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 ( Interference,IFN)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 1 95 7年 Isaccs和 Linden-mann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首先发现了干扰素。此后 40年 ,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1 963年 L ampson等纯化了干扰素 ,证明其是分子量为 2 0~ 34KD的蛋白质。研究表明 ,干扰素可抑制被病毒感染细胞中蛋白质、DNA的合成 ;活化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去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诱导 MHCI分子的表达和呈递抗原。即干扰素具有…  相似文献   

2.
猪的免疫学基础章金钢(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长春130062)钱爱东(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丘鹤英李万猛(英特威[香港]有限公司)第三讲免疫分子(下)3干扰素(IFN)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或受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由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属于广谱抗病毒剂,虽然不能直接对病毒起到抑制和致死的作用,但能使细胞表体产生蛋白,使其具有抗病毒的功能。病毒性疾病是猪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生长,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对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它是一种类似于多肽激素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属于细胞因子,有一定种属特异性。兽用干扰素近几年发展迅速,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禽、猪、犬等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干扰素作用机理动物感染病毒或是在诱导剂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体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既可抑制RNA  相似文献   

5.
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在病毒感染早期,除了病毒抗原诱发少量抗体的中和作用外,天然免疫防御体系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诸如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然杀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等.随着病毒感染程度的深入,需要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不断强化才能清除病毒,其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尤为重要.但是CTL细胞的杀伤需要一系列辅助条件才能实现,即病毒进入细胞内,在特定细胞器内被特异性酶降解为断肽,并且与多态性MHC分子结合后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被免疫细胞识别杀伤后才能终止感染.在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病毒会利用其特殊的病毒编码产物干扰和拮抗宿主免疫反应,使得病毒能长期潜伏生存.近年来,随着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病毒肽的加工、递呈以及细胞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猪用增仔促孕素是用猪脾脏细胞生产的一种干扰素,它能促使母猪在妊娠识别期处于良好状态,能提高母猪子宫对胚胎附植的承载能力,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的窝平产仔数。本文就猪用增仔促孕素即猪脾细胞干扰素的研制,生产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探索出整套猪脾细胞干扰素的生产工艺。猪脾细胞干扰素其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猪白细胞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中干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猪白细胞干扰素在500u/ml以上浓度可完全抑制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所产生的细胞病变,在25u/ml浓度可部分抑制病毒所产生的细胞病变,在250u/ml以下浓度不能抑制病毒所产生的细胞病变,但可使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的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减轻,本试验证实干扰素在猪和牛之间存在交叉活性。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吞噬性细胞在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这些细胞的数量增多,控制细菌的繁殖,并分泌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感染沙门氏菌后,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TCRαβT细胞也会对感染发生迅速反应,且是γ干扰素的早期细胞来源。文章着重探讨了沙门氏菌感染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分子机理,为沙门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多功能、具抗病毒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成为当今免疫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干扰素的分类、生物学活性与作用机理以及近年来在动物临床中的应用和开发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无菌方法采取猪的全血,加入20%F系鸡新城疫弱毒(NDV—F),经18~20h诱导,产生猪白细胞干扰素。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为攻击病毒,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测定猪白细胞干扰素效价,均在12800国际单位以上。同时进行了猪白细胞干扰素对口蹄疫病毒(FMDV)的抑制试验,结果证明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养分对猪免疫活性的调节的研究还为数不多。例如,现在还不知道营养因素是否影响许多重要的免疫应答,如细胞毒性T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淋巴因子合成、巨噬细胞激活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Ⅱ类分子的表达。尽管存在这些同题,但是,在认识营养对于免疫调节的作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目的是综述营养对猪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猪白细胞干扰素效价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杨云楼等、1988年吴淑华等用人羊膜细胞(WISH)、猪肾原代细胞、猪肾传代细胞对比测定了猪干扰素及人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很接近,认为猪与人干扰素之间有较大同源性,并与1979年Carter的报道一致。参照前人的方法,我们反复探讨、摸索出猪白细胞干扰素效价测定方法,现报道于后。 1 攻击病毒(VSV: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制备 1.1 选9~10日龄无鸡新城疫抗体的健康鸡胚,去头、内脏,用Hank's液洗一次,剪碎,加0.1%胰酶,37℃水浴消化20分钟,弃去胰酶液,用Hank's液再洗一次,加入生长液(含5%小牛血清的D—MEM  相似文献   

13.
猪脾干扰素的研制丁敦志(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641500)李品齐(四川省乐至世红生物制品公司,641500)本试验是在原制备猪白细胞干扰素工艺[1]基础上,对比了猪白细胞和猪脾细胞,用仙台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制备出4批猪用干扰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4.
用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出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阳性细胞,在一些感染、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及阴性猪中也可检测到γ-干扰素阳性细胞。γ-干扰素阳性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有无α-干扰素的表达;通过免疫沉淀反应可在健康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大小为32和55~57ku的α-干扰素条带;样品中同样可检测到γ-干扰素,细胞因子呈大小为24、37、54ku的条带。细胞内干扰素的巨大作用可能是由于齐聚反应形成的,与之前对人α-干扰素的描述相像。猪细胞内α-干扰素在牛肾细胞系细胞上表现出预期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干扰素以其独特的分子特性在猪白细胞中呈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已经在人类疾病的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兽药行业,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干扰素激活免疫系统快速、广谱的有效性,但干扰素蛋白的活性和使用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在兽药中应用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人工重组的干扰素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应用果蝇胚胎细胞表达系统筛选出了稳定表达猪干扰素α(rPIFNα)的细胞系,利用Western blot分析了细胞筛选前后的分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稳定表达细胞系的rPIFNα表达量较高,通过细胞试验证实,分泌表达的rPIFNα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首次利用果蝇胚胎表达系统稳定表达猪干扰素,对干扰素在临床上应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用流式细胞术可检测出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阳性细胞。在一些感染、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及阴性猪中也可检测到γ-干扰素阳性细胞。γ-干扰素阳性细胞分为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有无α-干扰素的表达。通过免疫沉淀反应可在健康SPF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检测到大小为32和55~57ku的α-干扰素条带。样品中同样可检测到γ-干扰素,细胞因子呈大小为24、37、54ku的条带。细胞内干扰素的巨大作用可能是由于齐聚反应形成的,与之前对人α-干扰素的描述相像。猪细胞内α-干扰素在牛肾细胞系细胞上表现出预期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干扰素以其独特的分子特性在猪白细胞中呈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17.
<正>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猪发病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热机理是激活物(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这些生物性的因素都是激活物)进入猪的体内,猪体内的某些细胞(产致热源细胞)会释放内生致热源(主要是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这些内生致热源会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由于内生致热源的作用,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猪体温升高,这就是发热。猪发热只能确定猪感染了疾病,但是不能够确诊猪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激活淋巴细胞和免疫调节等多项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猪γ-干扰素(γ-IFN)主要是由被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1].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及体外重组表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作者综述了猪β-干扰素的基本特性、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猪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获得重组猪α干扰素,本研究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编码成熟猪α干扰素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 Ⅰ多克隆位点,置于pH启动子控制下,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利于纯化.将重组转移栽体质粒转化DH10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蛋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证明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通过在猪肾细胞(PK-15)上抑制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致病变作用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9.67×10~4 U/mL.昆虫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经2~8稀释在Mare-145细胞上能够抑制猪蓝耳病病毒增殖.从而为进一步作为抗病毒药物应用于猪疫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