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形成的试验装备与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形成的专用模压设备,阐述试验方法,介绍初步的模压工艺.根据其方法可制备密度达1.30 g·cm-3、握钉力达2 450 N、孔深50 mm以上的压制木零件,超过现有纤维或刨花制品的性能.本文提出的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工艺方法,可以制备具有超高密度和超高强度的异型曲面零件,一次成型,提高原料利用率,并简化异型曲面零件加工工序.将细胞裂解理论、微米切削技术转化到工程应用,有效利用了废劣材、次小薪材,通过细胞重组和模压成型,提高了木材出材率.文中给出试验的初步工艺参数是经过多次试验获得的宝贵经验,对有志于该方向的产品开发将起到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结合部载荷分布系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是通过细胞纵向劈裂而成的微米木纤维模压成型的新型高强度人造木基材料制品.以人造木基材料为主要材料的各种握钉力的计算均以栽荷沿轴向分布的积分方程为基础,而有关其栽荷分布系数的精确计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握钉结合部裁荷分布的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螺纹牙受力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了轴向载荷分布强度与螺纹牙侧面上比压的关系式,分析了微米木纤维铺装纹理方向对其模压制品弹性模量的影响,从而详细地推导出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结合部载荷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力计算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承怡  马岩 《林业科学》2007,43(9):63-67
分析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力计算的重要性,提出其握钉力力学分析的基本假设,建立其握钉力计算的力学模型,推导螺纹牙受力的分布函数.应用本文提出的理论,可以根据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的刚度和螺纹的几何参数定量计算螺纹牙受力分布,进而计算其握钉力,为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力计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螺纹连接的受力,提出了其力学分析的基本假设,建立了螺纹牙的力学模型,推导了螺纹牙受力分布函数,对螺纹牙受力分布曲线进行了数学描述,提出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螺纹牙受力分布的百分比。应用本文提出的理论,可以根据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的刚度和螺纹的几何参数定量计算螺纹牙受力分布,进而计算其螺纹连接的强度,为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碳化微米木纤维模压DPF的技术及工艺,研究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的制备方法,设计了专用模压设备,阐述了实验方法,获取了关键工艺参数,为产品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螺钉力计算理论,利用螺纹牙受力分布公式计算了螺纹牙受力分布百分比并计算出握螺钉力的理论值;通过握螺钉力试验测得握螺钉力实际值,将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螺钉力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结合部的承栽能力与其受力时的弹性变形及螺纹牙栽荷分布情况有关,弹性变形由螺纹牙受弯曲、剪切和挤压情况进行分析和求解,进而结合弹性变形和有关几何参数、物理参数间的关系,推导出微米木纤维模压制品握钉结合部载荷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承载能力计算和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纳米和微米木纤维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工业化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纳米和微米木纤维技术是近代高科技技术与木材工业结合的集中体现。本文综合介绍了国产外微纳米和微米木纤维理论研究现状,阐述了微纳米和微米木纤维理论的应用在我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
选用可再生资源---红松木材的加工剩余物和边角碎料切削而成的木纤维为原料,用数学建模方法构造JGD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外部造型,通过MATLAB验证JGD型木橡胶减震器仿真模型的通用性和精确性。动态输入模型参数,得到不同模型所需的加工尺寸,制作与模型相对应的模具。在模具上完成微米木纤维JGD型木橡胶减震器的整个模压加工过程,既能保证木橡胶减震器外形尺寸,又降低其生产成本,可为微米木纤维JGD型木橡胶减震器的加工系统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VC 开发微米长木纤维模压异型车用木制品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探讨对3DS模型文件进行分析提取的方法,提出在OpenGL环境中根据分析提取得到的模型数据对微米长纤维模压汽车构件进行模拟仿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改善模压成型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木塑未经处理模压成型的木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时木纤维、塑料改性提高相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和木塑配比等方法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桂兰  王正  常亮  高黎 《木材工业》2007,21(1):15-17
木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是以木质纤维材料为基本体,与塑料通过不同的复合途径制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综合了木质纤维与塑料的性能特点,因而用途广泛.作者介绍了木质纤维/塑料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界面特性和改性处理以及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新型竹木复合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竹材加工剩余物加工成一定规格形状的竹碎料,与木纤维均匀混合,按3层结构组成板坯,经热压胶合成一种竹碎料/木纤维复合板.依据GB/T 17657-1999标准检测,该产品静曲强度达到31.5MPa,弹性模量达到3 041MPa,2h吸水厚度膨胀率为1.7%,内结合强度高达1.52MPa,表明该产品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竹木复合板.  相似文献   

14.
用新型砌块砌筑的墙体发生裂缝,是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质量通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墙体发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型家用中央空调作为一种新型的家用空调形式正在悄悄的普及,本文介绍了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型式,结合我国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小型家用中央空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交通的合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经验,阐述了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畅通交通的关系,提出了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交通进行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并逐步形成综合立体城市交通体系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安徽怀宁新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新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怨、原则、目标以及总体对习局等,以期对我国县级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家具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制造业由于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杖备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国内家具市场的需要量,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加,家具需求的增加,必然给家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只要把握住市场,调整好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其发展前景将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9.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wood fibers and polypropylene and the toughness of wood-fiber/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PP-g-MAH) and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styrene-ethylen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s (SEBS-g-MAH) were used as modifi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fiber/polypropylene (WF/PP)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when PP-g-MAH or SEBS-g-MAH was added. When either of these copolymers was added, the composites had better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than the unmodified composite. This was verif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between wood fibers and polypropylene when PP-g-MAH and SEBS-g-MAH were add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 29(2): 133–137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