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沙荒风口选择湿地松造林,前沿基干林带不同郁闭度套种湿地松、林带更新湿地松不同密度造林及湿地松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更新效果调查,表明:湿地松在风口沙地造林适应性较强,在低郁闭度(0.3以下)林带下套种更新效果与迹地更新相近,湿地松不同密度林带更新效果较好,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刚果 12号桉等树种单行混交造林易引起受压现象产生,多行配置即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又可防止湿地松被压,保护湿地松不受风害。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程及第三期建设的必要性,其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构成,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建设类型包括红树林恢复造林、基干林带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和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造林;纵深防护林对进一步防御和减轻登陆台风、台风引起的暴雨和泥石流等危害具重要作用,建设类型包括...  相似文献   

4.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地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生长量和抗风性能等指标,研究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在沿海后沿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采伐迹地、风口困难立地等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3个树种为适宜在沿海后沿沙地上生长的相思树种,它们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m.a-1,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cm.a-1;厚荚相思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抗风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一个基干林带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厚荚相思对沙荒风口大风、流沙和严重干旱等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生长最大,是风口困难立地造林的可取树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施盐分和干旱双重胁迫试验,对乌桕的抗逆性进行研究,并实施风口造林。结果表明:盐胁迫为主要因子,干旱胁迫为次要因子。在试验条件下,乌桕最高耐盐浓度为1.49%,最高耐旱天数为30d。沙荒风口地段乌桕新造林分风障防护措施极为必要;如无防护措施,应选择在木麻黄基干林带后缘造林。秋季造林施放1袋保水剂即可保持90%以上的成活率,春季造林无须施放。  相似文献   

6.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7.
羽翼袋沙障是一种新型沙障,可增大风沙阻力,减弱风速,达到底袋固沙、羽翼消风的作用,提高了防风固沙效果。通过与传统沙袋沙障对气流速度、风沙流结构及相对阻沙能力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羽翼袋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为防沙治沙筛选新材料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3种风速下,羽翼袋沙障有效防护范围较沙袋沙障增大3.99~7.50倍,减弱风速效能提高10.50%~21.23%;沙袋沙障各点位输沙量均大于羽翼袋沙障,各高度阻沙能力系数反之,羽翼袋沙障相对阻沙能力较沙袋沙障增加1.19~1.36倍。  相似文献   

8.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部荒漠区,面积约占灵武市总面积的1/4,属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运用草方格沙障、雨季造林、营养袋育苗造林等方法创建了沙漠化化地区"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带三位一体","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的综合治沙防沙发展模式。利用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典型的荒漠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探讨"绿色、生态、环保"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东部荒漠区,面积约占灵武市总面积的1/4,属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运用草方格沙障、雨季造林、营养袋育苗造林等方法创建了沙漠化化地区"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带三位一体","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的综合治沙防沙发展模式。利用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典型的荒漠自然景观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探讨"绿色、生态、环保"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不同沙害防护措施下的积沙量,分析其防护效益及空间布局影响,为合理布设防沙措施、有效降低铁路沙害、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已部分布设沙害防治措施的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根据不同区段沙障的组合方式,设置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和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Ⅰ区:无防护措施区;Ⅱ区:低立式聚乙烯(PE)网格沙障防护区;Ⅲ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低立式PE网格沙障共同防护区;Ⅳ区:高立式栅栏沙障防护区;Ⅴ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高立式PE阻沙网防护区),通过测定积沙体断面要素和平均深度,计算不同防护措施组合的年均单宽阻沙量,用于评价不同措施或措施组合的阻沙效果及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1)在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对应铁路轨道没有积沙现象,同时目前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磨损,可见,南山口地区沙害程度较轻,在此处布设沙障必要性不大,积沙较多的沙障甚至还可能发展成为沙源地,将沙引向铁路路基;2)在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中,Ⅲ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最大,为1.125 m~3·m~(-1),由此可推断,南山口段的年均单宽风沙流至少为1.125 m~3·m~(-1);3)Ⅳ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为0.978 m~3·m~(-1),约为Ⅲ区的87%,说明单个高立式栅栏沙障的拦沙效果也很好;4)Ⅴ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为0.782 m~3·m~(-1),仅为Ⅲ区的70%,说明高立式PE阻沙网的布设不仅没增强Ⅴ区沙障内的拦沙量,反而降低了同区内栅栏沙障的拦沙效益,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PE阻沙网的布设间距过小。5)结合阻沙效果与建设成本,本研究认为南山口段PE网格沙障的最优宽度为13 m,另外,在南山口设置一道栅栏沙障便可达到很好的防沙效果,还能使建设成本降低。【结论】南山口地区设置的沙障中:PE网格沙障宽度过大造成材料的浪费,布设宽度应以13 m为宜;PE阻沙网布设间距过小,使得拦沙作用很弱,且降低了同区内高立式栅栏沙障的拦沙效益;单个栅栏沙障在防护区中表现出很强的阻沙作用。研究认为南山口地区的沙害程度较轻,设置沙障必要性不大,如果设置沙障,可只设置1道栅栏沙障,既能达到很好的防沙效果,又能使建设成本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铁路轻度沙害地段科学、合理的布设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调查观测与试验研究表明: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的生境比一般海岸带在风力、飞沙和干旱等方面更加恶劣,必须采用培育优质大苗、适时深栽、集约管护和建立有效的风障与沙障等关键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在沙荒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以来,杭锦后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攻坚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治沙植绿运动,先后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压柴草沙障13.4万亩,修建穿沙公路60多公里,打组合水井160多眼,开挖渠道30公里,整地4万亩,完成乔木造林、人工灌木造林、飞播和人工模拟飞播造林24.5万亩,现已形成一条长48.6公里、平均宽350米的阻沙林带。  相似文献   

