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孝源 《土壤学报》1958,6(1):84-88
1957年7月22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由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举行的,全国性的盐渍土改良试验研究技术座谈会。会议并有农垦部参加。参加会议的有黄河以北各省及河南、江苏等省的农林水利机关和盐渍土改良试验站,还有华北、华东及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还有新疆、西北、山东农学院及武汉大学水利土壤改良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等单位。会议的筹备和安排由水利部水利科学院土壤改良研究所负责。参加会议的有67个单位正式代表117人,列席的47人,共计160余人。  相似文献   

2.
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我国北方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措施,并系统分析了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小麦具有节水、保墒、增产效果显著、改良土壤等显著优点,每hm可纯增小麦2250kg,是实现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稻壳深施对碱土物理性质和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通报》2014,(4):990-995
为探索改良盐碱土新的技术和方法,调查比较了深耕、稻壳深施改良苏打碱土土壤物理性质和增产苜蓿的效果,结果表明:(1)稻壳深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能、改善三相比的效果明显,而仅仅通过深耕改良苏打碱土壤物理性质效果的持久性差。(2)改土后连续2年,深耕区增产效果不明显,第1年和第2年分别比对照减产0.1%和4.2%,2年平均增产1.7%;稻壳深施区增产效果显著,第1年和第2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5.4%和33.2%,2年平均增产28.8%。可见,稻壳深施改良碱土,增产效果好,且具有明显的埋存效应,为本区域内的有机资源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和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数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施P肥小麦增产16.78%,穗粒重增加8.39%,但对穗粒数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施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  相似文献   

5.
轮作是培养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基本措施.我国农民素有丰富的轮作经验,陕西关中(土娄)土地区是古老农业区之一,群众经验更为成熟和完善.长期以来,采用豌豆、苜蓿与小麦轮作,对调节和增进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地区的轮作制度的形成都和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耕作栽培水平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增产措施,促进作物大面积平衡增产,固有的轮作经验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1952—1958年在陕西武功头道塬红油土上作了有关的试验测定,结合调查总结,取得一些资料.兹将工作结果提出,借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仍以施N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最明显,盆栽小麦可增产61.2%,相对叶重增加16.2%,穗粒教增加37.36%,穗粒重增加10.3 %;施P肥小麦增产l6.78%,穗粒重增加8.39%,怛对穗粒教影响较小;施K肥效果不明显;NP结台施用小麦增产74.76%.大田试验拖N肥小麦可增产60%;NP结合施用小麦增产73.5%.施N补P是苜蓿改良的盐碱土壤作物增产的关键,也是该类地区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探索》2014,(10):55-55
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西北沿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关键技术近日研发成功。该技术在西北沿黄灌区累计推广76.9万hm2,使中度盐碱地作物增产9.8%,14.6%,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26.3%~35.3%。西北沿黄灌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油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带,传统大水漫灌方式造成农田在灌溉时段“盐随水走”和在非灌溉时段“水走盐留”现象循环发生,导致盐分“表聚化”、出苗保苗困难、产量低下等问题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荆门市双季稻区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结合形态、土壤理化性质、双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物质、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可提取腐殖物质总量,其中泥炭土、菇渣及生物有机肥处理增幅较大;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稳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结合态腐殖质总含量,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壤改良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早、晚稻产量,平均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早稻增产6.6%、晚稻增产9.5%;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各改良措施中,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增产幅度较大,早、晚稻分别增产10.13%和17.50%,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9.
心土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土作为作物生长发育重要的养分、水分储存库和供给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土改良的目的是为作物创造更加适宜的土壤条件,心土改良主要包括深松改土、混层耕改土和心土培肥改土等技术,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改土增产效果明显。超深松在朽土上的增产效果4.1%~35%,第一代心土混层犁在白浆土上增产8%~16%,第二代混层耕犁增产10%~27%;心土培肥增产17%~26%。二是改土后效持久。超深松改良黑朽土的增产后效为2~3年,在特殊土壤上后效可持续10~15年;心土混层耕和心土培肥的后效为7~10年,土层置换为3~5年,是"半永久性"土壤改良技术。三是依赖特殊的改土机械才能实施。四是心土改良一次性投入大,作业效率相对较低,制约了心土改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水稻强化栽培”(System of R ice Intensifica-tion,SR I)是20世纪80年代Henri de Lanlan ie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在Madagasear应用多年并获得良好增产效果[1]。自2001年袁隆平把“水稻强化栽培”引入中国,立即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创造出多种符合当地情况的水稻强化  相似文献   

