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片圆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和第四代二龄若虫在罗汉松叶片上越冬,各代若虫发生或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下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本文还提出了重点防治第一代松片圆蚧的建议,并分析了“敌故灵”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
松片圆蚧Aonidiella pini Young是一新种,危害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和黑松的新种.雌虫多寄生于松针基部及叶鞘内,雄虫多寄生于针叶中、上部,造成寄主植物失水、枯黄、基部腐烂、提早脱落.受害严重的植株,长势不良,针叶变短,并诱发煤污病.该虫在自贡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各代1龄若虫出现盛期相对明显,分别出现于5月上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繁殖方式除卵胎生外,还行孤雌生殖.11月中旬前后以受精雌成虫和二龄若虫在钊叶基部或叶鞘内越冬.苗木是远距离传播该虫的主要途径.若虫在近距离内可以随风传播,对松林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椰凹圆蚧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第1代孵化盛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第2、3代孵化期为7月与9月。卵的发育起点度为12.33±1.47℃;有效积温为60.76±6.61日度。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在孵化始、盛期两次喷雾;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旨在探讨制定松突圆蚧(Hemilerlesia pilysophila Takagi)防治指标的方法.根据虫害发生特点,从个体及群体两种水平进行了研究.个体危害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结果表明Ⅱ至Ⅳ级不同树冠层的虫口密度呈有规律变化,虫口密度随危害程度增大而减小;Ⅲ级后材积连年生长量显著下降,Ⅳ级超过极显著水平.在群体(即林分)水平来看,稔山平均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寨场山.以林分受害指数作为群体受害程度的测度.惠东县寨场山、稔山及海丰县圆墩平均受害指数分别为37.49%、28.42%和33.95%.调查数据表明,林分材积损失率随林分受害指数变化大致为一条Logistic曲线,通过计算机拟合,得林分材积损失率的估测模型.根据防治指标定义和估测模型推导出寨场山、稔山及圆墩3种立地类型的防治指标依次为34%、47%及30%(以受害指数表示),由经济为害水平(EIL)定义出发,我们得到相应的3种防治决策函数.  相似文献   

5.
6.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等松属树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隐蔽、传播方式特殊、扩散速度快、大发生期集中、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呈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有效防治及控制灾情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扩散和传播途径、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以及营林、检疫、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对松突圆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等松属树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隐蔽、传播方式特殊、扩散速度快、大发生期集中、适应力强等特点,近年呈不断扩散蔓延的趋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是有效防治及控制灾情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松突圆蚧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较为系统地归纳和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扩散和传播途径、与环境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以及营林、检疫、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成果,并对松突圆蚧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松突圆蚧林间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6年的林间定点定期观察表明,松突圆蚧侵入马尾松林后,由于缺乏有效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将迅速增殖膨胀。经过3~4年的急剧增殖后,则迅速走向衰退,而导致松突圆蚧种群衰退的首要因素是受害的马尾松正常生长的崩溃。  相似文献   

10.
绿绵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 代,以2 龄若虫在珊瑚树的枝叶上越冬,4 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成虫羽化高峰在4 月下旬,雌成虫孕卵在4 月下旬到5 月下旬,孕卵高峰在5 月上旬。产卵期在5 月上旬到6 月上旬,产卵高峰在5 月上中旬。若虫期发生在5 月中旬到6 月中旬,若虫孵化高峰期在5 月底6 月初。  相似文献   

11.
绿绵蚧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珊瑚枝的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雌雄开始分化。雄成虫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雌成虫孕卵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孕卵高峰在5月上旬。产卵期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产卵高峰在5月上中旬。若虫期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若虫孵化高峰期在5月底6月初。  相似文献   

12.
松突圆蚧林间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种复配化学药剂对松突圆蚧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复配剂中毒死蜱与杀扑磷(11∶25)400~800倍液、毒死蜱与扑虱灵(11∶20)400~800倍液、啶虫咪与吡虫啉(1∶1)3 000倍液等在林间对松突圆蚧的毒杀力较强,持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松突圆蚧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又名松栉盾蚧,是我国危险性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广东省,不断扩散蔓延,对我国的松属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秀屿区的松突圆蚧危害日趋严重。因此,需加强重点治理区林木检疫和虫害木处理,严禁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虫害木调出和调入。同时,强化监测措施,积极采用栽植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和施肥灌水等方法,综合运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种综合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松突圆蚧危害,尽可能地减少松突圆蚧危害和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瘦柄花翅蚜小蜂Mariettacarnesi(Howard)和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 Girault都是介壳虫常见的重寄生蜂种类.但目前发现它们也已经重寄生于日本引进的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 Tachikawa,其中双带花角蚜小蜂Ablerusperspeciosus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重寄生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本文对这2种重寄生蜂作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阐述了它们对松突圆蚧生物防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松突圆蚧在我国近30年的入侵、危害、猖獗历程及带来的损失,总结了综合防治,即引进日本花角蚜小蜂、利用本地小蜂、生防菌的发现和利用的各个阶段的防治措施和效果,阐明生防菌解决了松突圆蚧防治的难题,以及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尚需探讨的问题,对松突圆蚧的有效控制和森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较准确地预测松突圆蚧在我国潜在的适生分布区域,笔者根据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寄主植物分布状况等,综合分析影响该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据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潜在的适生分布范围,获得了直观、明晰的松突圆蚧潜在的适生区分布图及风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台湾、广东、澳门、香港、广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及湖南、江西、云南南部地区为松突圆蚧潜在的1级风险区;海南、云南的中部以北地区、湖南与江西的北部、福建东北与西北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重庆、贵州、河南、山东和河北中南部、四川东南部、陕西与山西中部以南等地区为松突圆蚧潜在的2级风险区;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中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辽宁的南部为松突圆蚧的3级风险区。据统计,其潜在分布区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5%,占我国松树分布面积的90%以上,其中1级风险、2级风险和3级风险区域的国土面积占潜在适生分布区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8.9%、58.7%和22.4%。  相似文献   

18.
2006-2011年肇庆市德庆县应用本地寄生蜂对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应用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黄蚜小蜂(Aphytis sp.)等本地寄生蜂防控松突圆蚧,对被害马尾松林进行防治,放蜂防治面积9 107 hm~2。放蜂1年效果调查统计,友恩蚜小蜂和黄蚜小蜂最高收蜂量可达130头/kg,放蜂平均定居率(防治效果)为91.12%。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效果好,适应力强,有持续控灾作用,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的重要替代蜂种。  相似文献   

19.
混合杀虫剂对松突圆蚧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混合及单一杀虫剂分别对松突圆蚧进行林间药效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混合药剂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最佳混合药剂及其组合为40%杀扑磷乳油1∶1000+40%毒死蜱乳油1∶1000+40%氧乐果乳油1∶500混合,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橱窗榕片蚧在新银合欢树冠的分布为负二项分布;林间取样方式以折线式提佳,取样枝部位以树南上部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