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了一株能产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青霉菌,并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和分析,从中提取分离到了2种化合物。经过图谱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为过氧麦角甾醇和贝诺酯。过氧麦角甾醇具有抗肿瘤、抑菌等活性,贝诺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镇痛消炎药,本实验中产量分别为2和1.5 mg/L。其他成分经GC/MS分析主要为十三酸、十八烯酸等脂肪酸化合物。本实验是首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贝诺酯,也是天然贝诺酯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内生真菌分离方法从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针叶上分离到17种内生真菌,其中子囊菌1种、酵母菌1种、半知菌15种。通过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Pers.:Fr.、拟康宁木霉T.pseudok ningiiRifai,并对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木霉培养滤液对来自于针叶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tey.和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ud)Hilitz菌落生长只有较弱抑制作用,对来自于枝干的拟茎点霉Phomopsis(Sacc.)Bubak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拟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的形态与分子鉴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是从中国南海分离的一株镰刀菌,在液体发酵条件下能够产生灰黄霉素和葸醌类的抗生素。基于1403在形态学方面具有以下特征:产小型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梗较长,小型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线形或略微弯曲,本文将它与有类似形态特征的镰刀菌进行了比较,发现1403与植物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有性态为Gibberella moniliforme)表面上很相似,气生菌丝均可产生大量假头状或链状的小型分生孢子,但深入的研究却发现1403与F.verticillioides具有不同的性状,如产生的多生分生孢子梗有时与单生分生孢子梗长度相当,产生环状菌丝,以及菌丝发生融合等现象,进一步以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将1403与其它相似镰刀菌进行系统发育比较,综合18S、28S、ITS三水平上的分析结果可以将1403归于镰刀菌亚组Gibberella fujikuroi,并最终在EF—1α水平上将其定为Fusarium proliferatum.  相似文献   

