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地区森林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影响辽西地区植被恢复主导因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水分”这一主导因子,总结提出了辽西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辽西地区植被系统演替顶极群落的重要树种。该文就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杯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做出总结,旨在为辽西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貌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状。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合理配置是辽西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恢复植被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章根据多年从事项目造林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油松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可行性,为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辽西地区植被恢复及现有林经营现状及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目前植被恢复及现有林经营中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提出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辽西凌源地区封补型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学原理,针对辽西凌源地区的自然地理、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群落演替现状,详细介绍了封补型造林模式及主要技术要点。以原有植被为主体进行封山育林,补植目标树种,向恢复原有的松柞混交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彭殿学 《防护林科技》2013,(11):63-63,68
七山一水二分田,沟壑纵横,山路复杂崎岖,森林覆被率较低,是辽西的地貌及森林植被现状。近些年辽西地区逐渐地摆脱了“十年九旱”的状况,加之近几年封山禁牧工作的全面开展,林草植被逐渐恢复,森林防火工作长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文章从辽西的地形地貌及森林植被现状出发,阐述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原因和扑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十年九旱,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恢复植被,是摆脱生态困境的根本选择。在详尽分析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本地区植被恢复模式、抗旱保水技术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做出系统阐述,特别强调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多为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环境问题较为严峻。为更好地了解种群与环境分布关系,本文调查了辽西地区的环境与植被状况、国内外群落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并对辽西地区优势树种分布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分析方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辽西地区森林植被的历史、现状详细了解调查的基础上,对现有主要植被类型以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尽快恢复辽西地区的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温玲 《绿色科技》2021,(6):190-192
指出了对矿业损毁土地的植被恢复是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生产力恢复的重要手段。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在调查统计辽西地区矿业损毁地基础上,根据损毁地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统计分析归纳损毁地类型,确定各类损毁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对矿业损毁地的损毁程度、植被恢复适宜性、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了恢复损毁地生态系统、提高损毁地治理速度与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地恢复到正常,并超过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几种农林复合型水土保持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丘陵区 ,由于地势起伏 ,雨量集中 ,土壤粘重 ,植被稀疏 ,森林覆盖率低 ,成为我省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结果是导致表土破坏 ,底土裸露 ,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恶化 ,土地生产力下降 ,增加了植被恢复的难度。为迅速改变辽西地区贫瘠落后的面貌 ,恢复生态系统平衡。建国以来 ,这一地区开展了大面积人工造林工作 ,据统计资料表明 ,以油松纯林为主的水保林面积达 5 3万hm2 ,这些林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推动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大面积纯林为主的油松水土保持林存在树种单一、层次简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蒙古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果,在辽西沙区选择营建5 a的蒙古栎+大扁杏混交林进行了调查,以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作为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混交林营建5 a后其林间植被的盖度(100%)、种类多样性(19种)均大于对照处理;林间的地表径流量、地表流失量均为0,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辽西地区的蒙古栎+大扁杏的混交林对提高地表植被盖度、恢复植被多样性、降低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辽宁西部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和造林模式,收集了该地区的既往调查资料和荒漠化监测数据以及多年的造林核查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8种适合该地区的有效恢复植被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宁南地区植被建设现状、植被恢复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人为、环境及经济社会因素是制约宁南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建议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人工造林模式,加强生物灾害防治,以提高生态治理效果,重建稳定、健康的植被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干旱河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立地类型之一, 其植被恢复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文中在回顾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途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辽西地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环境、经济、社会、技术等困难基础上,对该区域荒山植被恢复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荒山特点,总结提出封山育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三种造林绿化途径,并论述了各途径适宜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法、技术措施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杨森 《防护林科技》2015,(3):103-104
在辽西阜新地区多年造林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区杨树生长特点及造林特点、模式、技术等集约栽培模式的原理与技术。对辽西阜新地区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1~2005年对中国沙棘全光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中的扦插时间、扦插基质、管理方式、插穗部位和激素处理等5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关扦插时间、基质管理方式、扦穗选取部位及激素选用等方面颇具指导意义的结论性意见,可为沙棘良种扩繁以及辽西乃至“三北”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量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20.
辽西干旱、气候恶劣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能形成区域水分循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最佳方法就是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