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西地区进行苜蓿产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晾晒打捆时间是保证苜蓿草捆质量的关键,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刈割24 h后,水分达30%时打捆,可减少日照辐射对蛋白质的损失,也可减少打捆时叶片的损失,使草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晾晒打捆时间对苜蓿草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西地区进行苜蓿产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晾晒打捆时间是保证苜蓿草捆质量的关键,一般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刈割24h后,水分达30%时打捆,可减少日照辐射对蛋白质的损失,也可减少打捆时叶片的损失,使草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苜蓿草捆贮藏期内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国家牧草体系宁夏综合试验站试验地所种植的第二茬紫花苜蓿(金皇后)为试验材料,在其初花期刈割,并按照不同含水量、不同密度、不同CaO添加量进行打捆,贮藏360 d,定期取样.对不同处理草捆各贮藏期的样品进行霉菌数量和降解率测定,从而确定最适含水量、打捆密度、CaO添加量,为苜蓿草捆安全贮藏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知,处理5(含水量为20%,打捆密度为150 kg/m3,CaO添加量为2%)贮藏期内霉菌数量最少,消化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将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天然草地牧草收获后,在其含水量下降到25%、20%、18%、和15%时,分别加工成干草捆,并于贮藏,3个月后取样,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干草捆贮藏前后营养物质含量和霉菌数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贮藏前相比,TDN值15%和20%含水量干草捆损失较少;25%含水量干草捆粗蛋白质含量损失最小;20%含水量干草捆粗纤维含量升幅最小;20%含水量干草捆无氮浸出物含量略有升高;每克干物质含菌个数和霉菌总数20%含水量干草捆均低于25%含水量处理干草捆。经综合评定认为,以大针茅为主的天然牧草打捆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为20%。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探讨西北地区苜蓿(Medicago)草捆安全贮藏技术,为我国优质苜蓿干草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影响苜蓿草捆营养品质的3个因素含水量、密度和干燥剂添加量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比较处理间总可消化营养物质(TDN)的含量。结果表明:打捆含水量和CaO添加量对贮藏后苜蓿草捆的TDN含量影响较大,打捆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苜蓿含水量为28%~30%时打成100kg·m-3的草捆,并添加2%CaO可有效减少霉变损失,草捆营养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来研究不同含水量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捆的霉变规律及其对苜蓿草捆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苜蓿草捆含水量设3个梯度,分别为15%,25%和35%,每个梯度设3个重复,放置在一个密闭的房间,贮藏温度为25℃,贮藏时间为16d,隔天(即1,3,5,7,9,11,13,15d)采样。结果表明:含水量越高,贮藏时间越长,苜蓿草捆中霉菌数量增加越快,但都是在第9d达到最高,随后都急剧下降。苜蓿草捆中粗蛋白质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又略微下降(P<0.05);水分含量越高粗蛋白含量越高(P<0.05);苜蓿草捆中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都有降低的趋势(P<0.05)。因此,苜蓿草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草捆霉变后粗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我国和芬兰达成了一项关于秸秆利用技术的合作研究项目,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秸秆处理技术在我国奶牛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作为项目的一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处理对秸秆营养质量的作用。我们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和含水量对秸秆的营养质量的影响,其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冷季漫长,暖季短暂,青干草的供应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如果能通过青干草调制这一途径把生长旺季盈余的饲草贮存起来,冷季饲喂家畜,可以起到缓解草畜矛盾的作用.青海海东地区水热条件较好,适合于苜蓿的生长,但是收获期与雨季同期,苜蓿干燥遇雨淋湿机率大,制约着苜蓿干草生产的发展.试验研究了4种干燥方法下苜蓿水分散失规律,同时做了苜蓿在较高含水量下,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比例小麦秸秆加工苜蓿草拥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青贮原料,在青贮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就草捆密度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密度200~250kg/m3、密度250~300kg/m3、密度300~350kg/m3、密度350~400kg/m3),通过比较不同密度天然牧草草捆青贮料之间的感官指标、发酵品质、常规营养成份含量,综合评定每个处理天然牧草草捆青贮料的品质。结果表明:天然牧草草捆在密度为350~400kg/m3范围内青贮,感官品质较好,较有利于乳酸发酵,有机酸组成较好,极大地减少了青贮料中粗蛋白、胡萝卜素等的损失,而且有效地降解了青贮料中的纤维类物质,TDN在干物质中含量显著高于青贮原料和其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用袋装法氨化风干小麦秸来探讨尿素比例一定时不同含水量对氨化效果的影响。氨化处理过程以小麦秸含水量的不同设7个处理组,它们分别是:含水量为20%(处理Ⅰ)、25%(处理Ⅱ)、30%(处理Ⅲ)、35%(处理Ⅳ)、40%(处理V)、45%(处理Ⅵ)和50%(处理Ⅶ)。氨化时的温度为20—25℃。经过21d的氨化,调制出7种含水量不同的氨化小麦秸,对其进行感官鉴定和营养成分分析并与未氨化小麦秸作对照。结果表明,尿素氨化风干小麦秸秆时30%~45%的含水量氨化效果好,感官品质好,且CP提高幅度和NDF降低幅度均较大。表明河西地区用尿素(3.5%)氯化风干小麦秸秆最适宜的含水量为30%一45%。  相似文献   

11.
