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肃省的临洮县在大丽花的育种、推广和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不但栽培面积广、从业人员多、品种自成体系、产品销往国内外,而且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大丽花生产与销售中心。但近年来,临洮大丽花种植面积锐减、品种丢失严重、产业发展陷入低谷,同时国内其他地方的大丽花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导致大丽花产业严重萎缩的原因有:(1)可耕土地与从业人员减少;(2)落后的设施条件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3)产品形态单一导致附加值低下;(4)缺乏理论指导限制了品种更新;(5)保护意识不强致使新品种流失严重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大丽花困境的对策:(1)加强大丽花育种与品种保护力度;(2)改变以农户为单元的落后经营模式;(3)构建现代化农业设施和物流平台;(4)开发大丽花新型产品;(5)通过花展活动带动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甘薯地理标志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对中国甘薯地理标志数量、保护范围、品种种类、专用标志使用现状以及产业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49种甘薯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别产于河南、四川、山东等15个省份;(2)在所有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只有铜仁红薯粉丝的保护范围是以地级市级为单位,而其他甘薯地标产品的保护范围均以县(县级市)级或乡(镇)级为单位;(3)在这些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一部分是现有育成品种,而另一部分则为当地传统品种;(4)截至2020年底,共有18家企业已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可使用甘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5)甘薯地标产业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现状所提出的发展对策:(1)强化育种利用;(2)建立国家质量标准;(3)加强原产地保护;(4)规范使用专用标志;(5)打造知名品牌。本研究将为推进中国甘薯地理标志的保护以及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洮河下游,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球根花卉的生长。临洮产的大丽花花大色艳,茎秆粗壮,花期长,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质量优势。20世纪50年代初,大丽花引进临洮栽培,当时只有10多个品种,并受到地理环境变迁、栽培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品种退化严重。20世纪60年代开始,临洮的大丽花种植户开展了大  相似文献   

4.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品种保护的技术标准(上)农业部农业司吴晓玲1品种保护需要的条件植物育种家权利(PBR)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其主题及被保护的品种加以明确的说明,以便按照世界种子与植物产业的经验来鉴定受保护品种的样本。对一个品种的描述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素:①该品种应与其他...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黄河流域、研究黄河流域、保护黄河流域、发展黄河流域”的热潮。黄河流域(包括9省、自治区)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担负着维护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益提高、条件改善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当前,黄河流域粮食生产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和自然灾害严重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深入实地典型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规律,认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扩大面积,增加复种;(2)提高单产,优化品质;(3)节约资源,改善生态;(4)夯实基础,防灾减灾;(5)产业融合,高质高效;(6)发展科技,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6.
大豆育种方法影响品种选育的成败与效果,分析已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既可以总结过去又可以指导未来,在大豆品种改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已育成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19个,其中有性杂交育成品种97个,系统选择育成品种6个,无性嫁接育成品种2个,有性杂交与辐射育种结合育成品种7个,有性杂交与航天育种结合育成品种4个,杂优利用育成杂交大豆品种3个,说明常规育种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目前,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在育种上广泛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法(Competitive Advantage, CA),结合翔实的数据,对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丝绸国际竞争力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笔者认为影响中国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1)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中国的茧丝绸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的阻碍了中国丝绸国际竞争力的发展;(3)行业法规迟迟不能出台,宏观调控能力乏力;(4)中国的品牌效应在中国仍然没有真正形成;等。笔者还进一步就提高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出自己的建议:(1)改革和理顺宏观管理体制;(2)加快茧丝绸行业法规制定,加强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3)加大中国的科技投入,争取实现各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4)进一步巩固“东桑西移”产业布局调整的成果,加快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5)加大对丝绸产品的宣传力度,尽快开发中国的丝绸市场;(6)进一步宣传和实施中国的高档丝绸标志的品牌战略,提高中国丝绸品牌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在糯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目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并引领产业发展等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糯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糯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肯尼亚茶产业与茶树资源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肯尼亚是世界重要的茶叶生产国,非洲第一大产茶国,以生产CTC(crush, tear, curl)红茶为主,茶叶的品质位居世界前列。茶叶现已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4%;产量的95%以上用于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占26%的出口换汇收入。目前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收集保存了250余份茶树种质资源,已经释放了50个国家级茶树品种。茶树育种技术从传统的杂交育种,逐步向生物技术育种等新技术发展。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肯尼亚茶叶产业发展简史与概况、茶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育成品种、新品种保护及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淮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风  肖文言 《种子》1994,(4):1-6
