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随着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能源危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作为世界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便首当其冲受到威胁,因此内燃机代用燃料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研究了内燃机代用燃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未来可能成为代用燃料的几种主导类型,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内燃机蒸汽喷射节能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喷入过热水蒸气后的燃烧过程中,水蒸气的化学离解作用、抑制爆震作用和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LPG喷射方式及点火提前角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液态LPG高压喷射燃料供给系统,进行了液态LPG进气道喷射和气缸内直喷及点火提前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LPG喷射尤其是气缸内直接喷射能有效提高LPG内燃机的动力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与汽油相比,氢气具有更为宽泛的着火界限,这使得氢内燃机起动相对容易;但不同的燃空比控制方式对氢内燃机起动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值得深入研究。为此,以1台4缸2.0L的氢内燃机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燃空比控制方式对当量燃空比为0.2~0.6的氢气—空气混合气进行起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循环喷氢量的"质调节"方式可以有效地缩短起动时间,但NOx排放量会随之显著增加;增大节气门开度、提高空气进气量能够降低泵气损失并提高容积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起动时间,此时NOx排放量也会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陈燕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33(2):17-19
进行了汽油/玉米秸杆油混合燃料对汽油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应用研究,测量了燃用混合燃料前后内燃机的转矩、功率、有效燃料消耗率。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混合油时内燃机的最大转矩、功率等动力性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O及CH排放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8.
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SQR480EF型发动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参数的优化控制。根据氢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的控制机理,制定了相关的起动控制策略。对氢气喷射量和空气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工况空燃比的研究。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调试,对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喷气正时、电子节气门开度、起动喷气脉宽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起动响应时间快,起动后转速波动平稳;同时避免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时易出现的回火、早燃、放炮等异常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消除氢燃料发动机的异常燃烧,并且为解决异常燃烧与提高氢发动机功率的矛盾提供参考,本文阐述了氢燃料发动机异常燃烧的发生机理。分析了氢发动机压力升高率与早燃的关系,研究了早燃的诊断方法,试验指出: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诊断氢发动机在不同压力升高率下发生早燃的时间和严重程度。通过试验得出了影响氢发动机压力升高率的最主要运转因素是点火提前角和过量空气系数。在进一步分析这2个运转参数与压力升高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氢发动机关于压力升高率的控制规律。为消除氢发动机异常燃烧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出内燃机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转速和转矩模糊PI控制算法。在建立内燃机—测功机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内燃机有效转矩模型、测功机励磁电流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对内燃机试验台测控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控制精度较高、动态响应快、超调量低,较好地解决了试验台控制的稳定性及测量的实时准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氢气在内燃机上的应用及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国内外氢内燃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氢气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氢是理想的发动机燃料,并简要介绍了氢内燃机的回火及早燃、空燃比、混合气形成方式、未燃氢、热效率、排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小功率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与空气滤清器研究有关的文献,主要包括空气滤清器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一些课题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无凸轮电液驱动气门配气机构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控制技术的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并指出了今后内燃机无凸轮电液驱动配气机构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空气滤清器的性能优劣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建立内燃机空气滤清器试验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待测的空气滤清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确定了空气滤清器试验台的基本配置及功用,并在此基础上以虚拟仪器技术作为控制核心初步构建了用以检测空气滤清器性能的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对目前内燃机噪声控制的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要降低内燃机噪声,在不断完善噪声法规的同时,需要从内燃机噪声的噪声源、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明确降噪的对象和目标,力争在内燃机总体设计开发阶段就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满足内燃机的性能和噪声等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