苜蓿沙土盆栽试验的水分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进行沙土盆栽试验,研究WL-323、Siriver和固原苜蓿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征、生理指标、生物学性状、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在生育期的耗水特征因水分条件和品种而异;水分胁迫值(PMS)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苜蓿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株高、分枝数、分枝总长、叶片数、根数、主根长、根颈粗和干根重等性状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则呈下降趋势;WL-323的根系发达、植株发育良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对沙土的适应性最优;Siriver的干根重和根冠比高,抗旱性能较好,产草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居中;固原苜蓿对沙土的生态适应性最差;研究结果对沙化土地区苜蓿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水分调控具有科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优质牧草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的优劣和消化率的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为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苜蓿草捆中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可行性,本试验采集来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苜蓿草捆样品229份,利用改进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数学参数设置,建立苜蓿营养品质和消化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的模型能用于实际含量的分析;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sappearance,IVDMD)的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 for cross validation,RPDCV)值介于2.5~3之间,能够用于粗略分析,需要对定标集样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试验初步建立了苜蓿草捆品质的定量分析模型,补充了我国苜蓿草捆营养品质数据库,为苜蓿草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动物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苜蓿打捆前的含水量对营养价值和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彩霞  王培 《草地学报》1997,5(1):27-32
该试验于1996年5-6月在山东省无棣县神内农牧结合示范中心苜蓿试验区进行。头茬苜蓿于盛花期收割,研究高,低含水量条件下打捆对产草量和粗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研究雨淋对苜蓿干草整株和茎,叶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打捆前含水量的逐渐下降,茎叶比显著增加,叶片损失率增大,其茎叶比与打捆前干物质的含量呈一元非线性相关,相关方程Y=3.5102X^4.963+1.05。干草的CP含量显著降低,NDF,AD  相似文献   

14.
裹包层数对苜蓿拉伸膜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长期贮藏及低含水量条件下裹包层数对苜蓿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含水量50%的苜蓿采用2、4、6和反转2层裹包贮藏7个月;含水量50%、40%和20%的苜蓿采用4和6层裹包,贮藏2个月。结果表明:长期贮藏情况下,4、6和反转2层裹包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优于2层裹包处理;不同含水量的所有裹包处理组均调制出高品质的青贮饲料,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4与6层裹包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硒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郑州市花园口镇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苜蓿产草量,以施硒50 mg·kg-1效果最好,产草量比对照提高1121 kg·hm-2;喷施硒肥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对锌和硒的吸收,分别以施硒100和200 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1.11%和9096.42%,积累量提高94.35%和9258.31%;适量喷施能显著促进磷、铜、锰、硼、钴和钼的吸收,对磷和铜而言,施硒100 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53%和34.38%,积累量提高40.75%和52.62%;对锰、硼、钴和钼而言,施硒50mg·kg-1效果最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64%、2.84%、23.08%和39.22%,积累量提高52.95%、29.92%、54.95%和75.52%;喷施硒肥未显著促进钙和铁的吸收;紫花苜蓿硒含量和积累量与施硒量呈正相关;锰、硼、钴、钼含量和积累量与施硒量呈负相关;锌、磷铜含量和积累量随施硒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播种当年苜蓿根系研究初报(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苜蓿(Medicago sativa)大部分栽培品种的根系为直根型,由主根和侧根组成.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湿润的地方,第1年主根可延伸至土表下1.8 m,第2年至3.6 m,最终可延伸至6.0 m以下(Weaver,1926).其根系可划分为直根型、侧根型、根蘖型和根颈型.苜蓿近地面的根与茎连接部为根颈,由真叶以下的胚轴发育而成.其上能形成大量的芽,可长成地上部茎枝,亦是越冬芽着生的部位.根颈可随生长年限的增加不断加粗和向土中深入.苜蓿根颈是产生分枝的重要部位,直接影响苜蓿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利用,如再生性、耐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性等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离可以避免非特异带的出现,降低了实验误差;在品种鉴定方面,AFca1位点片段大小为148 bp的等位基因在龙牧系列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品种区别的依据;在其它品种之间或与杂花苜蓿品种之间,多数的SSR位点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品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而大部分品种之间频率的差异很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仅靠有限的SSR位点很难区别供试苜蓿品种;通过某些品种特有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与其它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为鉴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或许能真正将某些苜蓿品种与其它品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8.
中苜1号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株根瘤菌对"中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1)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8株根瘤菌接种效果差异明显;接种后干草重、根瘤数、干根重、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8%~26.12%、2.9%~41.43%、5.8%~41.38%和2.39%~8.5%;筛选出与中苜1号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ACCC17544,该菌株能增强其共生固氮效果,既提高干草产量,又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刘贵河  韩建国  王堃 《草地学报》2004,12(4):268-272
在氮磷钾肥料基础上,研究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苜蓿干草产量,降低叶茎比,但对其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在氮磷钾肥适量的基础上,硼、钼、锌合理配施可以增加苜蓿干草产量,其中单施硼(2.0 kg/hm2)或锌(1.5 kg/hm2)增产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产29.0%和25.9%;硼、钼、锌配施对各茬次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单施锌苜蓿粗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单施钼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多裂骆驼蓬对紫花苜蓿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多裂骆驼蓬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并用试管法对其水浸液的有机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水浸液含有生物碱、酚类、有机酸、还原糖和多糖类、皂甙、甾体、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鞣质。经水浸液处理后的紫花苜蓿萌发种子呼吸速率、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受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下降,并随处理浓度提高而降低。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核酸含量随水浸液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O2ˉ)、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则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变化。由此表明,雨水淋溶是多裂骆驼蓬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在增强其生态竞争力和扩大种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