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娜 《甘肃农业》2006,(11):366-367
2006年4月10~12日甘肃平凉市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普遍降温13℃以上,同时又连续5d清晨出现了霜冻天气。本文主要对这次寒潮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类似天气形势下寒潮天气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过程,给人们生产、生活及健康带来重大影响。分析文成县1971-2006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得出寒潮发生的月份、年度分布特征和风力、降温、冰冻等天气特征,为预报寒潮影响提供依据;同时统计寒潮的灾害影响程度并提出防御措施,从而减少因寒潮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3,(5):8
天气变化及时传递——寒潮来袭,江苏雨雪、大风、降温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17~19日江苏出现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其中18日下午至19日,沿江和江淮之间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同时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8~19日我省出现大风,温度也有明显下降,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10℃,苏北大部分地区有冰冻。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将对当前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农民朋友要积极应对,降低不利天气对当前农业生产和设施农业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11~13日甘肃陇东出现了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普遍在12℃度以上,其中崆峒区9~12日最高气温从18.1℃下降到0.0℃,10~12日降温幅度达14.4℃,冷空气前锋过境时,雨雪交夹伴有大风。由于这次降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降温强度大,对早春农作物及温棚蔬菜的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初春时节出现如此强烈的降温天气,在陇东较为少见,为此对这次寒潮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年刚过,沂蒙大地就开始经受寒潮天气的袭击。此次连续寒潮天气是多年来没有过的。低温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更是罕见。寒潮降温过后,有的大棚菜发生冻害,为使大棚菜的损失降到最低限,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寒潮降温条件下的大棚菜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年刚过.沂蒙大地就开始经受寒潮天气的袭击.此次连续寒潮天气是多年来没有过的.低温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更是罕见.寒潮降温过后,有的大棚菜发生冻害,为使大棚菜的损失降到最低限,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寒潮降温条件下的大棚菜管理.  相似文献   

7.
解静 《新农村》2021,(2):22-23
根据浙江省长兴县天气情况,历年2月份常有寒潮来临,降温幅度大,甚至有雨夹雪或雪,最低温度可突破0℃.寒潮天气的低温雨雪冰冻危害长兴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种植户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冷空气来临前,全力做好防护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2,(4):8
天气变化及时传递——全省晴到多云降温显著2月3日,全省晴到多云;最低温度-7~-2℃,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冰冻;最高温度2~5℃。明天"立春",要抓紧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的发生、防御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灾害之一,主要发生2个阶段:一是越冬期冻害,另一个是春季冻害和低温冷害。1霜冻发生的规律与危害寒潮是引起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一般把日平均气温一次连续降温大于10℃,在连续降温的过程的终日(或终日的次日),最低气温小于0℃(冬季)或小于5℃(春季3、4月)称为寒潮。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各地出现的寒潮次数也不尽相同,基本规律是淮北地区寒潮比沿江江南多,有自北向南递减趋势。1.1越冬期冻害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抗寒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积累,细胞液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大大增强,一般不…  相似文献   

11.
<正>沧州旱碱麦主要分布于黄骅市、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县、沧县、青县六县市,在旱碱麦越冬期和返青期,遭遇极端降温天气容易发生冻害。2022年11月29日沧州市气温骤降,降幅达到12℃~14℃,最低气温降至-14℃左右,较常年偏早5 d进入越冬期。越冬期遭遇多次寒潮降温天气,主要是2022年12月16~17日、2023年1月14~15日、1月23~24日、2月18日,降温幅度分别为3℃~5℃、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冬季气温比常年偏低,其中12月河北省平均气温-4.9℃,比常年偏低2.7℃;12月平均最低气温-8.4℃,比常年偏低1.6℃,日光温室内的最低温度常降到10℃,甚至更低,蔬菜生长速度变慢,低温障碍发生频繁。此外,连续阴天寡照天气近年来时常出现,对蔬菜生产的危害也很大,据调查,连续3天阴天时,黄瓜、番茄、甜椒等蔬菜的疫病、霜霉病开始出现;连续4~7天阴天、或日照时数不足3h连续7天以上、或1月内出现2次连阴3天时,黄瓜、番茄、甜椒等蔬菜多数病害普遍发生,但通过药剂防治等措施还可以控制。连续阴天8天以上,或日照时数不足3 h连续10天以上,或1月内出现2次连阴4~7天,此时的病害难以控制,会直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3.
满洲里地区寒潮天气预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潮天气是满洲里地区冬半年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其最突出的天气是大风、降温、暴雪,给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带来巨大影响.近几年,不少学者对错综复杂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选取1971-2000年30年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寒潮天气出现的气候概率,并根据冷空气发源地、路径及相关天气形势得出了寒潮天气预报指标,为今后深入研究寒潮天气过程及其预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气温较安阳市低1~2℃,冬春季常常出现寒冷交加天气,小麦极易出现冻害现象。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林州市小麦冻害类型、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冻害类型(一)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指小麦在越冬期间,由于遭受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区,冬季最低气温达-10℃,冬季日温差15℃左右,极易出现寒潮天气,引起小麦冻害。冻害一般表现为叶片冻害。  相似文献   

15.
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冻害发生的原因小麦冻害发生的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和低温冻害。1.冬季冻害。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冬季冻害发生的天气因素是寒潮,即冷空气大规模侵入使温度下降10摄℃以上,最低温度在5℃度以下的灾害天气。寒潮发生冻害的程度又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极端最低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20—24日凉城县出现的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属高压脊发展型,偏于亚洲地区的一侧极涡中心携带大量强冷空气南下移向亚洲地区,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脊前偏北气流引导作用以及鄂霍茨克海高压的阻挡,极地冷空气出现积聚、加强并南下,我国暴发了大范围寒潮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2004年5月初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发生的寒潮(强降温)、强霜冻天气过程,从天气系统演变、气候背景、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西西伯利亚横槽转竖与高原槽叠加形成强锋区,地面有鞍型场形成,冷锋东移至前期增暖显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出现了寒潮(强降温)或雪灾天气,并由此引起平流辐射强霜冻,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8.
1发生及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早春、晚秋、寒潮侵袭等天气骤变季节。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5天。经典的猪流感以生长—育肥猪突然出现临诊症状为特征,在第1头病猪出现后,几乎所有易感猪在一夜之间开始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42℃、鼻和眼流出粘性分泌物,猪群呈明显病态,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发病率可达100%。如不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极少出现死亡,多数死亡是由于发生巴氏杆菌、支原体、链球菌等感染。病猪一般经5~7天即可完全康复,怀孕母猪感染该病可引起死胎和弱仔…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20.
春季在气温回升过程中,由于受冷空气的入侵影响,气温骤然回落,出现大幅度降温、骤冷天气,降温幅度达5~10℃,气温降到5℃甚至0℃以下,即称“倒春寒”。“倒春寒”对早春棚室蔬菜生产危害较大。早春蔬菜种植主要以设施、保护地种植为主,一般种植茄果类、瓜类、豆类、绿叶菜类等品种。由于降温幅度大、速度快,使菜苗难以适应,持续时间越长为害越重。短期寒潮为害蔬菜地上部分,持续时间较长的寒潮为害地下部分,严重时会发生冻害、落花落果,以致死苗;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