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章古台固沙林更新造林中天然更新的结合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章古台固沙林经过经营疏伐与块状采伐以后,通风透光条件改善,促进了天然下种更新。天然更新强度,在采伐迹地为690株·hm^-2,人工更新造林地为575株·hm^-2,油松和赤松林下松树为181株·hm^-2,其他树种295株·hm^-2。通过采取保护1年生樟子松幼树越冬,抚育油松、赤松幼树等措施,促进针叶树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营造杨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树木形成阔叶树混交林,沙丘中上部营造针叶树,利用行间天然更新灌木,形成乔灌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省章古台固沙造林研究所的油松、樟子松、赤松人工林木材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的测定表明,油松和赤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约为17a,樟子松直径生长旺盛期短于油松和赤松,但樟子松17a后的直径生长高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的未成熟材范围均大于20a,油松和赤松未成熟材范围基本相等,油松略大于樟子松;三者管胞长度在距离髓心第1~8年轮间基本相等,从距离髓心的第9年轮起,樟子松管胞长度小于油松和赤松;3树种管胞长度在距离地面0.2m高度处出现最小值,油松管胞长度在树干轴向呈“短-长-短”的变化模式,在距地面6m处管胞长度再度出现变短趋势。  相似文献   

4.
褐环乳牛肝菌对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苗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幼苗的出棚成活率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增强其抗逆性,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用实验室生产的褐环乳牛肝菌优良菌株Suillus luteus SP4,SP7,SP8以及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液,应用蘸根的方法对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幼苗和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油松幼苗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两种幼苗的菌根侵染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菌剂侵染,且接种油松幼苗的效果好于樟子松幼苗;相应的用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的樟子松幼苗和油松幼苗的生长指标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帽儿山林场于1962年秋建场。这个林场是造林林场,每年营造多种针叶树,而造林成活率忽高忽低。例如:1963年春造了3,000亩落叶每松和赤松,成活率在2%以下;1964年春造7,500亩落叶松和赤松,成活率达到95%以上;自1976年至1978年每年造1,000亩落叶松,赤松和樟子松,成活率在5%以下,仅3年间损失苗木和人工费总额  相似文献   

6.
天桥岭林业局地处高寒山区,以往均采用覆土防寒法对常绿针叶树幼苗进行越冬防寒处理,该方法用工量大,有时还会造成冻苗、捂苗和伤苗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9~1992年历经三个冬季采用波尔多液对红松、红皮云杉、赤松、樟子松和鱼鳞松等针叶树幼苗进行了越冬防寒试验。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天桥岭林业局四方山苗圃。该苗圃地处嗄呀河两岸的台地上,东经129°05′,北纬43°48′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  相似文献   

7.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北部风沙区造林和绿化中针叶树种单调的现状,开展长白松引种与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裸根苗定植成活率达92.6%,大苗带母土造林成活率达98.2%,其年高生长量大于樟子松和油松,抗逆性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9.
宜昌市几种工业用材针叶树种引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宜昌山区 (海拔 1 0 0 0~ 2 0 0 0m)针叶树新造林分生产力 ,为本市引种驯化筛选出最适宜的工业用材树种 ,以达到工业用材林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的目标。我们于 1 980年开展了欧洲云杉、日本冷杉、欧洲赤松等几种工业用材针叶树种引种选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欧洲云杉、日本冷杉、欧洲赤松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油松大 1 6%~ 2 8% ,1 9% ,2 2 8%。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以樟子松容器苗为砧木进行东宁赤松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在砧木和接穗径长生旺盛期(7月)和径生长末期(8月)2个时期进行东宁赤松嫁接,其成活率都很高,分别达到98.0%和98.7%,且接穗没有伸长生长,可安全越冬。利用嫁接方法繁殖东宁赤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天然更新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母树密度不同,天然更新苗数量和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年龄结构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樟子松天然更新苗密度因林分类型的差异明显不同。在疏林地(树龄30 a),平均更新苗密度每2 500 m2为13株,在火烧迹地平均更新苗密度每600 m2为28.5株,樟子松单株样地平均更新苗密度每600 m2为118.8株。不同年龄的天然更新苗保存密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且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研究区天然更新苗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针叶保水力及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樟子松、油松、赤松形态结构、保水能力的分析及对樟子松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针叶形态与结构利于抗旱,叶片组织含水量中束缚水所占比重大,叶片保水力强,初始失水率2.5%~4.1%;立地条件、龄级、密度对樟子松针叶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内,针叶相对含水量大体呈单峰变化,即6、7月份较低,8月份达到顶峰,进入9、10月份回落;樟子松2年生针叶相对含水量与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果尔作为一种应用较多的化学除草剂,已经在苗圃中广泛应用。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一年生针叶树出苗前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松效果最好,其次是红皮云杉和樟子松。二年生针叶苗木生长期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皮云杉效果最好,其次是红松和樟子松。因此说果尔是林区比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赤松天然更新的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初果期为12a,盛果期为51a,公最大更新幅度为40m;更新幼苗幼树的70%以上集中分布在距母树9m或树高1.2倍以内。人工促进效果以拖拉机耙和人工耧地好;只要耧掉草皮,移栽7-8a幼树,3-4a就可达到更新指标;单位面积上培育母树的数量随时间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彰武松蒸腾速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武松和樟子松生长季各月蒸腾速率与当月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地面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平均气温高、地面温度值高、平均风速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也大。降水量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较小。彰武松每个季节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明显不同,6月份呈双峰型,8 月份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双峰型,10月份呈现单峰型;彰武松的年蒸腾速率的走势呈现单峰型,全年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7 月份;与樟子松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同样生态条件下,彰武松比樟子松有较小的蒸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