11.
胡元凯 《土壤》1959,(11):31-31
安徽省南陵县地区栽培红花草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民积累有一套丰富的栽培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委提出"广种绿肥是开辟肥源、改良土壤、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广种绿肥是开辟肥源、该县今年红花草栽培面积以扩大到27,492亩,占水田总面积42.6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方式对沙地养分的恢复效果,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开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合理的经营活动对沙漠化土地肥力的恢复和提高有较大影响,在农业耕作制度中,其改土培肥效应以草田轮作最高,农作物套种次之,农作物单种最低;在荒漠沙地上种植农作物较果树更有利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在荒漠沙地上造林,应以防护林为主,不宜营造大规模杨树速生丰产林;在沙地上营造灌木薪炭林,可起到改良贫瘠沙地的功效;在沙地上种植沙打旺、草木樨和苜蓿均可有效的提高沙化土地肥力,以沙打旺效果最好,草木樨次之,苜蓿最差;在围栏封沙育草中,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对沙地土壤改良效果有所不同,多植物群落优于单一植物群落。土壤氮磷比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白刺+沙蒿>沙蒿+沙竹>沙蒿>沙竹>小花棘豆+沙蒿>白刺>小花棘豆,土壤氮磷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名贵中药“三七”进行多年的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分析出“三七”生长特征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多年平均产量与相关气象要素进行绝对关联度计算,从而对生长分析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三七”高产栽培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适宜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区苏打盐碱化耕地的土壤改良材料,为该区域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机硅肥、腐植酸肥和微生物菌肥3种土壤改良材料,分析其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及甜菜生长和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3种土壤改良材料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化学性状,具体表现为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不同处理和对照的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10—20 cm土层大于0—1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改良材料对土壤pH值、碱化度的降低幅度和对有机质的提高幅度10—20 cm土层大于0—10 cm土层,而对土壤全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则0—10 cm土层大于10—20 cm土层;3种土壤改良材料中,以有机硅肥对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最佳。②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改良材料均可显著提高甜菜出苗率和存活率,促进甜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全株鲜重等生长指标的提高,进而提高甜菜产量和质量,其中以有机硅肥处理效果最佳;3种土壤改良材料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甜菜的产值,但仅有机硅肥经济效益高于对照。③影响苏打盐碱化耕地甜菜出苗、存活、生长、产量和质量指标的主要因子是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等化学特性指标。通过施用土壤改良材料,能够对土壤化学特性起到直接调控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甜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结论] 综合考虑土壤特性、甜菜生长、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施用有机硅肥较其他2种材料对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改良和甜菜栽培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土壤改良产品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瑞敏  杨树青  史海滨  梁建财 《土壤》2017,49(4):776-781
为寻求适宜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土壤改良产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土壤改良剂和3种抗盐碱专用肥,通过田间及室内试验研究施用各土壤改良产品对土壤含盐量、土层贮盐量及油葵产量构成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各种土壤改良产品处理均显著优于对照处理;其中抗盐碱专用肥在提高作物出苗率、保苗率及增产方面占优,而土壤改良剂在土壤脱盐及降低土壤碱性方面更具优势;在各种改良产品中丹路菌肥(T5处理)在提高葵花出苗率、保苗率及增产方面效果最佳,在土壤脱盐及降低土壤碱性方面也较为突出;磷石膏(T1)处理在土壤脱盐及降低土壤碱性方面效果最佳,故将丹路菌肥和磷石膏作为本研究筛选结果,建议在盐渍化土壤改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6):63-63
刘玉民又名刘毓民,1934年8月生,江苏铜山人,中共党员。1954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化学土壤与农业化学系,留校后派往陕西榆林农学院任教,后留在榆林地区农科所从事沙区土壤改良科研与农技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4—2016年,重庆市九龙坡区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土壤相关理化指标背景值测定结果为依据,"配方施肥+肥料调节剂"和施用方法选择为手段,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就相同的配方肥增施不同肥料调节剂,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对土壤酸的容量、强度、组成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和大田试验示范。增产效率和酸化土壤改良效果表现:"田师傅"和"天脊调理剂"最好,其中,在增产效果上,"天脊调理剂"稍优于"田师傅",而在酸化土改良效果方面,初期试验结果是"田师傅"优于"天脊调理剂";"钙镁磷肥"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施地佳",且具有更长的后续效应,二者在增产效果上相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平衡及钾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单施钾肥、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均有明显增产效应,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小麦;东北地区一年种植一季玉米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在西北地区,施钾肥及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只在一些年份和一些地点上对小麦和玉米有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增产概率不高。钾肥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上亦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单施钾肥、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均有明显增产效应,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小麦;东北地区一年种植一季玉米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在西北地区,施钾肥及秸秆还田结合施钾肥只在一些年份和一些地点上对小麦和玉米有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增产概率不高.钾肥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上亦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省土地资源有限,山坡地面积占全省面积之2/3以上,在人口压力,经济成长及国民生活水准提高的趋势下,农业及非农业的土地取得势必向坡地发展,当坡地被开发利用后,如无适当的保育或栽培管理方式不当,则将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本省自1956年起,即在全省针对坡地农业必然之发展,以栽培方法及作物别作一系列性的研究,订定适合台湾坡地农场的技术规范,经试验证明在山边沟沟距之范围内,凤梨坡地栽培以等高密植并敷盖稻草,并于休闲期利用残株敷盖处理,有良好蓄水保土及增产的效果,香蕉之栽培以平台阶段较优,并可利用恋风草及百喜草之草带,促使自然形成阶段之方法,降低构筑成本及便于维护,荔枝,檬果,柑桔,桑园等可用百喜草全园覆盖,百喜草条植与敷盖等栽培方式,均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并同时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达到增产的效果,茶园以阶段配合覆盖或敷盖处理,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及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