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乐县汾河干流两侧坡面治理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引黄水安全清洁到达太原,在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汾河水库上游河道及汾河干流两侧坡面进行为期两年的治理。两年间,静乐县完成乔灌混交林1 168.2 hm2,小苗乔木18.5 hm2,灌木1 165 hm2,大苗乔木197.1 hm2,经济林16.1 hm2,道路绿化12 km,开发滩地30.6 hm2,林草覆盖率明显提高。其主要治理经验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全部工程,基建管理;严把质量,封造结合。  相似文献   

2.
汾河上游流域沿程典型水样点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5年来汾河上游流域的水环境变化是否影响太原居民正常供水,以确保该流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汾河上游流域1985—2010年水质资料和5个水样点(汾河头马营、宁化、东寨、河岔、汾河水库)的水样,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据水质评价标准,确定水质类别)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流域沿程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汾河上游水质在2002年前后变化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水质类型普遍升高,大多从Ⅱ、Ⅲ类水上升为Ⅳ类以上水质。宁化到河岔间超Ⅲ类水的比例增大,汾河水库水质类型变化不很明显,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这主要是由于上游炼焦、洗煤废水排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上升,导致水质类型发生年际变化。2)汾河上游水质污染指标中,高锰酸钾和氨氮沿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沿程水域中亚硝酸盐过高,水环境不适合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导致水质恶化。3)汾河上游流域水质综合情况是有机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发生了变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硬度日趋增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流域用水量增加和污染物处理不当,导致污染严重。整体来看,汾河上游水质在不断恶化,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汾河上游流域水环境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汾河水库及其上游地表水源是山西省工农业生产和太原市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饮用水功能区内因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农村生活废水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水库供水安全。运用近年来的水质调查、监测、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汾河源流区、汾河水库上游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以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降雨径流、土壤侵蚀和污染物迁移转化3个主要过程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针对饮用水功能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出了多元化、全方位开展区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为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水资源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据监测,汾河水库上游地表径流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分析汾河水库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在库区上游建设湿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述了岔口、涧河两块湿地的建设目标、范围、规模与内容。  相似文献   

5.
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从宁武县头马营至汾河水库库尾,长71 km,是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输水线路惟一一段采用天然河道输水的线路。治理工程既有工程措施,又有生物措施,其长远有利影响远大于其施工造成的临时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将使现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
为给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增光添彩,提高生态旅游的观赏性,利用水库坝下河道建设湿地公园,是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减轻泥沙淤积、防止水质污染、确保供水安全、推动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坝下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对湿地公园进行了工程布局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向太原市及太原盆地工农业供水的艰巨任务。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库泥沙淤积量很大。多年来,特别是1988年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减少了入库泥沙。但也存在着治理速度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今后应采取重视河道治理,大量用洪用沙;加强水土保持,有效拦截泥沙;强化监督管理,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特点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57-2003年塔里木河流域气温、源干流水文资料,对塔里木河流域基本水文过程,山区降水和温度变化、源流区来水情况以及干流区各段水资源消耗进行分析,试图对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流域径流的形成区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水资源荒漠平原消耗区相分离,而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源流区径流量大幅增加,其中对干流影响最大的阿克苏河近10年进入特丰来水时期;但是,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并未增加反而呈现微递减的走势,随着干流上游段耗水量的不断增加,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明显退化。  相似文献   