对两淮麦区40年来代表性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果是:(1)黄熟期的培养皿种子发芽、水层纸巾穗发芽、延期收获田间穗发芽调查和α-淀汾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鉴别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都有显著的效果;(2)经改进的水层纸巾7天穗发芽度试验是简便、有效、功能全面和适用性好的鉴定方法;(3)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有4种类型:种子深休眠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与其它机制联合作用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的中敏型和无任何保护机制的高敏型;(4)低敏型和中敏型都有红、白皮两类品种,高敏型全是白皮品种;(5)红色种皮除有助于种子休眠外,还有延缓和减轻田间穗发芽的效应;(6)、1980年代以来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有严重退化趋势,抗性品种只占12.5%,而50-70年代的供试品种有81.8%是抗穗发芽的;(7)就其重要性,抗穗发芽育种的地位不应低于抗病育种,应改善沿淮、淮北小麦品种布局,重视选择推广红皮品种;(8)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指标─黄熟期7天穗发芽度;高抗<1.15、中抗<1.70;(9)推荐红皮品种博爱7023和马场2号、白皮品种丰产3号和百农3217为小麦抗穗发芽鉴定试验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列当是对向日葵生长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类寄生植物,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对向日葵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培育抗列当品种是防治向日葵列当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育种家的首要目标。育种家们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鉴定抗性基因,培育了一系列向日葵抗列当品种,并在世界范围内向日葵主栽区广泛种植,有效缓解了向日葵列当对该产业的冲击。然而,随着毒力更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出现与传播,亟待培育新的、抗性更强的品种。本文综述了新的、毒性强的列当生理小种的结构与分布,对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策略提高向日葵的抗性分析,对向日葵抗列当基因序列信息做了归纳总结,对向日葵抗列当育种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效地调动了育种家的积极性,新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推动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种子使用者在选用品种时带来困惑。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为主,大多数地区每户的种植面积一般在0.5hm^2以下。  相似文献   

13.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没有建立商业化水稻育种机制1.1.1水稻育种资源仍然集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北省的水稻育种育、繁、推脱节。一方面水稻种质资源、育种人才、高端设备设施集中在省级以上院校和地级以上科研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体制僵化,与市场接轨差,很难出突破性满足市场需求的成果。另一方面现有种子企业种质资源匮乏,科研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育种手段落后。1.1.2研究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育种单位各自独立、封闭,育种家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与合作。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1.1.3品种多,面积小一是品种审定的数量多,在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多,但单个品种推广的面积都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本省审定和国审涵盖湖北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玉米机收品种选育与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成为种业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玉米品种发展入手,分析了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与玉米产业革命的关系,阐述了机收品种成为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玉米机收品种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创新种质资源、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密度与株型选择、脱水与果穗选择的机收品种选育思路;根据陕西实际情况,分析了收贮设施和烘干设备建设,在机收品种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育种者、管理者、营销者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归纳了近十年来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目前防治黄萎病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培育棉花的抗病品种,分析了抗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目前主要存在5大问题:(1)缺乏陆地棉高抗抗源;(2)抗黄萎病育种周期长,且方法单一;(3)抗性遗传规律不清,抗性遗传基础狭窄;(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病育种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抗病性鉴定方法欠缺。探讨了对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远缘杂交,并结合多代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创造新物种;(2)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分子诱变等手段创造新材料;(3)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性材料;(4)可以只导入所需的抗性基因或采用RNAi技术培育抗性植株。同时对今后育种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抗病品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尚无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规范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对《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对《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在当前新标准和新法规出台的形势下,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企业如何做好有机产业,是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迫在眉捷、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重点介绍了中国新版有机产品标准和法规体系修订的重点内容,同时指出在新版有机产品标准及相关法规体系下企业如何做好有机产业,即:(1)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2)注重人才培养;(3)选择合适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4)加强与认证机构、地方质检和工商部门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道地春砂仁产业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道地产区春砂仁产业发展的困境,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道地产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道地春砂仁产业发展的策略,为该产业的政策制定和科研方向提供参考。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促进道地春砂仁产业发展:(1)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科技支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2)依靠科技,解决春砂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单位产量;(3)改善阳春砂生长环境,提高阳春砂栽培技术;(4)多方位进行产品开发,扩大市场容量;(5)进一步阐明春砂仁道地性的本质,保护道地产区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面积1878km^2。是全国著名的玉米育种制种基地、大白菜育种制种基地.享有“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中国玉米良种之乡”等称号。近几年来.莱州市按照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发展思路.借鉴国外科技硅谷建设模式及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实施了中国(莱州)种业硅谷工程建设.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技术、人才、信息、产业密集的种业硅谷,打造“中国种苗第一市”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