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对晋西地区乔灌混交、针阔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模式适宜条件、技术思路、造林技术措施、配置规格、造林效果5个方面,对刺槐+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刺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柠条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油松、柠条为主的乔灌混交造林模式,在成活率、保存率及其它各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推广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阳区小纪汗沙地矿区为例,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为主栽树种,通过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块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带状混交防风固沙林和常规造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推广示范,达到改造沙地原有植被、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探讨沙地矿区植被恢复造林模式的目的。提出多树种混交格状防风固沙林为最优模式,株行距5m×25m,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曲柳和胡桃楸同为我国东北地区三大珍贵阔叶用材林树种,由于传统混交造林模式中,水曲柳、胡桃楸主要和落叶松进行混交造林,两者直接混交造林较为少见。为探索新的混交模式,文章对水曲柳、胡桃楸的隔行混交造林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为今后生产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混交造林是黑荼山林区的主要造林模式,与纯林相比具有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混交造林的意义、树种选择以及混交方式、密度及应用实践等方面介绍了该林区混交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工针叶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出现多代连栽,导致地力衰退,林分生产力下降的现状,进行了多树种混交造林的实验,分析了多树种造林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了多树种混交造林对维持和恢复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7年生多树种林与杉木纯林相比,土壤理化性状趋好;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三大异养微生物菌群数均以多树种混交林为优。  相似文献   

6.
毛红椿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红椿造林地应选择在阴坡、半阴坡、溪沟两侧、山谷、坡麓,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潮湿而又排水良好之处。毛红椿是速生树种,与它混交的树种需适应造林地立地环境。由∑xiyi式计算多树种混交造林初植密度、配苗法混交栽植、大块状整地造林、大块状松土除草抚育等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其种子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各苗木成活率高,林木生长迅速,能提前郁闭成林.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比湿地松、台湾相思纯林分别高0.5%、1.1%,湿地松、台湾相思混交造林的林木生长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纯林湿地松、台湾相思林木生长分别平均树高1.8%、21%,胸径粗1%、22%,蓄积量多2.9%、17.1%,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造林林木生长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效果进行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下香樟树保存率存在差异,纯林造林保存率较高,达90.10%;混交造林保存率较低,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保存率仅为74.48%、73.96%。带状混交造林生长最好,平均树高达7.74 m、平均胸径达9.43 cm,生长效果从高到低为带状混交造林>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带状混交造林与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造林在树高、胸径生长水平上均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带状纯林造林和块状混交造林间不存在显著差异。8年生香樟树生长径阶呈正态分布,胸径处于5.0~6.9 cm株数分布最多,占调查样地总数的33.86%,径阶分布区为5.0~10.9 cm,占样地调查总株数的78.48%,胸径分布小于5.0 cm和胸径处于11 cm以上均占总数的10.76%。  相似文献   

10.
对沙质海岸后侧木麻黄台湾栾树混交造林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栾树与木麻黄多行混交可以提高台湾栾树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而且台湾栾树木麻黄多行混交林防风效果较好,但台湾栾树纯林生长较差,防风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沿海沙地台湾栾树造林以木麻黄稀疏林带下套种或与木麻黄等其它树种多行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11.
威海项目区乳山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采用多种造林混交模式,探索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先进技术和理念。多树种的混交模式,改变了传统造林方式,提升了森林植被种类,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增强了森林体系抗病虫害能力,为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为干旱山区带来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收益。  相似文献   

12.
张鸿 《河南林业科技》2011,(3):28-30,39
以应用实践为基础,确定概念定义,对现有的混交造林模式理论基础概念含义进行了补充解释,对混交造林模式下的工程量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混交图式进行补充并提出了完整的的表达方法,首次引入单株种植面积的概念,在水土保持工程混交造林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以及施工运用中提出了解决混交造林模式理论基础概念定义模糊不...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杉木与枫香拥有相对协调的种间关系,二者能够形成相对优良的混交组合,积极开展杉木枫香混交可有效解决过往杉木连栽可能导致的地力衰退问题。通过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试验,深入透析其研究调查方法,基于不同混交方式对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指标影响进行了研究,深入探析了杉木枫香的混交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二都杨梅和短柄樱桃混交造林能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混交造林实践,初步摸索出混交造林技术,为同类地区开展经济林混交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传统珍贵树种种植工作中,只利用了单独的品种种植方式实施造林,不能提升造林工作水平,难以增强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严重影响了造林工作的良好性。提出了在造林工作中,需合理使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方式,制定完善的技术机制与方案,创新技术管理内容与形式,以保证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银荆树与车桑子混交造林,长势良好,是弥勒市中度石漠化地区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阐述了银荆树植苗造林、车桑子直播造林、两者混交形成乔灌混交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混交造林模式与用苗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才 《林业科学》1989,25(1):74-78
混交图式是造林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它。它虽然有看图易懂的特点,但存在着三个缺陷:(1)画图难度较大,增加了造林作业设计工作量;(2)在造林类型表中无法表示,因此需要附加图式;(3)用苗量难以计算。为了克服混交图式上述缺陷,我们探讨试用混交造林模式表达混交图式。混交造林模式虽然克服了混交图式的缺陷,但不能代替造林典型设计图,尤其在某些特殊立地条件下,如在流动风沙地的不同类型沙丘上造林,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和庭园绿化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单纯的人工造林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为了保障树木的正常生长,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混种。通过研究西南桦和红椎两种树混交造林,以胸径、虫害、生长量等为指标,对西南桦和红椎混交造林和西南桦纯林进行了对比,以发现混交造林的好处和不足。研究表明:西南桦和红椎混交造林更有助于西南桦生长,减小病虫害发生,提升树木的产量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与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混交造林试验研究表明:14年生的杉木与木荷混交造林实验在同一立地条件和相同经营管理条件下,不同的混交方法造林中,以带状混交方法造林最为合适,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株间混交,块状混交高出49.7%、68.8%;不同的混交比例造林中以杉木︰木荷=7︰3混交比例最为合适,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木荷=8︰2,杉木︰木荷=6︰4混交,高出25.4%、5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