9.
复州河发源于普兰店市同益乡老帽山南麓,干流全长137 km,干流上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座,支流上有中型水库2座,瓦房店市城镇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主要来自该河。通过对大连市复州河流域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价,了解复州河流域主要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为该流域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 649 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水库建成运行10 a来,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一直是水库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库监测结果表明:至2004年库区淤积量已达3 293.4万m3,严重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水质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入口水质低于库中、坝前。造成白石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水库上游农作物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径流进入大凌河流域所致及来自于水库上游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排放。应对措施: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力度,使流域内城市污水要全部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做好农业水土保持工程,造林种草。恢复河滩地生态,建立人工湿地,推广人工水生态体系,维持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11.
汾河二库是汾河上游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供水、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1996年11月开工建设,1999年12月下闸蓄水。由于工程未按照设计内容全部完工,自开始蓄水运行近20 a来从未达到正常蓄水位,而且坝面出现渗水现象,对坝基的抗滑稳定性和坝基渗漏量影响较大。为了解决正常蓄水运行,2014年11月开展了应急专项除险加固,主要建设内容为帷幕灌浆等,2015年8月29日完工。为分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大坝渗流效果,在纵横四条廊道内各设了监测断面共20个监测孔,进行观测。对除险加固前后坝基扬压力和大坝渗流量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坝基扬压力和大坝渗流量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大坝右岸减小趋势较左岸明显,除险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汾河中游段属平原型河流,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经过3次大的河道整治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使河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造成洪水峰量、历时亦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以汾河干流义棠、汾河二坝水文站的实测资料为依据,对汾河中游段河道横向、纵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其演变趋势,可为汾河中游两岸城市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省城太原市最重要的水源地—汾河水库地处汾河上游,能否保证水安全是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汾河上游河道全长218 km,其中头马营至汾河水库间的81 km河道是万家寨引黄工程惟一一段输水利用的天然河道。由于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开放式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推动型的水资源消费、实施人与自然协调型的水资源区域开发、实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一体化、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也是省城太原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为减少径流中携带的泥沙和污染物质进入库区造成淤积和水体污染,保障供水安全,在库区上游河岔至峡谷之间的两河交汇处和涧河与库区交汇处分别建立湿地,以有效拦截泥沙,控制和降低污染指标。根据库区的地形特点、水土流失规律与河流来水来沙特性,提出了湿地建设的方案布局,并对其实施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我省乃至黄土丘陵区水库库区湿地建设提供借鉴模式,为太原市及下游人民群众的安全用水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5.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流域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总库容16.45亿m3,是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及养鱼功能于一体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下游阜新、义县城市用水及盘锦生态和凌海农业灌溉用水任务。通过对白石水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根据水污染特征、原因,通过3种评价方法综合确定水质状况,据此提出减少和控制水污染建议,降低污染,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6.
闽江水口电站水库及其下游环境水文效应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湿润地区陆地蒸发量年际变化具有稳定性重要规律,提出水库蓄水效应的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取得了新成果,为同类地区水库年径流设计创立一新概念,同时根据最新水实测资料,分析计算建库前后河流泥沙运动的效应;水库下游河道演变及水位的效应,南北港分流水量及变化的效应;感潮河段潮力及变化的效应,为闽江下游河道整治和环境保护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基本生存生活问题,也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热门话题。2016年5月,选择土门井片、汾河水库、兰村水厂和枣沟水厂四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水质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水库地表水水质为Ⅱ类,水质良好,饮用安全;其他三处为地下水,水质类别均为Ⅲ类,亦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峰水库是沁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晋城市最重要的水源地,是解决晋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张峰水库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供水水质安全构成新的潜在威胁,为保证供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确保水质安全,建设水源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水源区水土保持。本文分析了张峰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建设的必要性、采取的措施和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汾河水库上游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上游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实践与启示李文银王志坚(山西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太原030002)1概况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地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总库容72亿m3。水库自1961年投入运用到1987年,已淤积泥沙3?..  相似文献   

20.
曹娥江干流水质有机污染时空变异分析和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5年曹娥江干流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水体中有机物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变异分析,在此监测阶段,有机物的污染趋于缓解,但仍然属于中度污染。对各断面进行有机物污染综合评价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和可生化度评价,表明上游水质改善将对下游水质的提高有直接影响;上游2#点有机物污染最为严重;整个干流在1月份有机物污染强度最大,有机物的排放量和流域的水文气象条件是其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下游6#点受工业废水影响较大,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