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草粉螟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烟仓最重要害虫之一烟草粉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草粉螟发育起点温度为14.89℃,全世代有效积温为856.25日度,在福建邵武1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2.
红脉穗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22、25、27和3O℃5个恒定温度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2、12.77、11.63、11.43和12.17℃;有效积温分别为59.64、265.93、136.20、26.71和487.39 d.℃。该虫在海南年发生8~10代。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7,(3):23-26
以柞蚕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7~33℃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各虫态发育历期明显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也不同,螟黄赤眼蜂世代速率为:y=0.2079-2.9390/x,松毛虫赤眼蜂的世代速率为:y=0.2183-3.1482/x,试验得出两种赤眼蜂不同虫态发育起点温度不同,螟黄赤眼蜂的卵发育起点温度为7.85℃,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发育起点温度5.10℃,两种赤眼蜂有效积温不同,螟黄赤眼蜂为174.19℃·d,松毛虫赤眼蜂有效积温为183.33℃·d,研究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应用两种赤眼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采用6个恒温(21、24、27、30、33和36℃)处理研究白星花金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为21~36℃,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9、9.15、14.86和13.80℃,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5、3 031.31、308.92和98.35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96℃和3 628.73d.℃。结合气象资料,预测白星花金龟在石河子地区1a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柑桔白轮蚧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该蚧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得到了柑桔白轮蚧各虫态及雌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合雅安地区气象资料推算出该蚧年发生代数为4-5代。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协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二点螟越冬代群体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结果是:田间越冬代始盛群体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镇海和温岭两地间无显著差异;田间越冬代高峰群体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镇海和温岭两地间亦无显著差异。田间两群体蛹(即始盛蛹和高峰蛹)间的有效积温亦无显著差异;而发育起点温度却有极显著差异。得田间越冬代始盛和高峰两群体蛹的矫正回归方程(或称预测式): Yc(始)=11.06 124.33X,或Nc(始)=124.33/(Y-11.06) Yc(高)=11.66 124.33X,或Nc(高)=124.33/(Y-11.66) 上述二式,在镇海和温岭两地验证结果,准确性较好,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8.
在10组温度组合条件下研究烟蚜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生殖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若虫期从8℃下的32.54d到26℃下的5.43d。28℃以上,发育受到高温的抑制作用,发育速率降低,28℃、30℃和32℃下若蚜的发育历期依次为6.24、6.68、7.19d。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烟蚜全代最低发育起点温度为4.86℃,其中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分别为5.15℃、3.67℃;并通过非线性回归迭代,得出全代最高发育上限温度为28.47℃,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28.05℃、27.17℃;有效积温为142.86日度,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21.95、22.32日度。温度在8~30℃变化时,若虫期的存活率为34.76%~72.92%,32℃存活率降至22.50%。成虫的平均寿命从8℃下的23.42d到32℃时的9.57d。平均生殖率26℃最高为34.56头/雌,32℃最低为13.71头/雌。对确定烟蚜迁飞规律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10.
柳蓝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在南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二化螟无害化治理技术,并在试验、示范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措施对二化螟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大田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7省进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90.2%~100.0%,药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2.9%~96.8%,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药后7d杀虫效果和药...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台湾稻螟的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鸿  陆泉宇 《广西农学报》2013,28(4):21-22,26
为明确目前较常用的一些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药剂应用于水稻生产,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等8种药剂在水稻破口期进行防治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0ml/667m^2、10%氟虫双酰胺SC25ml/667m^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20ml/667m^2、1.8%阿维菌素EC100ml/667m^2对二化螟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当前防治二化螟比较理想的药剂,值得在今后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18%杀虫双水剂250ml/667m^2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不宜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后期,二化螟出现了回升势头猛、发生型改变、发生期异常等新特点,分析认为:7、8月份高温、主防农药防效下降、秋播免(少)耕面积扩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多元化是二化螟回升的综合原因.近年该种群仍将维持重发态势,治理工作必须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防治水稻三化螟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防治三化螟的药剂种类及使用浓度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5%氟虫腈SC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最好,并且药效期长,保穗效果好.其次是20%阿维·唑磷.药后7 d,5%氟虫腈SC 667m2用30ml、40ml的防治效果达92.2%和96.8%,药后20d的保穗效果分别为93.9%和97.4%,显著高于目前常用的三唑磷、敌百虫和杀虫双.  相似文献   

17.
就锐劲特防治早稻一代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地域应用锐劲特防治早稻一代二化螟的杀虫效粜均在94.8%以上,21d的保苗效果最高可达100%,防效稳定,并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率可达12.7%。  相似文献   

18.
经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虫溃啶对三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为3.35mg/L,均高于对照药剂三唑磷和杀虫单,对二代,三代三代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生产应用时,防治二代三化螟适宜用量为60-80ml/667m^2,三代三化螟为80-100ml/667m^2,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前。  相似文献   

19.
早稻中早3号是耐早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品种,在广西试种,产量5250~6750kg/hm^2。该品种属籼粳中间类型,三化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为害严重,必须根据螟虫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特别重视及时用农药防治,才能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湘潭县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湖南湘潭县水稻二化螟发生的状况、发生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