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对青贮饲料的需求大为增加。因此,为了保证青贮饲料的产量,就必须对其进行机械化生产,以提高青贮饲料的生产效率。笔者分析了丘陵山区青贮饲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青贮饲料机械化生产技术过程,分别从机械化发酵、机械化装箱过程、机械化整理发酵过程、机械化储存和运输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提升青贮饲料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实践证明,在青贮饲料发酵、装箱、储存和运输等生产过程中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既保证了饲料自身的营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病虫害的产生,有力提升了丘陵山区青贮饲料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助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王鹏飞 《农业工程》2022,12(5):17-19
在分析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种植农艺、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数量、研发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丘陵山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至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为例,分析在丘陵山区的地形条件下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渠道,分别从惠民政策、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角度入手,分析推进工程的落实措施.  相似文献   

4.
彭鸿伟 《当代农机》2022,(10):34-35
阐述了机械化生产对于谷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丘陵山区谷子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并对如何加快发展谷子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茶园生产机械主要包括耕作机械、植保机械、采摘机械、田间运输机械等。丘陵山区茶园生产机械化程度总体不高,大多数茶园机械属于半机械化,并且智能化程度较低。为了加快茶园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茶园经济效益,降低茶园生产成本,应从茶园生产关键环节入手,由点及面,循序渐进。文章分析了茶园主要的生产机械,以及限制茶园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未来茶园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马铃薯产业是全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铃薯70%种植在丘陵山区,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介绍了甘肃省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章勇杰  黄政晖  倪忠进  倪益华  杨自栋 《南方农机》2021,(11):前插1,1-3,6
为解决因人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及浙江丘陵山区地势地貌特征等问题导致浙贝母产业发展严重受阻的现象,通过分析浙贝母生长特征、浙江丘陵山区基本情况及生产模式,并对浙贝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试验,确定了一种适合浙江丘陵山区浙贝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植株生产效率,减轻...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的意义,对制约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作为山西省最重要的杂粮生产基地之一,盛产莜麦、荞麦、小米和绿豆等20余种特色优质的小杂粮,以绿色、环保、安全、健康而名扬华夏、蜚声海外。近几年大同市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中,把小杂粮确定为全市农业重点培育的4大产业之一。所以,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种植范围广泛,大部分茶园位于丘陵山区,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人力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行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以湖南省安化县某丘陵地区的茶园为样本,针对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整地、栽种、田间管理、采收等环节的作业需求,进行了茶园的宜机化设计、配套机具选型、改造方案实践,以期为我国丘陵山区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评价分析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存在小型农机具数量多、机具质量较差及大中型农机具少等问题,并选取水稻机插秧模式和人工抛秧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者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模式省工、节本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丘陵山区下一步应在推广应用现有农机具的基础上,加快推广适合丘陵山区水田作业农机具,使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成为丘陵山区主要推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后的土壤培肥熟化问题,及近年来因过度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重庆市通过绿肥种植试验示范,结合土壤环境保护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创新探索出了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其主要体现为2次机械化作业(抛撒和深松整地)完成传统生产方式中的6个作业环节(灭茬、旋耕、开沟、播种、施肥和盖种)。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可减少化肥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丘陵山区开展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针对目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影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利因素,通过实践分析,总结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希望结合文中观点,能够拓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从而为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毗邻沂蒙山脉,总面积为2183km2,平原、丘陵、山区各占1/3。近年来,该市农机部门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列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农机装备水平及作业水平有明显提高。最近,笔者深入到该市采访,亲身感受了这里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主要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以机诫化为支撑,我们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注重发挥现有的机械优势,因地制宜,农机农艺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立足于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支撑的丘陵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滞后问题的分析探讨,结合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等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规模适度-生产高效-生态友好等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信息”四融合的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及模式评价体系,包含农田宜机化、适度规模经营、农机配备质量、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农机生产效益和耕地健康6维度及15个三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确定权重;以农田禀赋为基础、机械装备为核心、规模化效益为导向选取西南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4种典型模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农户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M1)下地块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机具只能使用小型、低效率机械;化肥与农药施用量高于标准值,其经营规模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家庭农场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模式(M2)下实现农田连片经营与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然而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具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模式整体作业效率低于合作社模式,但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适宜在家庭农场中推广;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模式(M3)下,大中型机械在宜机化改造后的农田中充分发挥作业效率和燃油效率优势,同时产后干燥与初加工处理提升粮食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此外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农业管理和机具使用效率,该模式适宜在丘陵山区合作社及部分家庭农场中大力推广;大型合作社种养循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M4)在全程高效机械赋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合作社生产的青贮秸秆销售给奶牛场做加工饲料,奶牛产出的有机肥供给合作社进行循环利用,该模式实现生态经济耕作,适宜在部分养殖大县中进行推广。4种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31、0.67、0.86和0.79,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M3、M4、M2、M1;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各机械化生产模式特点,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各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新形势下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对比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差异,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发展思路,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以及综合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林果生产机械化的实现可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果农收入。蒙阴县作为丘陵山区的林果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一、现状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丘陵、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全县小麦种植面积为5.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8.9万亩,而丘陵山区蜜桃、苹果等林果面积达125万亩,北部几个乡镇为无粮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