14.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平潭长江澳木麻黄基干林带及工程沙障各季度防风效能和粗糙度进行评价,并将防风效能指标与测树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基干林内各季度各梯度林带随着距迎风面距离的增加,风速逐渐下降,防风效能和粗糙度逐渐上升;(2)各季度基干林内0~150 m范围,在2 m、1.5 m 和0.5 m 高度处,总体上分别存在3个、5个和4个差异显著(P〈0.05)的风速梯度,3个、4个和4个差异显著(P〈0.05)的防风效能梯度,4个差异显著(P〈0.05)的粗糙度梯度;(3)工程沙障各季度均存在较明显的防风效能和粗糙度;(4)除了冬季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季度各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风速与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呈负相关,可决系数R^2≥|-0.680|,防风效能、粗糙度、树高和胸径间呈正相关,可决系数R2≥0.490;(5)根据目前木麻黄基干林带的经营方式,至少应营建150 m宽的基干林带,才能有效降低海岸风口风速。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要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前沿的草带、灌木带、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农田林网、梯田地埂水土保持林和山地丘陵水源涵养林等7部分的土样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立地土壤及层次肥力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在整个海防林体系中含量很低;速效氮在草带灌木带和基干林带含量较低,而在其他带含量则较高;速效磷在基干林带、经济林种植带和农田林网土壤中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除草带外总体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沙柳集束沙障固沙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蚀沙埋是制约沙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之一。设置沙障是防止风蚀沙埋,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沙区人工造林设置不同类型沙障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沙柳集束沙障。该沙障具有明显的效益,可在高大流动沙区人工造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麻纤维沙袋沙障能够有效控制地表风蚀,促进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且其顶部可人工建植,易建成植物活沙障防护体系。为了解黄麻纤维沙袋沙障对流动沙丘植被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埋设深度、规格、设置位置的黄麻纤维沙袋沙障顶部及沙障带间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黄麻纤维沙袋沙障设置1年后,沙障防护区内植物种类显著增加,植被盖度可达25.50%,是对照的5.89倍。(2)埋设处理有助于沙障顶部建植,全埋方式沙障顶部植物长势最好。(3)2 m带间距黄麻纤维沙袋沙障顶部植被盖度达到了25.55%,但是植物种类较少,而随着带间距的增加,植物的种类呈现增加的趋势。(4)建议将黄麻纤维沙袋沙障设置于流动沙丘迎风坡中部以下区域,并通过向沙障内部添加保水保肥材料,增加其他沙生植物种及全埋处理等方式,提高沙障顶部建植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冀北沿坝风蚀区是河北省北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该区地表植被脆弱,植物群落发展极不平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极低,本着生态效益优先、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在沿坝阳坡沙山风蚀区采取乔、灌、草立体栽植方法,设置6种带状混交造林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并在造林地外主迎风面设置防护栅栏和基干防护林带,通过对不同造林模式的成活率、保存率、沙埋等因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4种带状针阔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