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汉洁  王秀成 《土壤》1978,10(5):178-179
本文阐述了土壤分类的历史发展,分别对西欧学派、美国学派与苏联土壤学派分类的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鄒国礎 《土壤学报》1965,13(3):253-261
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早在1899年B.B.道库恰耶夫便提出了土壤地带性学说[1],继后,普拉索洛夫等先后论述了土壤水平地带、垂直地带的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提出了土壤相性(省性)的科学概念,从而为研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1,2,3].解放后,马溶之等运用B.B.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原理,结合我国土壤分布的具体特点,研究了中国土壤地理分布的普遍规律,为研究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打下良好的基础[4,5].  相似文献   

3.
土壤分类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分类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土壤分类也在不断前进。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过去到近现代,叙述了土壤分类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分类经历了早期以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为代表的定性分类时代而进入了近现代以土壤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定量分类时代,开始了新的里程。特别是近期关于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研究成为当前从事土壤分类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壤分类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土壤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兼土壤学家、卓越的自然地带学说创始人В.В.道库恰耶夫教授把所有的天然土壤称为自然地理景观的镜子或焦点。他认为土壤是伺候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母岩的综合作用的产物,并把土壤的各种性质同土壤形成过程的自然条件的变化直接地联系起来。大家知道,在В.В.道库恰耶夫的科学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发生土壤学用比较地理法来进行土壤的野外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振旺 《土壤学报》1963,11(3):231-243
土壤分类是土壤学的中心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土壤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土壤分类、命名的原则和系统。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土壤学研究的水平,特别是反映土壤地理学和土壤发生学的水平。整个土壤学领域内其他分支的研究,也都必须引用土壤分类的研究成果。土壤分类的研究既影响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也关系到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马溶之 《土壤学报》1959,7(Z2):115-123
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任何一门科学分类问题的解决,都是同相应的科学部门的发展和研究成就的积累分不开的。土壤科学的历史,自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时起,不过一百年,而我国现代土壤学的发展历史更短,因此,土壤分类命名的原则没有象动物、植物、地层、岩石等那样完善,而且还没有世界公认的统一分类命名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凤荣  王秀丽  王数  郑重  吴昊 《土壤学报》2013,50(2):419-422
对土壤进行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也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的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ST》)[1]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以下简称《WRB》)[2],我国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CST》)[3]成果.这三个分类体系都是以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多阶层土壤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朱显谟先生是我国近代土壤学和水土保持科学领域杰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在土壤分类、古土壤、原始成土过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土壤侵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对提高我国土壤科学、土壤侵蚀研究水平以及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伯群 《土壤》1978,10(5):180-181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理论水平的标志,土壤分类学的发展必须集中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新成就,同时土壤分类学的状况又常影响或限制着土壤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和土壤的农、林、牧业综合利用,因而研究和发展我国的土壤分类学不仅是提高土壤科学理论水平的需要,也是当前发展生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分类是根据反映土壤形成的土壤特征特性及不同土壤相互之间在发生上的联系对土壤类型所作的科学区分。任何一门科学的分类都是各该学科科学水平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