4.
核桃内生真菌G8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桃根部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编号为G8,对其进行生物学观察,初步鉴定为葡萄壳小圆孢菌,并对其进行了复侵染研究,确定其为核桃内生真菌.对此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研究其发酵液及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发酵液的提取物对2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萃取相粗提物在40m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正丁醇萃取物,萃余物最弱,但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纹枯、杨树溃疡、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其它两相.(2)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1个病原真菌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苹果腐烂、小麦根腐、稻瘟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对苜蓿炭疽、小麦赤霉、番茄早疫、苹果炭疽和玉米小斑5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对玉米大斑和辣椒疫霉2种病原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3)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对蜡状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芽孢杆菌2种细菌表现为抗药性,但不同质量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杨树植株的叶(芽)、皮、枝中分离获得154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归属于3个目、5个科、13个属中.利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从中筛选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拮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4属)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菌株拮抗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3 d的培养滤液就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树种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种类影响,及寄主樟子松体内死亡新渡户树蜂幼虫体表的优势内生真菌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的拮抗作用,从微观角度探索寄主内新渡户树蜂幼虫死亡的原因,为新渡户树蜂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不同寄主树种内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种类,通过平板对峙和发酵液试验及显微观察判定优势内生真菌大伏革菌Phlebiopsis gigantea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对新渡户树蜂共生真菌Amylostereum chailletii和A.areolatum的拮抗能力。【结果】不同寄主树种中均能分离到新渡户树蜂的共生真菌A.chailletii和A.areolatum,但2种共生真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在樟子松中新渡户树蜂更易携带A.chailletii,而在油松中则更易携带A.areolatum。2种内生真菌的生长速率均快于共生真菌,其中绿色木霉的生长速率最快,共生真菌A.areolatum的生长速率最慢。绿色木霉和大伏革菌均能抑制共生真菌菌丝生长,并缠绕、寄生或穿插生长在共生真菌菌丝上,使得共生真菌菌丝扭曲、...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野生鹿蹄草进行采样,采用表面消毒法及内生真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菌根中的内生真菌,并通过回接实验筛选能显著促进鹿蹄草生长的高效菌株;通过改变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等环境条件,研究高效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棉革菌属大型真菌的分类情况,探索棉革菌属(Tomentella)真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采用表型分析和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棉革菌子实体样本进行形态观察并结合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依据所采集的样品形态学特征将其分为7种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7种类型的rDNA-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该7种类型的子实体均属于棉革菌属,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棉革菌属大型真菌进行报道,可为棉革菌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多样性和化学结构多样性,也蕴藏着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对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真菌在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并展望其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圆柏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定殖部位差异,明确呼和浩特市圆柏内生真菌的资源状况,本文对呼和浩特市4种不同地点栽植的圆柏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从圆柏各部位共分离到内生真菌384株,未产孢55株。经显微镜形态观察鉴定,384株产孢内生真菌分属于17属,其中交链孢属和青霉属为优势属,分离频率分别为25.0%和14.6%。不同取样部位、不同地点栽植的圆柏内生真菌的种群和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圆柏生长环境的不同,内生真菌种群结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株茶树叶部内生木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茶树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株内生真菌CSN-16。该真菌的孢子形状、菌丝形态、菌落生长速度等形态学特征与木霉的特征基本一致;进一步进行分子鉴定,获得该菌株的18S rDNA部分序列,并提交Genebank,获得基因登录号为EU678669。18S 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9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拟康氏木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PDA培养基分离了不同感病等级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树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共得到28种内生真菌,用两点对峙法测定这28种内生真菌对山核桃干腐病(Canker disease of Carya cathayensis)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真菌(编号分别为X-5、X-7和H-3)对山核桃干腐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对峙培养的72 h内,X-5对山核桃干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为45.32%、34.98%、28.61%,X-7抑制作用分别为10.73%、23.03%、12.01%,H-3抑制作用分别为49.72%、44.30%、32.03%;其余内生真菌对山核桃干腐病均无抑制作用或在对峙培养的后期出现比较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项勇  刘君  刘党生  呂安国  吴文芳 《林业研究》2004,15(1):61-66,J003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东北红豆杉(TasxuscuspidataSiebetZucc.)树皮中分离94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9种。其中,除2个新种、1个新变种和6个国内已知种(已详细描述并发表在《林业研究》2003,14(4):290-294),本文还对包括9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坚孢葡萄单孢(StaphylotrichumcoccosporumMeyeretNicot)、砖红葡萄痕孢(BotryodemalateritiumPapendoorf&Upadhyay)、球头孢[Oedocephalumglomerulosum(RulliardSacc.)、球头三型孢(TrichosporonoidesoedocephalisHaskins&Spencer)、扁圆球孢[Beniowskiasphaeroidea(KalChbrenneretCaeke)Mason]、疣顶孢(ThermomycesverrucosusPugh,Blakeman&Morgan-jones)、腐殖厚壁孔孢(GilmaniellahumicolaBrron)、球乳突孢[Papulariasphaerosperma(Pers.:Fr.)vonHohnel]、褐钝孢[Ambrosiellabrunnea(Verrall)Batra]和1个新记录种:假线壳囊孢(CytosporinanothaDied.)。对中国新记录属种内生真菌,提供了形态学特征描述与图解及其生境、寄主的记载。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棗香草试液和稀碘化铋钾试液不发生明显的颜色反应。图10参23。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17.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的东北红豆杉(TasxuscuspidateSiebetZucc.)的树皮中分离出94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9种。其中,除10个新记录属种外,还包括2个新种:长线孢拟茎点(PhomopsislongiscoleosporuY.XiangetLuAnGuo,WuWenFang)和大孢盾壳霉(ConiothyriummacrospoumY.Xiang,LuAnGou,WuWenFang);1个新变种为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LuAnGuo];还有6个国内已知种: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domiMgngin),匐散囊菌原变(EurotiumrepensdeBary),葡萄孢(Botrytissp.),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Thom),黑附球孢(EpicoccumnigriumLinK),镰刀孢(Fusariumsp.)。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经筛选发现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葡萄孢(Botrytissp.),阿玛姆斯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odomiMgng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repensdeBary)4种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香草试液发生较明显的颜色反应,其中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菌种的代谢产物中有一种含量较大的组分,还可与稀碘化铋钾生物碱试剂发生反应,该组分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为紫  相似文献   

18.
盘龙参内生真菌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盘龙参[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3目、4科、9属。其中曲霉属、镰刀孢属、丝核菌属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已分离菌株数的16.3%、14.3%和14.3%。不同组织部位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群及数量上都存在差异:根中的优势属为镰刀孢属,占到了根中分离菌种数的23.5%;叶中的优势属是链格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6.3%;茎中的优势属为长蠕孢属,占到叶中分离菌种数的23.1%。表明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专一性。  相似文献   

19.
从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经菌落形态观察及显微观察,鉴定为3目、4科、7属,并未见明显的优势菌群,且没有一个属能够同时从根、茎、叶三种组织中分离得到,表明不同菌属在宿主体内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研究为狭叶柴胡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对植物内生真菌生防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广泛分布在健康植物各个组织、器官内,在与植物经历协同进化后,可形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类似的活性产物,其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杀死植食性昆虫以及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等生防作用。基于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型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