丝鸡(即乌骨鸡)有较强的就巢性,并且随着鸡龄的增加,就巢鸡的比例越来越大,就巢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杜金平(1997)对金水乌鸡产蛋性能与就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首次醒抱后停产期平均182d±548d,停产后产蛋期平均为241d±855d,平均产蛋数1562枚±52枚,首次就巢与二次就巢间隔平均为422d±866…  相似文献   

10.
就巢性(Broodiness)是鸟类重要而独特的繁殖行为,是家禽得以繁衍和进化的保证,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通过驯化和人工选择,培育出各种家禽,但在世界上众多的家禽品种中,除来航鸡等极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家禽品种仍然保持着就巢性。在家禽生产进入集约化生产阶段后,人工机器孵化技术几乎完全取代自然孵化,就巢性便失去了其原来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畜禽维生素需要量是指畜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活动所需的维生素。但随着畜牧场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饲料供应商或畜禽生产者对畜禽维生素的供给可能不适应实际畜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本文综述了影响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即畜禽体因素、药物与饲料中的成分和维生素的稳定性,为畜禽的维生素供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铬是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提高畜禽生长和免疫性能,改善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缓解应激反应等作用。本文就铬在家禽上的应用效果、影响补铬效果的因素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动物营养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实现以饲料养分的有效含量来满足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有效需要量。目前,无机和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剂中矿物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评定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评定还少见报道。本文综述了体内法评定鸡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主要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30年来国内外畜禽生殖活动的内分泌免疫调控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免疫类固醇激素和抑制素使动物提前进入初情期,促进更多的卵泡发育和提高排卵数,对公畜则提高其精子生成数量;到现在根据携带Inverdale基因母羊具有高繁殖力的原理发展的免疫BMP15或GDF9提高羊排卵数和产羔数的技术。对禽类免疫催乳素或免疫血管活性肠肽VIP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可以解决易就巢禽类的就巢性,提高其产蛋性能。而免疫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则可以抑制性腺的发育进行“免疫去势”,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报酬并改善肉质。今后内分泌免疫调控技术的研究应该开发具有更高免疫原性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和简单实用的免疫程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5.
肉鸡舍内有害气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是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因素,作者就鸡舍内的主要有害气体种类及对鸡危害作一概述,并详细阐述了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围绕猪、禽氨基酸消化率评定方法、内源氨基酸的测定、可消化氨基酸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方法学方面的相关争议点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岗鹅的就巢规律及其与产蛋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207只马岗鹅种母鹅35周间的就巢情况及产蛋量,结果:平均就巢次数为4.2次,个体次平均就巢天数为22.3天,个体就巢天数为94.8天,表现出较强的就巢性;另外,就巢总天数与产蛋量间呈现中等负相关。个体间就巢性差异很大,可望通过选育提高产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