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人们常说:“3、5个人的企业靠自觉,30、50个人的企业靠制度管理,300、500人的企业靠文化”。目前中国的种业企业恐怕还没有一个完全靠企业文化就能够创造奇迹的先例,企业文化的建立还是中国种业老板们梦寐以求的奢望,大多数的种业企业还需要靠制度来约束,向管理来要效益。而众多的企业管理课题中,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失控,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种子企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 ,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的主体 ,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 ,知识和人才是创造机会和迅速积累财富的源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不仅是经济实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的竞争 ,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 ,因为经济实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无一不是依靠人的智慧来创造实现的。可以说 ,拥有智慧就拥有竞争力 ,就拥有对种子世界的主宰权。一个企业要发展 ,要壮大 ,除了有一个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外 ,同时还要拥有一批高水平、肯钻研…  相似文献   

3.
1建立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种子品牌是种子企业的窗口,也是种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公司标志、产品包装、栽培要点、售后服务。品牌形象可以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垄断价格的载体,是企业产品高质量和高信誉的标志,是财富、灵魂和生命的象征,也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一种浓缩,没有品牌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田战奇 《种子科技》2004,22(1):18-19
在市场营销中,"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可以说,它是顾客能不能得到实惠的根本体现.当然,也是企业能否赢得客户的关键.作为种子企业,如何创造出价值高、成本低,即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顾客让渡价值"的种子,以吸引更多的种子客户呢?既然是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当然就应该从两方面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企业的竞争也进入了从产品到品牌的竞争。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加入WTO后,中国也被带入了这场激烈的品牌竞争之中。中国企业能否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民族品牌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纵观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历史和今后产业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创造一个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为其赋予一种文化理念。企业运营中涉及到的文化有3个层次,即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无论形式还是内容,这3种文化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而将这3种文化进行凝练与提升并合理运用于营销全过程,是一个企业破解营销难题的关键和基础。"梅森凯瑟"将这3种文化高效融合,彰显出了强大的烘焙品牌浪漫文化的营  相似文献   

7.
裴霞 《种子科技》2010,28(6):19-20
<正>种子是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民收入,而且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企业也就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种子复检是种子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种子调运日趋频繁,种子交流日益活跃,种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成员中所共同持有的深层次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以一种"理所当然"、"不知不觉"的形式决定了企业成员对企业本身及所处环境的看法,企业成员之前行为的准则,企业生活的礼仪和办事程序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等.总之,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整合规模.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05,(8):i001-i001
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日本的专家认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即企业有一种包括自己价值观、信仰和语言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我国的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也有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生存的关键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一些问题,对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原有体制束缚较多、机制不灵、企业内部人员结构  相似文献   

11.
沈宏 《中国种业》2005,(11):33-34
在良种的推广上,对种子科研单位来说,是想让新研制的良种得到农民的认可,使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通过中间渠道将良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种子经营企业来说,它要将好种子、真种子售出去,多售种,使企业获取利益最大化,最终把企业做强做大.这样以来"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就容易发生,比如在营销方面,种子销售量与经营业绩挂钩,购种者可优价购买,可欠款购买,甚至可以先拉走种子,以后再付款,这是产生债权风险的直接原因.债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也是企业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提供劳务的一种短期信用.债权的增减变动反映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很可能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公司利润,最终会将公司拖垮.以我市某种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对债权风险的管理,使企业陷入追讨债款的困境.到2003年12月,该公司累计已取得销售收入1582万元,实现利润257万元,而赊欠的货款就达346万元,占销售收入的22%,这些欠款尚有171万元没有收回,也就是这些债权几乎使企业陷入了瘫痪.实行债权风险的防避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可以说,谁控制了种子,谁就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农业!目前,从种植面积来看,国内的种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种业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国外种业巨头也在迅速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面对国际种业巨头的挑战,国内种企应如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种子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活动和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之一.在信息时代,现代种子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大大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为种子企业档案工作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种子企业档案工作观念、工作内容乃至工作机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严峻挑战.种子企业档案工作要发展,就必须以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形势下种业营销渠道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渠道在种业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向上连接着企业,向下连接着农户,是种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个企业忽略了渠道,那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本文拟从渠道自身都有什么需求,分析种子企业在营销中应怎么解决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种子企业如何进行渠道冲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张倬 《种子世界》2005,(11):11-12
渠道冲突是指存在于同一渠道内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利害冲突。可以肯定地说,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源于强烈的逐利动机,又迫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但从某种程度讲,渠道发生适度的冲突对种子企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一,有可能一种新的渠道运作模式将取代旧有模式,从长远来看,这种创新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其二,完全没有渠道冲突和客户碰撞的种子企业,其渠道的覆盖与市场开拓肯定有瑕疵。而且渠道冲突的激烈程度还可以成为判断冲突双方实力及商品热销与否的“检验表”。  相似文献   

17.
张继春 《中国种业》2012,(12):27-28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种子产业现代化建设也日益重要。农业增产,良种先行,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振兴我国民族种业,推动我国种子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源保证,推动种子产业现代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1建设现代种业首要是建设先进的种业文化种业要发展,作为种业企业,首先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在发展中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在管理、经营、生产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王琳 《种子科技》2013,(11):16-16
种企发展要先强后大,“软”“硬”兼施 种业企业要先自立,再做强,然后联合,这样才能发展壮大。科研是一个种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一家企业的壮大,要从“软”、“硬”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硬件靠资金就可以解决,而软件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点所在,具体体现在科研力量、营销模式、售后服务等环节。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5,(9):17-17
文化的细节体现 其实很多外企在与中国企业谈合作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各种细节。据说海尔获得的一笔订单,仅仅因为外方在海尔的厂房一次随意的触摸中没有摸到灰。恰恰是这些细节,反映了一个企业是否是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企业。因为,缺少了文化的支撑,这样的秩序你可以保持一时,可以应付检查,却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20.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成就了很多的企业、品种和个人,同时也大浪淘沙,淘汰了不少的企业和品种。我们看到许多企业消失在种业界:一是企业被赔死(质量或品种问题);二是被压死(种子积压量过大),三是被“安乐死”(没有抓住发展机遇和转型过慢被行业淘汰)。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永续发展、基业长青,就必须要进行推广创新与模式创新,以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